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首届生猪产业大会综述:供需格局重构与产业结构变化

首届生猪产业大会综述:供需格局重构与产业结构变化

投资要素

2020年10月16日,永益咨询在杭州组织召开首届生猪行业大会,来自20多个省份的上下游行业员工、券商、期货等参加。聚集在一起。嘉宾们讨论了国内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求、生猪价格预测和饲料市场的看法。

首届生猪产业大会综述:供需格局重构与产业结构变化

从生猪供应方面来说,目前生猪产能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良好的二元供应不足。三季度,去年三季度三元杂交母猪逐步淘汰。产销区恢复扩张速度有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去年同期,四川、河南仍在逐年下降。就猪的消费而言,由于猪价高和肺炎的双重影响,消费下降,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参与者普遍预测猪的周期会延长,一个猪的周期在过去的3.5年里会延长到5年。有专家认为,猪价不太可能再创新高,但维持高利润需要很长时间,第四季度猪价会下跌;预计下半年生猪同比下降将收窄,第四季度略有上升。一些专家还预计,猪肉价格将在下跌至11月中旬后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然后继续下跌;商品猪屠宰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11月、12月屠宰3468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2020年10月16日,永益咨询在杭州举办首届生猪产业大会。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上下游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券商、期货公司聚集在一起。嘉宾们讨论了国内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以及对国内生猪市场供求、生猪价格预测和饲料市场的看法。以下是会议记录,供投资者参考。

中国养猪业的现状与改革——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朱增勇

1.中国养猪业现状

生猪养殖的区域特点:一是生猪生产能力相对集中在中原农区。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传统农业区,农作物丰富,水热条件好,有利于生猪生长,人口密集,消费市场集中,一直是生猪主产区。二是经济发达地区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主产区。三是偏远地区养猪的地位逐渐显现。

生猪主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主产省由南向北蔓延,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向中西部转移。中国生猪生产布局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经济因素,其次是市场因素、资源和环境。

生猪养殖布局受饲料原料供应影响。养猪生产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是上游饲料原料的供应。作为一种消耗粮食的畜牧业,养猪需要消耗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我国生猪养殖的区域分布特征主要是以粮食主产区为主。从各省市饲料产量来看,饲料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省份有9个(山东、广东、广西、辽宁、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湖南),比2018年减少2个。山东省继续领先。饲料产量达到3778.9万吨,同比增长5.9%;养殖大省广东省受非洲猪瘟影响,饲料产量大幅下降,总产量2923.8万吨,同比下降8.3%。将生猪屠宰数据与饲料产量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饲料主产省也是生猪屠宰大省。目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黄淮盆地的玉米和小麦主产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水稻主产区,并逐步向东北三省扩展。2017年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生猪数量达到6409.4万头,比2016年增长11.5%,占全国总量的9.1%,比2016年增长0.9%。

城市化影响着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布局。城市化率的提高,一方面为生猪养殖产业链提供产业支撑,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刺激猪肉消费;另一方面,城市化率的提高导致可用资源的短缺,也制约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在城市化率高的地区,养猪量普遍较低,但规模和生产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居民猪肉消费量较高。1999年,城市化开始加速。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为51.27%,2019年达到6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有宁夏、山西、陕西、海南、吉林、河北、江西、湖南、安徽、青海、四川、河南、新疆、广西、贵州、云南和云南

环保政策促进养猪业发展模式。由于长三角、珠三角、杭嘉湖等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密度大,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养猪业开始“北移西进,南养猪”。自2015年起,浙江、广东、福建等南方10省划定禁养区,生猪存栏量减少2300万头。东北地区依托粮食、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增长潜力巨大。一些领先的工业化企业在该地区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近年来,东北三省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养殖养殖基地和龙头屠宰加工企业,提高了肉制品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实现了产、加、销对接,积极承接南方生猪产业转移。温、沐源等一批大型生猪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加快布局。

养猪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生产效率低是我国养猪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仔猪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母猪生产效率低。2018年和2019年,我国每头可育母猪的年MSY仅为15.5和12.8。一方面,规模低,导致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国内大部分农户都是综合养殖。由于“母猪-仔猪”饲养阶段的管理和技术要求高,一些农户无法跟上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的发展。

其次,中国饲料成本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通常玉米成本占饲料成本的60%以上,是最重要的饲料成本。2012年至2014年,玉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2014年达到2.49元/公斤,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5年至2017年玉米价格持续下跌,但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玉米价格大起大落。2019年全国玉米均价2.08元/公斤,比2018年高不了多少。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玉米需求锐减,年消费量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不难看出,饲料成本不再是造成我国生猪生产竞争力弱的主要问题。

第三,我国生猪疫情多,疫情防治成本高。2016-2019年,全国每100公斤肥猪的防疫和治疗费用约为36元。虽然防疫和治疗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不高,但可以反映出我国在猪病和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疫病造成的成本差距往往不仅体现在防疫和治疗成本上,还体现在饲料成本和死亡损失的差异上。2019年以来,全国平均死淘率约为18.8。影响生猪产业竞争力的还有一些宏观因素。例如,我国养猪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着规模小、没有分阶段饲养模式、订单生产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第二季度末,全国母猪3629万头,仍需600-800万头;三元母猪比例比较高。三季度,去年三季度三元杂交母猪逐步淘汰。产销区恢复生产和扩大生产的速度有差异。东北、河北等地区高于去年同期,四川、河南仍在逐年下降。

不同养殖主体划分严重,复产态度不同,补货成本高,中小散户复产积极性差。综合企业通过自建、合资、代孕、收购、协议等方式尽力恢复生产,增加资源实力,留下大量未感染农户扩大生产,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公司+农户”发展。

2019年,屠宰企业产能和布局加快优化。目前,中国有5000多家屠宰企业。未来消费增长的潜在领域主要来自低支出和低消费领域。2020年,预计猪肉进口量为350-400万吨。预计中国猪肉消费将先降后升,2025年后将再次进入平台期。

2.生猪生产和市场的中短期前景

生产能力持续稳定恢复,母猪存栏结构逐步调整;

政策激励——大规模

疫情防控——长期存在

猪周期-利润周期延长

猪价不太可能再创新高,但要保持高利润需要很长时间,第四季度猪价会下跌。预计下半年生猪同比下降将收窄,第四季度略有上升。

养猪业的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的资本驱动特征加快;

(2)智能化、机械化发展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加速到创新驱动;

(3)产业纵向一体化加速,龙头企业扩张带动分工;

(4)产销格局更加明显,未来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随着中小家庭的重新定义和竞争压力的增大,行业将进入龙头企业的半垄断和部分垄断状态;

(6)从资本竞争阶段到成本竞争阶段,未来将进入价值竞争阶段;

(7)国际猪肉贸易的影响增加。

中国猪肉进出口贸易专家的发展与展望

庞伟峰

生猪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利等。,其中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较大。

(1)欧盟市场(不包括英国):

2019年猪肉产量2277万吨,生猪屠宰2.45亿头,每天屠宰生猪约98万头(250屠宰日/年),比2018年下降0.7%;

出口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2016年417万吨,2017年378万吨,2018年379万吨,2019年457万吨。

历史最高出口量为2019年416万吨,占总产量的18.3%。

欧盟比利时、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德国等国因非洲猪瘟短期内无法向中国出口,约占欧盟总产量的34%;

其他主要产区如西班牙、丹麦、荷兰、法国、英国等可以对中国出口的国家基本都进入了中国;

2020年上半年,由于心冠疫情,当地消费萎缩,大量肉类出口中国,主要是胴体、肉片、分割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欧洲农民有影响,主要在3-6月,但农民并没有处于不好的亏损状态,主要是屠宰与农民关系密切,中国市场需求旺盛;

2020年9月发生在德国的非洲猪瘟,将对欧盟生猪的养殖、出口、屠宰和出口产生巨大而长期的影响。

(2)美国市场:

2019年猪肉产量1239万吨,生猪1283万头,每天屠宰生猪约51万头(250屠宰日/年)。美国农业部预计2021年产量增长1%左右;

出口数量:2016年231万吨;2017年239万吨;2018年244万吨;

2019年267万吨

历史最高出口量为2019年267万吨;

出口占总生产能力的22%

对华出口障碍:高关税和莱克多巴胺

2019年平均30%的产能可以不含莱克多巴胺;

自2020年3月以来,美国不断增加无莱克多巴胺猪肉的产量,泰森和JBS集团基本完成转型,将美国无莱克多巴胺猪的产量提高到美国总产量的70%。

2018年8月中国发生非洲猪瘟后,美国市场积极增产。在2019年同比增长4%的基础上,预计2020年产量将同比增长5%,主要供应中国市场,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增产;

2020年3月至6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国内消费不足,屠宰分割线工厂停产整顿。结果,一些农民无法屠宰和消化猪,猪的价格急剧下降,低于农民的成本。最糟糕的是,一些农民不得不对育肥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期母猪出栏量同比增长11%左右,达到减容效果;

2020年9月德国发生非洲猪瘟后,受出口需求影响,美国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3)加拿大市场:

2017年猪肉产量214万吨,每天屠宰生猪约8万头(250屠宰日/年)。加拿大市场也是一个供应市场,近两年产量增速相对较高;

出口数量:2017年118万吨;2018年115万吨;

历史最高出口量为2016年416万吨;

出口占总生产能力的54%。

(4)巴西市场:

2017年猪肉产量382万吨,每天屠宰生猪约16万头(250屠宰日/年);

出口数量:2017年68万吨;2018年63万吨;

历史最高出口量2016年出口71万吨;

出口占总生产能力的18%

巴西的养殖成本和劳动工资都很低,对中国的出口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获准进入中国的15家工厂基本上都在满负荷生产,并向中国出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出口业务基本没有影响。

到目前为止,已有15家工厂获准向中国出口;

巴西的生猪屠宰厂规模普遍较小,估计有15家工厂占巴西产能的30%

目前,巴西生猪价格仍处于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

(5)智利:

2017年猪肉产量56万吨,每天屠宰生猪约2万头(250屠宰日/年);

出口欧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2017年18万吨;

2018年20万吨;

2018年,近8年最高出口20万吨;

出口占总生产能力的36%

进口主要产品

一般产品:

→副产品:猪头、耳朵、耳片、舌头、猪面具、猪心、猪腰、猪肚、猪蹄、猪尾

由于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猪副产品在全球需求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成为中国产品。近年来,中国每年的进口量约为100万吨。

→骨骼:肋骨、小肋骨、颈骨、背骨、前后腿骨、前后肘等。

大多数产品在国外价值低,所以价格基本由中国市场决定。近年来,中国进口骨制品约8-100万吨。

肉类进口:

→肉类项目:开叉、前段、中段、后段、后腿、中侧、五华、1#、2#、3#、4#、大排、肉末、肥肉等

肉制品的进口完全取决于国内的供需情况,相对大量的肉类进口仅发生在2007年、2008年、2011年、2015年和2016年。

2019年和2020年,国内生猪价格高,用进口肉补充供应。主流用户是加工厂、食堂、超市和农村市场。

传统产品采购主要根据:需求淡季、库存状况、国内供需状况、性价比。

猪肉产品的购买行为:

→国内猪肉的供需是猪肉进口的根本方面;

→大量猪肉进口只发生在国内生猪供应紧缺、价格飙升的年份。相对较大的进口发生在2007年、2008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9年和2020年,都是中国每个周期最高的年份;

→信息交流方便,国外供应商对市场和价格高度敏感;

→国内猪肉进口不稳定。对于国外供应商,本地市场和需求稳定的出口市场是首选;

→猪肉进口周期约为3.5个月。

生猪养殖市场分析与展望——山东永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郑丽丽

1.非瘟疫条件下的猪周期与市场演变

生产力恢复:南北差别大,北稳南缓。

非瘟疫:恐慌性抛售持续,第三季度南方见顶,第四季度北方受关注。

下半年肥猪供应:全国总量逐月增长,南方省份供应增速缓慢。

留住母猪:二元荒和三元留种将持续,目前处于高补贴高淘的状态。

仔猪降价原因:

(1)仔猪存栏量增加,特别是大型团场,已由前几个月的外包变为目前的出口。从春节开始,小猪的价格一路上涨,大多是集团工厂补充栏目造成的。从这个月开始,永益监测显示,各大集团工厂都停止了外包仔猪,前期储备的母猪纷纷产仔,开始对外销售仔猪。

(2)目前仔猪育肥屠宰时间在春节后3月左右,赶不上春节前的屠宰。农民普遍不看好明年上半年的市场(主要是因为每年春节后生猪价格季节性下跌,预计明年将投放的肥猪数量增加),他们补充市场的意愿很差。

(3)近半个月猪价下跌,极大影响了农民育肥仔猪的积极性。永义调查了全国近300个专业育肥场(包括不同规模),90%以上的养猪场表示出售农场上方的农场,全部表示出售农场

目前还没有计划在春节前,在小猪存栏后补充小猪。

商品猪年屠宰量:非鼠疫前一年官方屠宰量数据为6.9亿头,利润数据为5.49亿头,2020年预计屠宰量为3.07亿头。可育母猪存栏量:截至2020年7月底,根据农业部数据,可育母猪存栏量为2558万头,永益跟踪2009万头,逐月阳性时间分别为2019年10月和2020年2月。可育母猪数量逐月恢复,仔猪数量逐月增加。但母猪的性能指标比二元低40%左右,生产能力恢复速度慢。

目前,虽然产能正在恢复,猪场数量也在增加,但单个猪场养殖密度的下降也是产能恢复缓慢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个养殖场,在无鼠疫前单个养殖场的育肥规模为1000头猪,由于害怕无鼠疫而降低了养殖密度,养殖数量为500-600头。

8月份母猪结构及性能指标跟踪;

(1)目前母猪的存量结构比较混乱,可以繁殖:储备= 6.5:3.5;二进制再现:三进制再现=5.3:4.7

(2)不论胎龄,三元母亲和独生子女的生产效率低于二元子女

列填充反馈:

(1)瘟疫前二元母猪成本:800-900元/头,去年1200-1400,现在5500-6000。

(2)瘟疫前仔猪成本:320-360元/头,去年450-550,现在1500。

(3)市场展望:关注未来仔猪和母猪的价格变化

生猪平均屠宰重量:90kg以下反馈早期销售情况,150kg以上反馈超大型猪存栏情况。目前平均屠宰体重130kg,比较稳定。预计9月后平均屠宰重量开始增加,第四季度平均屠宰重量将攀升至140kg以上。

成本和利润:目前,自我繁殖和自我维持的成本约为14元/公斤,分别高出约13%和15%。外包仔猪育肥,15公斤1800元/头,育肥到130公斤,成活率90%,成本25.5元/公斤;屠宰场随着猪价波动变化很大,一头亏损100元。

在正常育肥条件下,预计下半年将放出1.96亿头猪。屠宰企业的经营率处于较低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和高生猪价格抑制消费,全国冷冻商品库存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中国进口猪肉200万吨,预计2020年进口猪肉量将达到350万吨。

2.生猪价格和出栏量预测

猪价方面,预计猪肉价格下跌至11月中旬后会反弹,反弹至7月高点附近,然后继续下跌。

商品猪屠宰量方面,预计2020年10月、11月、12月屠宰3468万头,2021年1月3671万头,2月3585万头,3月3534万头,4月3703万头,5月3987万头,6月4624万头。

总体而言:

(1)长期来看,猪的周期延长,在过去的3.5年里,猪的周期将延长到5年。

(2)目前生猪生产能力的恢复主要靠三元留种,良好的二元供给不足。

(3)消费端受猪价高、肺炎影响,消费降级。

(4)猪价长期居高不下,但中间由于产能释放或三元母猪过渡,猪价有所下降。

首届生猪产业大会综述:供需格局重构与产业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