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生猪养殖轨道竞争激烈。谁能笑傲江湖

生猪养殖轨道竞争激烈。谁能笑傲江湖

最近猪轨有点挤。沐源、文股份、新希望股份等老式“大养猪户”以专业化、规模化引领;中小农户努力追赶,争取得到“两兄弟”涨价的一份;最吸引人的是一群“外行”也在跨境养猪,包括地产大佬、化工巨头、科技企业。但是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养猪的生意其实并不好做。

生猪养殖轨道竞争激烈。谁能笑傲江湖

老队员的表现很出色

7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胡润十大农业企业”,根据市值(按今年6月30日收盘价计算),中国本土十大农业企业中有四家是“大养猪户”。其中,沐源、文、新希望位列前三,另外三家正在迅速扩大生猪养殖业务。

名列榜首的沐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生猪自养、产业化、一体化生产的养殖企业。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210.33亿元,同比增长193.76%,其中98.7%的营收来自生猪养殖;净利润107.84亿元,扭亏为盈。同期,温的股票有望在这次超“猪循环”中获得40亿至42.5亿元的红利;今年上半年新希望股份净利润预计在31.5-3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1.68%-104.88%。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大养猪户”收获颇丰。除了上述三家公司之外,鹤峰牧业、唐人神、正邦科技、金鑫农等许多公司也实现了业绩增长。

高利润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加入养猪的伟大事业。7月22日,双汇发展宣布以2.36亿元转让双汇地产90%股权,重点发展肉类行业。此前,双汇发展表示,计划筹集70亿元用于生猪养殖能力建设项目、生猪屠宰和调理产品技术改造项目等。

中小农户的积极性同样很高。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对中国大型养猪场的全覆盖监测,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全国增加了122万中小农户。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韩长福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目前,国内规模化猪场饲养的猪占52.3%,中小农户饲养的占47.7%,每年5万头以上的猪场只有0.0007%放生。

长期以来,中小农户一直在追赶生猪养殖企业,等待接手,却始终没能“走出圈子”。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表示,中小农户作为主要农户,对于提升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但他们在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就目前主流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而言,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倾向于选择年产值率在1000以上的农户。”朱增勇告诉《中国商报》:“如果一个棚里有1000头以上的生猪,固定资产投资就在100万元左右。生猪养殖业的门槛不仅体现在投资、疫情和成本上,还对养殖技术、管理和防疫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及时转型升级,才能降低生产和市场风险。”

此外,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猪价格市场的波动和非洲猪瘟的流行,传统的小农和作坊式农民逐渐被市场淘汰。如何更好地与有实力的中小农户合作,将成为加快大型养猪集团和肉类企业布局的方向。

“新生猪企业”以分红为目的,不断补仓

“跨境养猪”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网易、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之前试水,万科、恒大等房地产巨头紧随其后,新玩家不断“补位”。7月20日,德国两大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和赢创(Evonik)决定投资中国生猪养殖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徐睿科技(科技),加入猪道之战。

显然,新选手们关注的是生猪生产能力的差距以及背后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中国猪肉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猪肉消费量预计达到5177万吨;2029年,中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5972万吨和6077万吨。

朱增勇告诉《中国商报》:“从母猪到商品猪的供应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产能恢复较之前的周期要慢。从这个角度来看,利润周期比以前的周期要长。”

另外,高额奖金不一定意味着赚钱。“目前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巨头暂时看到了生猪养殖行业的高盈利,但畜牧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行业。有门槛,不是资本能进。”朱增勇说。

前几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视察全国五大养猪企业后曾感叹:“不赚钱,基本上一年赚一年。”

在争夺职位的战斗中,谁能笑到最后

“未来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首先取决于资金驱动和技术创新驱动。没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龙头企业很难实现快速扩张。此外,非洲猪瘟疫情也将加速生猪养殖业的智能化和机械化发展。”朱增勇说。

养猪周期长,风险大。受猪肉涨价潮影响,新老养猪企业和中小农户增加了母猪存栏量。但生猪供应增加,价格也会下降,农民只能等待新一轮周期的再次到来。

事实上,经过几轮“猪循环”,小规模、作坊式的农户和不稳定的新生猪企业已经被淘汰,中国生猪养殖业正在逐步向规模化生产转变。

韩长福曾在“两会”部长通道中指出,生猪养殖业龙头企业要带动中小农户共同补栏,增加营养。

“中期来看,企业会争取生猪的成本竞争力,未来企业会考虑打造自己的猪肉品牌,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另外,企业会发展成整个产业链。一方面,产业分工更加细化。比如企业负责养猪和仔猪生产,饲料生产或屠宰加工,农民负责育肥,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向产业融合方向发展,实现养殖、饲料、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朱增勇说。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生猪养殖轨道竞争激烈。谁能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