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着新的活力(向着我们的小康生活)

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着新的活力(向着我们的小康生活)

论地理优势,龙潭村没有优势。从福建省宁德市平南县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乘车近一个小时到。

龙潭村以它的知名度而闻名。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都来了,今年五一假期有2万多名游客。

小山村为什么受欢迎?“是一把刷子改变了龙潭村。”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总规划师林正碌表示,自公益工作室开业以来,龙潭村发展了文化创意产业,走上了农村振兴之路。

"以绘画为媒介,村民们增加了收入,开阔了视野."

当30岁的沈明辉拿着画笔站在画布前的时候,眼神里流露出浓浓的爱意。

沈明辉,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人,自幼患病。他16岁时失去了母亲,独自和鞋匠的父亲生活在一起。2015年底,在屏南县残联的介绍下,来到林正碌龙潭村公益艺术教学中心。“教学中心免费提供绘画资料。画卖了,扣除成本后的收益给作者。”沈明辉决定试一试。

虽然没有画画的基础,但是老师很耐心的教,沈明辉很认真的学习。再过几个月,他就能在画板上摇摆了。

拿起画笔四年多,沈明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作品在网上也有市场,一个月能赚四五千。“通过绘画,我可以自食其力,开阔眼界,让人更加自信。”2017年,沈明辉的作品被送往法国里昂参加当代艺术双年展。他还建立了一个个人工作室,许多人来这里欣赏和购买绘画。

现在,沈明辉已经在互联网电台开了专栏。“以前我生活在自卑中,很多事情都没有勇气去挑战。”他在节目中说:“在绘画上,我敢于挑战和尝试,在生活中,我可以。”

如今,龙潭村有近百名村民接受了绘画培训。在画布上展示家乡的新面貌,已经成为很多村民的爱好。"以绘画为媒介,村民们增加了收入,开拓了视野."林正碌说。

“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又热闹了。”

“龙潭村缺乏产业支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1400多人一年到头只剩下200人。”龙潭村第一书记夏邢勇告诉记者,村里有120多栋明清时期的建筑,由于多年的侵蚀,这些建筑逐渐衰落,其中许多已经废弃。如果要保留,就需要重修,拆了重修都觉得遗憾。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夏希望这个村庄能够重新获得人气和活力。但是,在很多村民眼里,这就像是一种奢侈。“村民都出去了,你指望吸引城里人?”

“我和龙潭村一见钟情。这里小溪穿村而过,房子很有特色。”2017年,来自江西的小伙子曾伟在龙潭村租了一栋百年老宅,改造成“随机书店”,以读书空为主题创造生活。“附近的村民经常来这里喝茶看书,书店成了游客的必去之地。”

“文创努力推进农村振兴,曾伟等文化创意人才成为我们的重点目标。”夏说,龙潭村委会将古民居以每平方米3元的年租金出租给外来业主,租期15年,由业主负责修缮,租金收入归村民所有。具体修缮工作由村里专门聘请的老工匠承担,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进行。

“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又热闹了。”夏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古民居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100多人进入龙潭村,将36栋老房子改造成各种文化创意空房间。”

令夏高兴的是,在外来文化创意人才及其文化创意项目的带动下,300多名在外打拼的龙潭村民回到家乡创业,寻求发展。

“探索并朝着成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

走过龙潭村,可以看到风景。绿油油的石路,小桥流水,沿溪而建的黄墙大和,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龙潭村从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眼中的“空新村”变成了“网络名人村”。

“村里的休闲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和妻子把我们的老房子改成了民宿。假日游客爆满,周末难找房。”村民陈告诉记者。

2017年5月,屏南县成立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预算,引导、扶持、孵化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人才和企业集聚。

在政策支持下,龙潭村正在逐步建立多层次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推动全球旅游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

龙潭村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仅存的地方。数百年来,“四平戏”一直由这里的农村艺术家教授。龙潭村四平戏曲博物馆成立以来,76岁的陈秀玉不时为村民和游客上演舞台唱戏。

村民陈晓自己做了米酒。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曲黄酒的酿造工艺是龙潭村每个城市的工艺。陈小浩存放在自己酒窖里的黄酒,现在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是以前的几倍。

青山不变,大和不变,龙潭村焕发青春。该村的常住人口已增加到600多人,每年吸引20多万游客。

“去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8350元,比文化创意产业引入前高出三倍。”林正碌说,龙潭村已初步形成特色文化创意产业。“下一步是探索成熟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着新的活力(向着我们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