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育肥猪多发性肌炎和关节炎的防治策略

育肥猪多发性肌炎和关节炎的防治策略

临床症状

2周至4个月的仔猪,尤其是乳猪和断奶后10天左右的猪,更容易发病。该病多继发于或混合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肺炎支原体和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体。人工接种试验潜伏期为2 ~ 5天,一般在几天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或厌食、眼睑水肿、鼻孔周围有脓性分泌物。反应迟钝,咳嗽,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关节肿胀,跛行,倾斜。可见黏膜发绀,无力,然后死于窒息和心力衰竭。母猪急性感染后可能会流产。

育肥猪多发性肌炎和关节炎的防治策略

主要病变为胸膜、腹膜、心包和关节浆膜。诊断和鉴别可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后必须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流行病学特征

主要发生在2周至4月龄的仔猪,尤其是5至8周龄的断奶仔猪。一般分布;大多继发于其他病毒性疾病或混合感染;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通常与气候的突然变化、喂养条件的变化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有关。

2.临床症状和病理诊断

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眼睑水肿、消瘦、关节肿大、跛行、共济失调等。尸检的特征是胸膜、腹膜、心包、手腕和跗关节上有浆液或纤维素渗出物。

3.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治疗前,将急性期病猪的浆膜表面渗出物或血液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或与葡萄球菌与羊、马或牛的血琼脂交叉孵化,培养24 ~ 48小时。副猪嗜血杆菌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生长良好,呈卫星现象。然后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分型。

4.鉴别诊断

诊断应与链球菌、猪丹毒、猪放线杆菌、猪沙门氏菌等败血症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等鉴别。

预防措施:

(一)发病后对猪的治疗应及时,整群进行治疗。氨苄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磺胺二甲氧嘧啶、头孢菌素等药物均可使用,且用量应足够。病猪用口服或注射比较好。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应选择一些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呋)效果较好。

预防措施

(1)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猪场兽医卫生和消毒制度,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如防止饲养条件的突然变化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应激发生时,可提前给猪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或磺胺类药物,防止此病的发生。

(3)引进新猪时,应隔离饲养2 ~ 3个月左右,使那些未接种疫苗但有感染情况的猪能建立起保护性免疫。

(4)副猪嗜血杆菌灭活疫苗可用于该病流行的猪场,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最好用本领域分离的毒株制备灭活疫苗,以保证疫苗毒株的血清型尽可能与流行毒株一致,从而获得最佳的免疫保护效果。母体抗体对新生仔猪有被动免疫保护作用,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母猪接种疫苗后,可以为4周龄以下的仔猪提供保护性免疫。相同血清型的灭活疫苗可用于免疫仔猪。

育肥猪多发性肌炎和关节炎的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