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石家庄工业扶贫,找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石家庄工业扶贫,找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农村振兴、工业建立、群众繁荣和长远发展

我们城市的工业帮助穷人,并找到了摆脱贫困和致富的新方法

“没有苹果产业,就没有今天的生活。”走在兴唐县东安县台庄村,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每一棵果树都即将长出新芽。太庄东安党支部书记刘金国说,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村里种苹果一年能增加收入1000多万。

今天,东安县台庄村的果树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人均4亩以上。“通过发展苹果产业,村民们拥抱了‘金饭碗’,奔向小康之路。”刘金国告诉记者,仅苹果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4000元,苹果树成了村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在石家庄,有很多像东安太庄村这样的村庄。近年来,我市在推进精准帮扶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按户制定政策的方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出发点,依托资源禀赋,寻找途径和方式,帮助培育和壮大各具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让贫困人口参与整个发展过程,引导他们在产业链中增收致富。

同时,我市围绕优势产业,不断创新扶贫增收机制,通过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将贫困人口真正嵌入产业链。“核桃属于利通贸易公司。我们为公司工作,只负责核桃仁的剥皮和采摘。一磅核桃仁一元钱,一天能赚四五十块。”在赞皇县梁家湾村的作坊里,村民卫立丹一边整理核桃,一边介绍核桃。

“除了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格收购核桃,它还通过分散加工为困难家庭等劳动能力弱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并推动当地人民增加收入和致富。”赞皇利通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李鹏介绍说,目前,这种模式辐射了全县110多个行政村,带动了附近1200多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实现了就业和增收。

"产业精准扶贫的关键是形成合理的利益联动机制."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有需要的人应以多种方式进入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的经营实体主导的产业体系,由具有竞争力的经营实体带动发展。另外,资源可以通过改革变成资产,资金可以变成股份,农民可以变成股东,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利益共享。

多种模式,使全市扶贫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大。据了解,在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全市逐步探索形成了以特色养殖为基础、以企业带动为平台的扶贫业务龙头企业;依托自然禀赋,以旅游景点为平台,旅游带较差;以市场开发为纽带,以合作互助为平台的“合作社+”采取的是穷人的商业形式;以土地流转为渠道,以土地托管为平台的金凤公社,格式很差;“双创园”残疾人就业以特殊群体就业为突破口,以园区就业为平台,走“五业并举”的贫困产业发展道路。

贫困行业覆盖面广,困难地区有新的发展方式。五年来,全市安排项目4968个,总投资31.2亿元。全市投资工业扶贫项目23.5亿元,安排工业项目2084个。全市工业扶贫项目直接覆盖239,649户(次),每户覆盖2.85次工业扶贫项目。工业扶贫项目使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加3100元以上,工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能力明显增强。

“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与农村振兴有效挂钩,发展工业是直接连接点。”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措施,重点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由快速覆盖向长期培育转变,推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升级升级,提高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石家庄工业扶贫,找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