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10元通跌,东北猪价跌成“个位数”!官员:端午节前后可能会有一波上涨

10元通跌,东北猪价跌成“个位数”!官员:端午节前后可能会有一波上涨

养殖户注意了!东北地区猪价节日期间跌破10元大关,此外西南局部地区猪价也跌破了10元/斤,截止5月6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0.5元/斤。节后市场消费回落明显,大体重肉猪节后比例上升,拖累标猪价格走低。

  自春节以来猪价大幅回落,会低至历史水平吗?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按照常年猪价的走势,端午节前后,随着猪肉消费增加,猪价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更为重要的是,生猪饲养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猪肉价格回落到曾经的较低水平不太现实。

  10元大关失守,东北猪价跌入“个位数”!官方:端午前后或出现一波上涨
  
  据新牧网监测的生猪报价信息统计,2021年05月06日新牧猪价指数93.82,较昨日回落0.85个点。今日全国生猪均价为10.5元/斤,较昨日下滑0.10元/斤。较上周同期下跌0.68元/斤,下跌幅度为6.48%。

  节后消费明显回落,全国猪价再创新低

  东北地区猪价节日期间跌破10元,部分地区反馈养户有惜售现象,辽宁规模场主流出栏价报10.3元/斤,吉林规模场出栏报10.2元/斤,内蒙、黑龙江规模场出栏价报9.9-10.3元/斤。华北及西北地区猪价整体回落,走货困难屠企压价,当地大体重肉猪比例较大,河北规模场出栏价报10.7元/斤,陕西地区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7元/斤,山西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6-10.7元/斤。华中地区猪价下滑,大体重肉猪偏多,屠企降价频繁,河南规模场出栏价报10.3-10.6元/斤;两湖地区猪价走低,湖北规模场出栏价格下调到10.5元/斤,湖南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5元/斤。

  华东地区猪价整体下跌,屠企采购顺畅,走货较难,安徽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7元/斤,江苏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9元/斤,山东规模场出栏价报10.8元/斤;江西规模场出栏价报10.6-10.9元/斤,福建规模场出栏价报10.8元/斤。西南地区猪价破十,生猪供应充足,屠企节后减量明显,四川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0元/斤,重庆主流出栏价下调到9.8元/斤,云南规模场出栏价下调到10.2元/斤。华南猪价弱势,节日期间两广价格调低,广东规模场出栏价报11.4元/斤,广西规模场出栏价报11.4元/斤。

  当前全国部分地区外三元生猪主流出栏价:河北猪价10.4元/斤-10.7元/斤,四川猪价9.8元/斤-10.2元/斤,河南猪价10.3元/斤-10.6元/斤,广东四会猪价10.8元/斤-11.4元/斤,江苏猪价10.3元/斤-10.9元/斤。

  5月6日生猪市场行情持续探底,其中广东省最高,生猪均价报11.2元/斤;吉林省最低,生猪均价报9.85元/斤。

  新牧网猪价指数分析部认为,节后市场消费回落明显,大体重肉猪节后比例上升,拖累标猪价格走低,整体行情弱势未改,评估短期内全国猪价弱势下调。建议广大养殖企业坚定信心,保持正常的出栏节奏。

  猪价大幅回落,会低至历史水平吗?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4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23.64元,环比下降3.5%,同比下降30.6%。同时,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38.96元,环比下降4.3%,同比下降27.6%,全国30个监测省份猪肉价格普遍下降。

  今年一季度,我国生猪生产继续恢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生猪存栏4.16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4.2%,猪肉产量1369万吨,同比增加31.9%。

10元通跌,东北猪价跌成“个位数”!官员:端午节前后可能会有一波上涨

2021年4月与2020年同期白猪均价走势对比

  近3年来,主要受到周期性波动、一些地方不合理禁养限养措施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供需关系紧张,猪肉价格上涨,进入了一个特殊的“猪周期”。

10元通跌,东北猪价跌成“个位数”!官员:端午节前后可能会有一波上涨

2014-2020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和屠宰量。图片来源:前瞻性经济学家

  那么此次猪价会回落至曾经的较低水平吗?

  首先,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各大节日期间猪价可能会阶段性反弹。“按照常年猪价的走势,端午节前后,随着猪肉消费增加,猪价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但是从前期新生仔猪量推算,预计二季度,全国规模猪场肥猪出栏量同比增幅将达到50%,市场供应总体宽裕,价格不太可能超过前期高点。”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生猪饲养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猪肉价格回落到曾经的较低水平不太现实。2020年以来,玉米、豆粕价格都在上涨,饲料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规模化猪场固定投资大,新建猪舍、购买设备等成本需要均摊。同时,非洲猪瘟疫情也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了要求,许多养殖场(户)在猪场防疫、改扩建猪舍、购置自动化养殖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多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告诉记者,长期来看,成本项目上涨都是刚性的,最终会传导到猪肉价格上来。如果按照生猪养殖每公斤平均成本17元计算,加上养殖、屠宰和流通环节的适当利润,集贸市场猪肉合理零售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

  防止猪价大起大落,接下来怎么办?

  生猪具有“一长一短”两个显著特征,“长”是指生猪生产周期长,由后备母猪到仔猪育肥出栏总计需一年半时间;“短”是指冷冻猪肉储备保质期短,按照有关标准最长为10个月。“一长一短”的特性使得猪肉稳产保供要求更高,调控难度更大,调控成本更高。

  “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猪价周期性的大幅波动。”杨振海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

  为了防止猪肉价格下跌导致养殖端利益受损,目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正在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发展动态,抓紧研究稳定产能的措施,初步考虑建立生猪产能储备制度,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调控目标,以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和大规模养殖企业为抓手,利用好市场调节功能,同时发挥宏观调控的兜底保障作用,设定分级调控区间,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的自动触发机制。

  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同时,建立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让养殖户、养殖企业能够了解到更为客观的市场信息也格外重要。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介绍,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通过统一权威的发布窗口,集中发布生猪全产业链的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此外,我国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势头正不断加快。202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7%左右,比2019年提高4%。本轮生猪养殖恢复过程中,规模养殖场和大型企业贡献较大,中小散户的业态也随形势恢复。相较于中小散户,规模养殖场和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对于价格形势分析和调整能力强,对缓解猪周期是个有利因素。

  生猪保供要算好长期账、政治账

  除了周期性波动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外,随着环保要求逐渐提高,一些地方生猪养殖的环境压力加大,产能调减,但也有个别地方以环保为借口打压养猪业,导致产能下滑。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提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还提出省负总责的约束机制。随后,农业农村部印发《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对各地生猪养殖布局提出了总体要求: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西南、西北等地区(内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

  根据要求,各地将任务分解到市、县,并定期“查账”,确保工作落实。“这样做的最终的目的是,各地方都要保证一定的生猪自给率。”杨振海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上述安排是有效的,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能恢复。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引导养殖场户特别是大型养殖龙头企业在各大区合理布局生猪产能,既发挥各地区的区位优势,也兼顾地方责任。

  杨振海提出,稳产保供不能只算短期账、经济账,更要算长期账、政治账。“生猪稳产保供,每个地方都要把责任扛起来,不能只想吃肉,不想养猪。”杨振海表示,落实责任不是搞计划经济、封闭市场,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因地制宜发展生猪养殖。

如有侵权,请联系并删除f _ FB # foxmail.com。

10元通跌,东北猪价跌成“个位数”!官员:端午节前后可能会有一波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