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金溪镇三块扶贫“金招牌”为什么这么值钱?

金溪镇三块扶贫“金招牌”为什么这么值钱?

1月21日上午,黔江区金溪镇出现小雨,气温骤降。而在镇上的锦西服装扶贫车间,却有一个生产现场如火如荼:几十台缝纫机在员工的操作下满马力运转,远远就能听到机器转动的隆隆声。

“去年公司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今年一定要力争达到3000万元。”重庆唯智清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扶贫车间主任刘廷荣信心满满地说。

黔江区金溪镇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田”地区,因其“沙基”形状而被当地人戏称为“沙基海滩”。因为山多,种田收入微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妇女、儿童。

近几年,金溪镇因地制宜打磨了“金溪服”、“金溪护理员”、“金溪农场”三块扶贫“金招牌”,通过“输血+造血”扶贫模式,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锦西被子》

村民家门前的扶贫工场

扶贫攻坚伊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安全监督员常陆被市卫健委扶贫小组指派为黔江区金溪镇山岙村第一书记。常陆走访调查后发现,村里留守人员很多,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严重不足。

常陆认为医院对医用服装的需求很大,而且这份工作不需要高劳动力。如果金溪镇有服装加工厂,村里的留守人员可以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常陆告诉村支部两个委员会的小组成员,并召开了一次大坝会议,与村民们讨论,一致同意。

然而,从提议到具体实施,常陆遇到了一个大问题——谁将成为这家服装厂的“领导者”?经过多次走访,常陆发现,来自山岙村的退伍军人刘廷荣在湖北咸丰县拥有多家服装店和服装厂,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咸丰县离金溪镇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一个周末,常陆从金溪镇开车到咸丰县去找刘廷荣,告诉他所有的想法。

“我也想带领村民脱贫增收,但又担心产品在金溪镇卖不出去。”刘廷荣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包在我身上!”常陆消除了刘廷荣的忧虑。

2019年1月,刘廷荣回到锦西镇,在市卫健委扶贫小组和锦西镇政府的支持下,以较低的租金申请了一套闲置房屋,创办了重庆唯智清服装有限公司,建成了“锦西服装”扶贫车间,采用了“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居家就业机会,同时提供免费培训。开业当天,车间吸引了100多名村民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培训的村民可以成为正式员工,最低月薪1800元,最高收入4000元。

扶贫车间运营之初,一个麻烦从天而降——因为“锦西服”扶贫车间刚刚成立,很多医院担心车间生产的医用服装质量达不到标准,拒绝与刘廷荣合作。

“幸运的是,有刘树基。”刘廷荣说,当他无能为力的时候,常陆成了车间里的推销员。在他的牵线下,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意从“锦西服”扶贫车间购买一批手术巾。

对于这单生意,刘廷荣非常重视,反复检验后发货。医院使用发现,扶贫车间生产的手术巾质量很好,经过五次高温高压,不掉毛,毛巾上的印花也没有掉,非常满意。此后,刘廷荣先后接到市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的订单,钱江区多家医院和学校也优先考虑“锦西服”扶贫车间生产的医用服装和校服。

“过去,我不知道什么手艺。我只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在‘锦西服装’扶贫车间培训了两个月,学会了纺织技术,现在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陶萍村第五组村民曾晓琳(音译)表示,“锦西服装”扶贫工作室让她可以在家工作、赚钱和照顾家人。

与曾晓林一起去“锦西服装”车间的员工是锦西社区8组村民邓计燕。邓是先天性聋哑人。从黔江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她一直靠低保和残疾人补贴生活。扶贫车间的缝纫工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我在这里快两年了,现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挣钱了。”邓计燕写信告诉记者。

目前,“锦西服”扶贫工场已吸纳61户贫困户和15名残疾人就业。此外,重庆唯智清服饰有限公司与金溪8个村(居)委会签订协议,每年将总产值的1.5%纳入各村集体经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锦西护理员”

护理小组从峡谷中出来

在筹备“锦西服装”的同时,常陆还在筹备其他扶贫工作坊。

2018年的一个早上,广州金溪人田伟贤接到一个电话。另一人声称自己是金溪镇山岙村第一书记,想请她回老家开一家护理管理公司。田维贤以为是诈骗电话,直接挂了。

电话那头是常陆。他此举也是基于医院的需要。“护理工作特别适合留在村里的女性。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工资还不错。”刘伟从村民那里听说,田维贤早年在医院做护工。现在他在广州有一家美容院。“田维贤既有护理经验,又有创业经验。他也是山雨村人,非常适合金溪镇。护理管理公司的领导。”

经过半年的交流,2019年7月,田维贤注册成立“重庆建智清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统一培训,组织就业,实施“锦西护理员”品牌化、市场化运作。在最初的注册中,只有三个人参加了培训。

“做护理员能挣多少钱?”一些村民说,他们不会做任何事来为他人服务。

于是首批接受岗位培训的“锦西护工”之一。经过30天的系统训练,她被分配到潜江中心医院做护理工作。第一个月,余邓辉就赚了3000多元。消息在山岙村传开,村民发现做护工是脱贫增收的好办法,纷纷报名。

王华生是长春村第三组的一个贫困家庭,她的小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住院团队不仅联系了重医一附院免费治疗,还鼓励她报名参加“锦西护理员”培训。“我现在在二附院江南分院上班,一个月能挣四千!”王华生说,是“锦西保姆”成功地让自己摆脱了贫困。

目前,“锦西护工”已启动9期护理培训450余人,稳定从业人员212人,其中67户贫困户建档建卡。通过培训的村民被分配到市中医院、重医二附院、潜江中心医院以及周边地区的大医院工作。月平均收入超过4000元,最高月收入近8000元。

“锦西农场”

为农产品插上电子商务“翅膀”

“自从‘金溪农场’以后,我养的鸡都不卖了!”金溪镇金溪社区村民张笑着说。

张提到的“锦西农场”是由潜江区傻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的“锦西农场”电子商务平台。过去,张只能在镇上摆摊卖鸡。现在的“金溪农场”让他愁卖,他养的鸡带着电商的“翅膀”飞出了大山。

如何让「山货出山」?村里的驻村团队支持成立钱江傻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锦西农场”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全面展示锦西农业特产。

“让农民的产品卖啊卖啊,让消费者享受好产品好价格。这就是我们品牌‘锦西农场’的初衷。金溪农场负责人叶表示,公司还成立了一个供应链运营团队,为农业经纪人和经营者提供专业培训。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农业经纪人,通过消费者的在线订购和农业经纪人的上门接收,从村民家中订购特殊的农产品。

近年来,“金溪农场”实现销售总额800多万元,带动了2000多名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金溪农场”在每年不低于3万元的基础上,自愿将企业年净利润的15%以分红的形式分配到金溪镇每个村的集体经济中,用于补充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费用,供养子女教育费用,支持农业生产。

通过打磨“锦西服装”、“锦西护工”、“锦西农场”三块扶贫“金招牌”,锦西镇从过去的“筲箕滩”变成了产业繁荣的“金银滩”。如今,金溪镇工业发展繁荣,镇内“两保三保”突出问题得到动态清理。八个贫困村全部出售,505户1988人办起了卡,稳步脱贫,有力地促进了扶贫解困与农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金溪镇三块扶贫“金招牌”为什么这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