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养猪夫妻档”
人民网宣威11月5日电(程浩)有一段时间,江和妻子压力很大,彻夜未眠。为什么?以及1200平方米的厂房。
蒋成会家在云南省宣威市羊场镇兔场村——一个山区村寨,40岁的他原先和妻子在外打工,这几年攒了点钱后决定单干。干啥呢?一番调研后,决定和一名相熟的老板合建纸板加工厂,他负责厂房建设,老板负责加工纸板,收益按双方投入分配。
蒋成会没给自己留后路,把自家仅有的一点积蓄投进去外,又从亲戚朋友借,还从银行贷款10万元,建厂房的80万元才凑够。可谁也没想到会出问题,厂房建到一半,合作做生意的老板公司倒闭,说好的一起干纸板加工厂的事儿泡了汤。
“当时借钱时家里老人就反对,生怕有什么差池,没想到真遇上了。”蒋成会和妻子一时没了主意,心情一下子降到谷底。咋办?“砸锅卖铁也要干!”一想到外债累累,两口子来不及沮丧,决定非要干出点成绩。但是纸板厂做不到。它能做什么?昆明理工大学的支援干部和驻地队员给这对夫妇带来了好消息。
当时昆明理工大学指定帮助羊场镇的三个行政村,土场村就是其中之一。借助大学资源,去年8月,学校帮助羊场镇引进了全国知名的新希望集团6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化项目。项目采用“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行母猪和育肥分开“两点”养殖,旨在建立企业与农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动机制。
普遍的理解是,集团公司免费向农户提供猪苗、养殖饲料、药品和技术支持,并在生猪放生后向农户支付每头猪285元的代孕费。
江新建的1200平米的工厂可以改造成农场,而且工厂离村子很远,不怕病毒感染。“条件都符合。”帮助干部和驻地小组成员找到情绪低落的江,问他是否打算养猪。“可以!”从小养猪的江程辉欣然接受。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有很多问题。因为厂房偏远,供电是个问题。驻地小组成员协助与村委会、供电部门协调沟通,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厂房改造后,1000头小猪被带进来,看着七八公斤的小东西。虽然夫妻俩照顾他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厂房的温度调整了多少?不知道猪是不是病了…一连串的小问题让夫妻俩束手无策。好在集团公司及时派了兽医,夫妻俩跟着学习,慢慢学会了怎么治疗猪拉肚子发烧不吃饭。
到现在,这1000头小猪已经养了三个多月了,从七八公斤长到八九十公斤,体重也增加了。两个多月后,当这些猪长到130公斤左右时,这对夫妇就可以在集团公司工作了。
粗略算一下,每人成本285元,1000头28万多。如果一年能筹集两笔资金,只要没有大问题,经济效益就在50万元以上。“钱是净收入!”这对年轻夫妇无法掩饰他们的兴奋。他们计算出一笔债务可以在两年内还清。
不仅仅是蒋,目前新希望集团已经代表家庭农场与羊场镇6户签订了协议,另有2户即将签约。同时,集团公司正在羊场镇加紧建设占地200亩的种猪基地。
为了照顾好这些猪,江夫妇在猪苗运到后,在厂房旁边盖了几栋砖房,和两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住在一起。那天晚上,夜幕降临,星星满天,江成会喂猪,老婆带着两个孩子在厂房外玩耍欢笑。这样的生活也是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