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恢复产能,防止过热,努力降低“猪周期”波动

恢复产能,防止过热,努力降低“猪周期”波动

猪少了,猪价会上涨,猪价上涨会吸引更多人养猪,养猪多了又会导致猪价下跌,如此反复,俗称“猪周期”。过去,由于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入行门槛太低,导致“猪周期”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
  
  经过重新洗牌,由规模化养殖场带来的专业化、科技化和环保化的现代养殖模式正在形成。业内人士认为,这将有利于拉平“猪周期”,稳定老百姓的“菜篮子”。
  
  最低投入“8位数” 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
  
  “我们现在设计的一般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建设成本是6000万元起步,投资上亿元的养殖场也不少。今年以来,上马的大型猪场特别多,我们的设计根本就做不过来。”农业农村部南京设计院中南分院院长刘平云告诉记者。
  
  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满秋介绍,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他们共投入8亿元新建了6个猪场,相当于之前十年的总和。“这些都是高投入、规模化的猪场,无论是防疫病能力还是满足环保要求,都是传统猪场没法比的。”刘满秋说。
  
  记者在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米市村的德康集团种猪场看到,这里不仅猪舍装有温控、声控、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还有机器人在“巡逻”。通过智能音视频装置可获取猪采食、体重、疾病、运动强度等数据,提高管理和饲喂效率。合川德康公司总经理王贤介绍,这些斥巨资投入的高科技设备可不是花架子,它们能有效提高产能、预防疫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武深树介绍,今年上半年,湖南省计划建设万头以上猪场达到478个,预计全年总投资额将达到260亿元。届时,湖南省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将从之前的51%上升到70%以上。
恢复产能,防止过热,努力降低“猪周期”波动行业转型“越走越高”有利于整平“猪循环”

,靠经验而不是特长,赚钱,赔钱就撤,是过去“猪循环”中农民的形象描述。但现在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提速,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专业化、科技化、环保化的现代养殖模式,有助于“猪循环”的扁平化。

新建的养猪场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天心园养殖场,40名员工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90后”和“00后”毕业的。湖南省生猪养殖协会秘书长彭英林表示,从去年开始,湖南很多大型养殖企业给近期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开出了5.6万元的高薪,但还是“难找”,很多都是省外企业提前带走的。

去年,国家猪大数据中心正式落户重庆市荣昌区。中心副主任秦幼平表示,荣昌区将围绕“易养、易管、易销、易治”加快生猪产业数字化,建设生猪精准饲养、行政监管、市场交易、兽医服务等数字化资源和标准体系。

2017年,湖南省新五峰、天心、嘉禾、唐人神、广信安五家企业联合投资5000万元成立“朱湘科技”,开展以杜洛克为代表的国外商品猪品种联合育种。湖南天心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启建表示:“这不仅将打破国外商品猪‘引进-降解-引进’的循环,还将加速我国生猪养殖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

走进重庆合川区钱塘镇鄢国村,重庆喜羊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530亩柑橘树郁郁葱葱,现代化的养猪场位于果园的中心。猪粪经干湿分离和沼气发酵转化为有机肥,通过智能水肥滴管系统输送到果园。这种“猪-沼气-水果”的循环模式,既解决了规模化养殖的污染问题,又延长了猪的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过去,除了散户的进出,各种复杂的疾病和严格的环保政策也是生猪数量急剧变化的重要原因。但在现代养殖模式下,生猪生产能力的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未来的‘猪周期’将会显著拉平。”中国畜牧协会秘书长何新田说。

产能恢复后要防过热

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2018年以来中国养猪业遭受重大冲击。2019年底,全国可育母猪和生猪数量比2017年下降约40%。但目前这两项数据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的80%,预计明年二三季度产能将全面恢复。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4.7%,连续7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1.3%;可育母猪数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37%;全国新建规模养猪场投产2030个,今年累计投产11123个,去年修复空列规模养猪场11844个。

但是,在产能快速稳定恢复的同时,也要警惕一些过热迹象。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很多‘外行’投资者进入了养猪业,他们通过‘我出钱,你养’的模式与专业的养殖公司合作是很常见的。有的养猪场一个月毛利润7000万。”彭英林介绍,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快生猪产能的恢复,但另一方面,没有人愿意错过这个大赚一笔的“窗口”,更别说认为自己会是最后一个赔钱的人。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猪肉价格上涨了52.6%。环比增长1.2%,但增速一直在下降。

“现阶段,在继续做好生猪产业稳定生产供应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提前做好规划。”何新田表示,目前,中国畜牧业协会正在考虑与大型企业合作,促进生猪产业稳定有序发展,科学合理规划产能,防止过热,解决长期困扰行业的“猪周期”波动问题。

恢复产能,防止过热,努力降低“猪周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