> 养殖技术 > 猪口蹄疫的免疫和疫苗应用(一)

猪口蹄疫的免疫和疫苗应用(一)

首先明确中国的主要疫情是O型口蹄疫!我国口蹄疫疫情具有季节性。当发生口蹄疫时,必须使用与我国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病毒类型和亚型的灭活疫苗。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毒株越匹配,效果越好。免疫接种是预防口蹄疫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病原体分析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属于MicroRNA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20 ~ 25 nm,大致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包膜。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热、高传染性、快速、远距离的动物疾病,已被列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必须报告的动物疾病,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疾病。主要感染偶蹄类动物,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胸等部位出现水疱,破溃形成烂斑。

FMDV有七种血清型:a、o、c、SAT1、SAT2、SAT3和亚洲1。该病毒不仅在不同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在同一血清型的亚型之间也有部分交叉免疫。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说明日常消毒很重要。)病毒在干粪便中存活14天,在泥浆中存活6个月,在尿液中存活39天。夏天能存活3天,冬天能存活28天。

以预防为主的口蹄疫难以控制和根除的原因

FMDV易感动物有很多种,如猪、牛、羊和各种野生偶蹄动物(鹿、羚羊、野猪和野牛);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染性和致病性强;传播方式多,病毒变异性强;动物对口蹄疫的免疫反应很低。猪虽然不能持续感染,但解毒量很大,防治难度更大。目前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和A型。其中O型感染最多,最难防治。不同类型的口蹄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同一血清型的拓扑类型之间只有部分交叉免疫。因此,在疫苗株的选择上,免疫疫苗的疫苗制作株必须尽可能与流行株相匹配。

母亲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报道已久,但在临床实践中并未引起各猪场的足够重视。这也是目前很多猪场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疫苗效价越高,母体抗体的干扰作用越明显。其他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母体抗体干扰试验,利用不同的免疫时间来检验免疫效果。测试分为四组。第一至第三组分别在第2、第4和第8周免疫一次,第四组在第一次免疫后的第8周和第4个星期二免疫。结果表明,免疫前和免疫后8周抗体都没有上升一次,免疫后呈下降趋势,免疫8周后二次免疫效果更好。

目前我国采取免疫控制的策略,可以降低动物的易感性;有效的免疫接种可以减少病毒在动物间的传播;可以减少病毒排出量。实验表明,当群体免疫保护率达到85%时,可以提供群体保护,保证口蹄疫不会大流行。

猪口蹄疫的免疫和疫苗应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