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生态养殖大闸蟹疾病控制的四项常用措施

生态养殖大闸蟹疾病控制的四项常用措施

大闸蟹池塘水质一般控制在0.6-0.8m,高温季节调整为1-1.2m。勤换水,一般7-10天换水一次,高温每天注水10-20cm,3天换水一次。

一、大闸蟹池水质控制

水深一般保持在0.6-0.8m,高温季节调整为1-1.2m。水质监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勤换水,一般7-10天换水一次,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水一次。

2.调节水体的PH值,一般在7.5-8.5之间。水位较低时,主要用生石灰进行调节,7-10天内全池洒一次。在每米大闸蟹每亩10-15公斤的高水深情况下,主要采用绿水宝等有机酸进行调节,7-10天洒满整个池塘,3-5亩/瓶。

3.用菌肽调节水质,3-4亩/袋,洒满全池,转化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繁殖。

第二,水质管理

大闸蟹对水质要求高,溶解氧每升4 mg以上,pH值6.8 ~ 8.7,透明度40 cm左右。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至0.8米之间;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1 m ~ 1.5 m,同时勤换水,夏秋季每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排水灌溉,使水温差控制在3℃以内。如果发现大部分大闸蟹上岸,吐出泡沫,吸入空空气中的氧气,特别是白天,大量大闸蟹爬出水面,受惊时不下水,或者出水后立即上岸,说明水质恶化或严重缺氧。这时,旧水应该迅速更换。此外,活性钙和液氧应定期喷洒在整个池塘中,以改善水质,增加钙,促进大闸蟹的生长和顺利蜕皮。

第三,改善大闸蟹的生态环境

1.清野:放养蟹类之前,应将鲤鱼、黑鱼、鳜鱼、鲱鱼、草鱼等肉食性、草食性鱼类捕捉干净。

2.种植水生植物:品种有伊乐藻、苦草(芦苇)、黑藻等。;种植方法:将种植好的水生植物用泥浆粘贴(尽量减少泥浆量),一般以水生植物能沉入湖底并固定为原则。种植布局上可以采用条播、间隔种植的方式,即每种水草宽10米左右,留一个空宽15米左右的房间,然后种植10米宽的水草,直到整个池塘满为止。

3.放养蜗牛:清明节前,每亩放养蜗牛约1000公斤,净化水质,增加天然饵料功能。

4.放养鲢鱼:放养规格3-10鱼/公斤左右,放养量30鱼/亩左右,可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净化水质,增加收入的目的。

第四,疾病预防和控制

在高温季节,容易引起大闸蟹的各种疾病,所以预防重于治疗,辅以药物控制。生石灰、五碘等药物可定期交替喷洒。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螃蟹用土霉素和免疫多糖混合投喂。加入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家禽蛋壳粉、蜕皮素等。增加饲料中的钙、铁等元素,以利于大闸蟹蜕皮。寄生虫可以用纤维蛋白原等杀虫剂洒满整个水池;细菌和性病用三氧化二碘、五水碘等消毒药物消毒杀菌,如果全池洒药喂药饵效果更好。

生态养殖大闸蟹疾病控制的四项常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