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国家储备“让位”给土地储备,新豆被老豆“提走”

国家储备“让位”给土地储备,新豆被老豆“提走”

国家储备局连续多次轮番出手,但仍未调整底价,搬出外围拍卖,既给地方储备让路,也给前高价参与者留出了足够的释放时间。由于关口老豆价格偏高,湖北新豆被“解禁”,导致质量与价格严重偏差。

上周,国家储备局和土地储备局这两个拍卖实体计划举行四次国内大豆拍卖,但国家储备局在8月7日上午举行的特别拍卖在网站上只“贴出”了几个小时,随后就因不明原因退出了。根据当时公布的拍卖信息,拍卖的粮食来源为2017年和2018年生产的国产大豆24611吨,目标储存分布在敦化、吉林、大连、辽宁和浙江舟山。最后实际交易举行了三次,只举行了两次。

到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储备已销售大豆99840吨。经过5轮交易,总成交76340吨,剩余23500吨。根据多轮交易,估计需要两轮才能完成拍卖。国储连续多次轮番出手后,仍不调整底价,移出外围出手,不仅为土地储备让路,也为之前高价参与拍卖的主体留下了足够的释放时间。截至8月7日,两家拍卖实体的总成交额为534,811吨。经过密集的亏本销售,贸易商已经卖出了进入流通和终端市场的全部粮食来源的70%左右,约16万吨仍处于出售状态。

在储备大豆拍卖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后,东北的粮食控股实体迅速下调了外盘报价,而关内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则出现了很多寻找大豆来源的现象,导致了最终的大豆市场上涨。由于中国内地陈年豆价格较高,湖北新豆市场被“解禁”,前期在湖北上市的新豆变质很多,导致质量与价格严重偏差。

上周由于产区收获面积小,陆续上市的大豆来源质量与之前大相径庭,质量较好的大豆被高价抢购。周边城市的小型车纷纷进入生产区采购。这类粮商凭借“自收直销”的优势,看到优质豆源就装货,为转型中的市场做出了贡献。上周末,生产区主流装车价格在6400-6500元/吨之间,个别商家报价高达6600-6700元/吨,这无疑是对前方等待的终端市场运营商的“第一击”。预计8月15日至20日大豆价格将有所下降,建议产销区域合理。

拍卖量小,销售人气上升

国家储备的专项拍卖往往是轮流拍,不调整底价,还会移出外围拍。其实是为之前卖的高价粮源预留了投放时间,同时也为黑龙江地方储备豆的拍卖让路。因为前期交易价格高,商品主体一度有追逐情绪。行情大涨后,流通受阻停滞,市场寻求大量替代来源,导致东北产区上演无价行情。

当现货价格最高时,优质商品豆的装载量价格已达到5700 ~ 5800元/吨,而其他普通商品豆的装载量为5500 ~ 5600元/吨,实际流向市场的数量相对较少,明显形成假高。随着国家储备区大豆拍卖的轮流进行,不同地区土地储备拍卖底价分别为4480元/吨、4500元/吨和4520元/吨,每轮仅售出1万多吨。虽然2018年地方储备生产的大豆质量略差,但价格优势明显,包括溢价和补差价。经过筛选,交割成本仅为4760 ~ 4800元/吨,低于国家储备前最低成交价格400 ~ 500元/吨。

受此影响,从7月中旬开始,持仓的交易者“打起来了”,行情混乱。优质商品豆已经失去主流成交价格,同类品质价格在5100元到5300元/吨不等。经过筛选,拍卖的陈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装船价为4960 ~ 5100元/吨,当土地储备只赚到40元/吨时,有人“甩单”。

直到上周末,两个拍卖主体都没有发布本周国内大豆的拍卖公告,只有国家储备委员会周一举行进口大豆特别拍卖的消息。预计本周,除了2018年地方储备剩余的2.35万吨大豆外,国家储备局可能会调整储备价格,继续拍卖。以前的高价拍卖粮大多已经进入流通。

东北地区新季节大豆生长优良率比较大。入秋后,天气炒风减弱,离新季大豆上市还有近40天。调整拍卖底价,有利于新价格的衔接,有利于新季大豆的收购,有利于缓慢的下跌过程,避免交接期间的悬崖式下跌。持粮受试者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拍卖底价大幅下调,需求主体会选择“尽可能低高”的低价粮源。

在关口找陈都的价格毫无意义

东北豆类价格大幅下调,对关中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没有明显影响。在销售市场上,反而大量选用进口豆类,用关内豆作为加工豆制品的原料。

东北大豆的“冷肩”持续了一个多月,无形中给各地海关带来了实惠。前期上市的湖北新豆质量低劣,部分销区经营实体再次转移到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产区寻找豆源。

海关对产区的收购已经完全完成,一些配送中心的一些商家仍然有少量的豆源。这些商人大多一边流通,一边从周围的小家庭中寻找少量的余粮,并将其整合起来形成供应。整合大豆来源需要运输,部分需要重新筛选,利润略高。

上周末,河南、安徽、山东的装车价格均上涨,从5960元/吨到6040元/吨不等。江苏更是“全车难找”,车辆互配现象涨价。本周各地海关大豆货源基本告罄,市场仍将四处搜寻。

由于关中产区大豆来源不足,湖北豆类价格高,市场经营者会增加进口豆类的使用,而大型豆制品企业倾向于选择东北豆类。但由于需求主体选择分散,很难拉动东北产区价格,对产区大豆来源消费只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湖北新都引人注目的转型期被加热了

备受市场关注的湖北新豆如期而至,但令市场经营者失望的是,前期暴雨导致的劣质豆失去了商品属性,部分抢“鲜”的经营者在购买后损失惨重。

最早上市的这类蔬菜的残茬中早熟豆的面积较小,各地集中收割将在8月2日前结束。8月5日收获的新豆质量较好,仍零星收获,8月15日至20日可能进入集中上市期。前一个时期叫过渡期,因为上市量小,价格不具有代表性。

市场早就预料到湖北新豆市场的高开,豫皖豆产区断档早于常态,目前价格与湖北新豆一致。还有40天就到关中其他产区大豆的上市时间节点了。在此之前,湖北大豆将占据所有优势。由于今年各地豆类价格高企,市场提前对湖北新豆有所期待,导致库存不足空,上市后的质量和价格都让市场大跌眼镜。因此,目前的价格将在“大户不买,小户争购”的状态下维持近10天。

上周生产区天气晴好,收购和市场进入范围扩大,石首、江陵、公安、监利、天门、景山、钟祥等少量上市。进入市场的收购方数量大幅增加,商家竞价购买。8月5日至8日,产区收购价格一天上涨100元/吨,优质粗粮收购价格由5900元/吨上涨至6300元/吨,装车价格由6100 ~ 6200元/吨上涨至6400 ~ 6600元/吨。

周边地区的商家蜂拥至湖北产区,大部分都是10 ~ 15吨的小型货车购买。只要关注大豆的质量,价格就很容易讨论。因为这些粮商自己开车,直接送到豆制品加工网点,所以对价格的接受度比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经营者强得多,以前的观望对象只能看不起他们。

最近几天断断续续的降雨会暂时阻碍收割进度。大豆装载量价格已经进入临界点,本周很难继续上涨。本周末,随着上市范围的扩大,价格可能会有下降趋势。如果天气正常,预计8月20日将是价格转折的最大节点。

各地区上市的主流品种,无论是“早薯1号”、“计都12号”还是杂豆系列,蛋白质含量都在45%-46%之间。因为所有进入市场的新豆都是从田间收割,直接进入收购网点,经过筛选进入市场,很快进入加工环节。这种大豆没有经历过成熟过程(即后熟期)。所以在制作豆制品时,果肉较薄,没有“面筋”,制作出来的油炸制品有“起泡”偏差,最好和陈年豆一起使用。建议产区对未来大豆市场价格不要期望过高,进入市场后要合理调整经营策略,控制水分,避免霉变。

本文转载自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国家储备“让位”给土地储备,新豆被老豆“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