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池塘存苗密度过大导致小龙虾没有育肥怎么办?分两步解决问题很容易! _水产养殖(养河虾的技巧)

池塘存苗密度过大导致小龙虾没有育肥怎么办?分两步解决问题很容易! _水产养殖(养河虾的技巧)

2020年对小龙虾养殖户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虾苗需求量减小,导致一些跟风育苗的养殖户吃了大亏,他们想养成大虾再卖,可是因为密度太大虾苗长势越来越慢,池塘水越来越浑,死亡率越来越高,导致没有成虾出售,起捕的虾都是1-3钱的小虾,养殖户陷入“卖不上价、又养不大”的进退两难局面。今年养殖失败,主要是因为养殖密度过大,导致养殖风险高,实际上如果能够及时应对也能避免。

小龙虾因存塘苗密度过大养不肥怎么办,两步轻松解决难题!

密度过大的风险

养殖密度过大,往往带来各个环节的养殖风险相应提高。

首先是投喂管理。养殖户在不清楚池塘具体存塘量的情况下,如果还按照以往的饲料投喂习惯,肯定是不够吃的,而且今年基本虾苗都没怎么出售,所以不管加多少饲料都可以吃完。小龙虾的活动能力和争斗性都非常强,在密度过大活动空间不足、加上缺少食物的情况下,小龙虾之间自相残杀的比例非常大,所以起地笼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残虾。长期得不到充足营养的小龙虾体质和活力越来越差,自然而然长不快,稍微一受刺激,就容易造成死亡。

其次是水质管理。养殖密度太大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水浑,而水浑对溶氧影响非常大,在水浑的情况下,藻类会迅速大量死亡,水草在一段时间后也会停止生长开始腐烂。一旦藻类和水草死亡量达到一定程度,水体自净能力下降,虾苗在这种水质中生活极其容易死亡,能勉强活下来的也长不大或者长成小铁虾。

再者是底质管理。养殖密度大意味着粪便量和死虾的数量大大增加,如果改底的质量和频率跟不上,死虾和粪便在底部腐烂发酵会消耗大量的底部溶氧,易造成小龙虾缺氧浮头上草。这些有机质还为弧菌等有害细菌提供了较好的繁殖条件,大大增加了小龙虾细菌感染的风险。而小龙虾残食同类的习性会造成交叉传染,一旦有细菌病,其发病速度快,这也是每年小龙虾发病后难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是蜕壳管理。小龙虾的蜕壳频率和成功率是养殖能否赚钱的重要因素之一,蜕壳是需要积累足够营养的,但是水体中的微量元素数量是固定的,蜕壳过程中如果不重视补钙和补充微量元素,就容易降低蜕壳频率和成功率,增加蜕壳不遂引起的死亡率。由于今年密度较往年都高,软壳虾很常见,这样的池塘也很难做到高产大虾。

两步轻松应对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第一,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如果虾苗过多,那么就将过多的虾捕捞出来,只要降低密度,虾苗长势自然就快起来。捞出来的虾一部分可以作为库虾出售,另一部分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工后作为饵料投喂。

第二,建议采用育养分离模式。所谓育养分离,就是育苗和成虾养殖分开。

目前小龙虾养殖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所以不用担心跟前几年一样出现“一苗难求”局面,一个育苗塘可以保障3-4个同比例成虾塘苗种的需求量。如果大家都去育苗,那么虾苗就会同今年一样泛滥成灾,最终结果就是苗种不值钱,成虾养不大。

针对今年的塘口普遍情况,养育分离快虾模式是不错的尝试。操作方法是:通过降水位使大部分虾苗落回环沟,然后在内梗上围一道防逃网,使田面和环沟分开,严格把控田面的虾苗密度,并同时重新栽种水草,然后再上水;通过区域分工,在田面养大虾,在环沟继续育虾苗,田面的大虾区域通过高营养的补充和高频率的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使其生长速度远快于正常的小龙虾,待田面龙虾卖了一部分之后再用地笼从环沟起苗放入田面。这种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了因虾苗存塘量过大而引发的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非常适用于往后的小龙虾养殖。

育养分离提倡的就是不同的社会分工,这样一来,无论是苗种养殖还是成虾养殖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分工,小龙虾行业才能慢慢走出目前这个僵局。虽说育养分离短时间不会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却是小龙虾养殖户行业走出僵局的必然趋势,希望广大养殖户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决定育苗,还是养殖成虾。

信息来源: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