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科学育苗

黄鱼是一种温暖的游泳鱼。随着水温的降低,有些鱼会游到60米等深线的温水中过冬。大黄鱼在春秋两季繁殖,在繁殖期,鱼群从外海越冬区分批向近海迁徙。产卵后,幼鱼在近海长大,撒饵。

中国沿海大约有10个大黄鱼产卵场。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的浅水区和内湾附近的低盐水域。水色浑浊,透明度多在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砂海域。东海、黄海水深一般不超过20米,南海不超过30米。大黄鱼一生可以产卵多次。春汛产卵场水温升至15℃ ~ 17℃时,开始成群产卵。她通常在生殖期排卵2 ~ 3次,受孕卵数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从10万到275万不等,一般在20万到50万之间。卵呈漂浮球形,直径1.19 ~ 1.55 mm,卵膜光滑,为无色油球,直径0.35 ~ 0.46 mm,水温18℃时,受精卵约50小时孵化出仔鱼。每个当地种群的年龄构成不同,其个体寿命和性成熟年龄也不同:东海北部和中部群体个体寿命最长,最老的鱼类为29岁,但性成熟年龄开始较晚,少数为2岁,一般为3-4岁。粤西大黄鱼的寿命最短,最老的鱼只有9岁,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在第一年开始性成熟,大多数个体为2 ~ 3岁。福建和粤东的大黄鱼介于两者之间,年龄最大的鱼为17岁,群体成熟个体为2 ~ 3岁。

苗木放养技巧

放养鱼种规格整齐一致。如果计划当年达到商品规格400克以上,放养鱼种规格应为每尾100克左右;对于当年能达到商品成鱼规格的,一般选用60-90克的鱼种,有条件的话最好放养100克以上的鱼种。放养密度应控制在400 ~ 700头/亩。最佳放养时间在4月中下旬以后。放养鱼种前,应在池塘的围网中放养2 ~ 3周,然后放养。

幼鱼主要以桡足类、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各种小鱼、甲壳类(虾、蟹、虾)为食,摄食强度在繁殖高峰期显著降低,繁殖后增加。

一般发育阶段的饵料以冷冻上层鱼为主,辅以粉状复合饵料。将上层的鱼用刀切成可口的鱼块,加工方便,不易流失,或者将鱼磨成肉末,拌入粘糊糊的鱼饵中,用手挤压成不同大小的块进行喂食。鱼糜可以和一些粉状的复合饵料或其他饵料混合,也可以加入必要的维生素和药物。

在养殖期间,诱饵通常在早上投一次,晚上投一次。大黄鱼与黑鲷、花鲈相比,具有摄食慢、量小的特点,因此摄食慢。高温期生长最快。为了保持商品鱼金黄色的自然色泽,在养殖后期需要用遮荫罩住网箱来控制光照。最适生长温度为22℃ ~ 26℃,盐度为1.8% ~ 2.5%,溶解氧大于5毫升/升,pH值为8。

日常管理方法

池塘要求取水排水方便,最好每天换水;池塘面积15 ~ 30亩,池塘深度2 ~ 3米。池水的比重在1.01-1.025之间,透明度在0.5米以上,水温在8℃-28℃之间,要求溶解氧在每升5毫升以上,要求pH值在8-8.5之间。放养鱼种前,应先将池塘晾干一个月,然后向池塘中倒入10 ~ 15厘米的水,并在放养鱼种前,向整个池塘中喷洒每亩150公斤的生石灰,以改善底料并排水一次。

每天换水。水质好的时候,一天换一次,反之亦然。在高温季节,最好在夜间换水,换水量取决于水质。大雨后,池塘水面比例明显下降。换水时,应先排出地表淡水,待海域潮位高时再进水。每10天左右撒一次生石灰水,改善水质。

每天早、中、晚巡视池塘是必要的,尤其是高温季节退潮换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晚、早巡视池塘。仔细观察鱼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果有浮头不沉,就要加水(或抽水)增加氧气。如发现病鱼或死鱼,或无特殊原因摄食量明显下降,应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池塘养殖时,一般早晚各喂一次,小潮换水困难时喂一次。如果水质差,水无法进入,可以暂停投喂1 ~ 2天。投喂量少于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大黄鱼的投饵要固定在固定的地方,最好固定在出水口附近,这样可以将残留的饵料排出池塘,投饵速度要慢一些,时间要长一些。如果你没有看到鱼浮上来抓食物,或者在水里喂食时的叫声,就不要再扔了。

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贝内达姆病。9月至11月是流行季节。在秋季育苗阶段,常混有隐孢子虫和安克雷奇虫,加重病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死亡。病原体为贝内达姆虫,是一种单基因吸虫。虫体椭圆形扁平,白色,长6 ~ 7 mm,肉眼可见。寄生在鱼的嘴、眼睛、体表和鳍上,蠕虫白色透明,大小如芝麻。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蠕虫数量多的时候,就是白斑状。蠕虫附着在鱼的皮肤或鳞片上,吸收鱼上皮细胞的血细胞,对鱼造成创伤。患病鱼表面的粘液分泌过多,躁动不安,不断游走或蹭网壁,导致鱼鳞脱落,造成感染。生病的鱼失去了食欲,最终死于消瘦和疲惫。死鱼表面破碎,粘液增多,鳞片脱落,眼睛受损,鳍残缺,腮暗红色,身体瘦弱。把生病的鱼放在淡水里浸泡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虫子掉了。

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患病的鱼浸泡在淡水中20 ~ 40分钟,分三次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用150 ~ 20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沐浴20 ~ 30分钟;按鱼重的3% ~ 5%投喂红霉素饵料5天;每升用30 mg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

蝇蛆病。该病流行于4-6月,高峰期在水温25℃以上。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新培育的鱼苗,全长20-50 mm,病原体为石斑虫,体中部一侧有卵圆形核,背部前后缘有簇状纤毛。借助纤毛摆动,蠕虫可以在水中快速游动。黄孢菌寄生在鱼体表、鳍和鳃丝上,增加粘液分泌。鳃贫血呈灰白色,鳃丝肿胀,鱼体表面有许多泥状污垢和不规则白斑。患病的鱼食欲下降,食量大大减少,游动缓慢,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很快因身体虚弱而大量死亡。该病具有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量死亡,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200 ~ 250国际单位福尔马林海水溶液可浸泡洗涤20分钟,浸泡洗涤时密度控制在25 ~ 35尾/升,并进行曝气;用淡水配制呋喃唑酮,浓度为20毫克/升,将患病鱼浸泡3 ~ 5分钟;用浓度为2毫克/升的硫酸铜和海水浸泡病鱼10 ~ 20分钟;浸泡后,20% ~ 30%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添加到诱饵中并喂养5天,直到其恢复。

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