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如何看待食品价格和进口的上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回答说

如何看待食品价格和进口的上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回答说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9月23日宣布,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高水平增长。预计平均亩产增加近2公斤,总产量将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的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重叠的这一年,如何获得丰收?《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业办公室主任、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韩长福。

金秋时节,稻子黍香,丰收的喜讯频频传遍全国。农业和农村事务部9月23日宣布,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有望高水平增长。预计平均亩产增加近2公斤,总产量将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的水平。

今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汛期,长江流域遭受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7月上半月,东北西部出现夏季干旱,8月下旬和9月上旬出现三次历史罕见的台风,先后影响东北地区。此外,一些地区强调甜菜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频繁的自然灾害使粮食生产面临多重挑战。

在这样一个疫情和自然灾害重叠的年份,如何获得大丰收?《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农业办公室主任、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韩长福。

收获来自同一个方向的多方努力

记者: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人们常说“八月十五定收成”。今年粮食生产情况如何?

韩长福:9月22日是秋分。正如农民谚语所说,“秋分不出田,刀镰处处动”,秋粮即将进入收获季节。从目前情况看,前两季夏粮和早稻均有收获,分别比上年增加24.2亿斤和20.6亿斤。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在望。今年还是丰收年,粮食会有好收成。

全年粮食生产的主要部分是秋粮。今年秋粮丰收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面积大幅增加。今年秋粮面积预计将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高产作物玉米,为丰收奠定了基础。第二,成长性普遍不错。东北四省粮食年产量约3500亿斤,占全国秋粮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春天雨水很多,秧苗长势很好。夏季,中国西部传统干旱地区部分县遭受夏季干旱,但影响有限;8月底到9月初,台风造成玉米减产,但由于玉米已经进入蜡熟期,产量在80%到90%之间,所以影响有限。长江流域汛期遭受洪涝灾害,中晚稻受到影响,但面积的增加弥补了产量的损失。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的秋粮以夏玉米为主,也已进入蜡熟期,生长较正常好。甜菜夜蛾的威胁已经过去,大丰收在望。其他主产区气候有利,秋粮生长正常。

记者:今年,我们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南方发生了洪水,东北发生了干旱、台风等严重灾害,出现了重大病虫害。为什么还能实现粮食丰收?

韩长福:今年灾年粮食农业丰收,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一,中央非常重视政策。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关键节点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协调整合40多亿元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在中央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资金规模保持稳定,有效调动了当地农民关注粮食和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预计全年粮食面积将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左右。

第二,轻举妄动并不稀奇。国务院提前一个月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尽快安排稳定粮食生产。在春耕的关键季节,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发布了《春耕当前工作指南》,有力地促进了不同地区春耕秩序的恢复。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把今年的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把产量作为指导性指标,已经多年没有下达给各省(区、市)政府了。我们在春耕、三夏生产、秋收等关键农时每周进行一次调度。预警信息提前发布,防灾减灾措施及时落实。特别是铺设了甜菜夜蛾的“四堵带”和沙漠蝗虫的“三条入侵防线”,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第三,天道酬勤。广大农民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及时到田里施肥杀草、防病防虫、备种育苗、整地浸种,做到了疫情防控与春耕备耕并举。南方发生水灾,农民抢着收割早稻,及时晒干,排干积水插晚稻,及时补种补种。台风袭击东北后,农民创造性地改造收割机械,及时收割倒伏作物。同时,广大基层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线,帮助农民将关键技术投入田间。广大农民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带来了乱世丰收的果实。

今年的收获有三个特殊的含义

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丰收有什么特殊意义?

韩长福: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尾年,是扶贫攻坚的决战年。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挑战交织在一起,赢得今年的粮食丰收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首先,确保全国人民的饭碗为经济和社会的整体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国有14亿人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长期快速的经济发展和长期的社会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农业丰收,饮食安全,人心安定。这次对疫情的大检查再次证明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其次,我们手中有食物,心中不恐慌,从而争取战略主动权,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目前,疫情继续在世界各地蔓延。世界各国都想让粮食保险系数更高。一些国家限制食品出口,扩大进口。国内外对粮食危机普遍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全力抓住粮食和农业的丰收,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实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目标,牢牢把握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主动权。

第三,农业丰产丰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两保三保”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其中“不愁吃”是首要指标。目前,农业生产仍然是许多农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早稻和小麦价格稳步上涨,而玉米价格继续上涨。蔬菜、肉类、牛奶等“菜篮子”产品市场也不错,产量高,价格好,收入增加。可以说,今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扶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小康社会。

保证14亿人吃饭没问题

记者:今年是丰收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当前粮价上涨和进口增加?

韩长福:首先,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中国粮食实现了“十六连收”。目前,中国的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大米和小麦口粮的库存可以满足全国一年的消费需求。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确保14亿人吃饭没有问题。

其次,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是“立足自身,立足国内市场,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从粮食进口总量来看,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大致为1亿吨,其中粮食占不到20%,仅占国内产量的2%左右,主要是因为进口了强筋、弱筋小麦等一些调整品种。今年粮食进口有所增加,但不多,适当增加了一些玉米。进口的大部分是大豆,全年进口8.9亿吨,占进口的80%以上。中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最大的消费国。大豆进口的增加主要是由用于榨油和饲料的大豆消费量的快速增长驱动的。事实上,国内大豆生产近年来稳步发展。2019年,中国大豆总产量达到1810万吨,是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生产的增长远远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需要进口来弥补国内的缺口。这种模式在下一阶段会长期存在,也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再次,今年8月份,大米、小麦、玉米均价为1.23元/斤,高于年初和去年同期。这是在粮食生产成本连年上涨,粮食价格多年低迷的情况下出现的回升,小幅上涨,属于正常的市场波动。今年,大米和小麦价格稳步小幅上涨,而玉米价格涨幅相对较大。玉米价格的上涨是由于生猪产能的恢复、深加工企业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以及资本市场的投机和不合理的粮食囤积。目前全社会玉米库存还是比较充裕的。今年玉米丰收。新的玉米很快就会收获并投放市场,供应量也会增加。最近玉米市场价格已经开始企稳,市场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我们应该对目前仍处于低位的食品价格的合理上涨持全面理性的观点。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100多倍,食品价格上涨不到10倍。保护粮食供给和农民收入,两者都要兼顾,否则就会出现“贱粮伤农”的现象。

目前,我国秋粮大规模丰收指日可待。我们将全力以赴组织秋收和调度农业机械。全国将有200万台联合收割机,以减少收获时的粮食损失,我们一定会在小康之年获得粮食和农业的丰收。

本文转载自Sogou.com,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如何看待食品价格和进口的上涨?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部长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