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的进步,赢得决定性的战斗,实现目标必须加快缺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的进步,赢得决定性的战斗,实现目标必须加快缺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的进步,赢得决定性的战斗,实现目标必须加快缺点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美好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是“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要建设一个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小康社会。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进入决战阶段。要着眼短板和短板,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坚持不懈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目标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锐意进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前进。2019年,中国GDP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76美元,位居中高收入国家之列,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接近30%,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国坚定不移地落实新的发展观,大力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新面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出现。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达到41.2万亿元。2013-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为60.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14.4%,比2012年增长5.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3.9%,增长8.4个百分点。城乡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格局。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2019年底,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上升至60.60%。

第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惠民增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国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效益不断显现。交通建设突飞猛进。2019年底,高铁运营里程超过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5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长55.5%。通信水平全面提高,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络基本建成。2019年底,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928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1.6倍;每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访问流量为1220亿GB。能源和水利基础支撑作用增强。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13.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

第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的大局,协调各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执政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底,党员总数达到9191.4万人,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得到进一步推进,宪法得到全面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投票通过民法典。

第五,突出创新的引领作用。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全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拓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大力发展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研发投入继续扩大。2019年,中国研发(:D)支出比2012年增长1.1倍,研发支出投资强度为2.1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行业、新业态、新产品蓬勃发展。2015-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际每年增长10.4%。2019年,实体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7%。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上升至世界第14位。教育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型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5年的10.2年提高到2018年的10.6年,教育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第六,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博物馆5119个,比2012年底分别增加120个和2050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48%,比2012年高1.1个百分点。健身全年越来越受欢迎,2019年有近4亿人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2013年至2019年,中国运动员共获得808次世界冠军。“春节快乐”、“中华文化年(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遍布全球,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第七,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民生保障能力和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底,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比2012年底增加52.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3年至2019年,中央政府共支持733万户有档案有卡贫困家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素质。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打造青山绿水,空新风的宜居生态,加快绿色发展进程。2019年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下降24.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燃气质量好的天数比例为82.0%;地表水水质比三类水体高74.9%,比2015年高8.9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加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2019年造林面积73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25.3%;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

第九,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标志。更加注重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积极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消费,14亿中国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扶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2013年至2019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1%,高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每百户家庭拥有的家用汽车数量达到35.3辆,比2013年增长1.1倍。

第二,在克服困难的道路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克服缺点

一百英里半九十。必须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有些地区还需要面对一些“硬骨头”,有些地方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首先,对于剩余的穷人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仍有52个贫困县未脱帽,2707个贫困村未被列名,所有已建卡的贫困人口仍未全部脱贫。虽然总量比过去少,但都是穷中有穷,困中有穷。在剩下的已经建卡的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比例已达45.7%,鄙视疾病、贫困家庭子女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生活在危房等问题突出。

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位于中西部地区,贫困人口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到2019年底,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9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2019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6.0%、60.8%和69.4%。

第三,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然存在不足。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重污染天气频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与人们的预期相比,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仍有明显差距。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7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仅为2人,低于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地区水电通信差。

第四,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城乡和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数量仍然较大。一些潜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预防和解决。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规范,社会文明水平有待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艰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第五,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回落,就业压力明显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下降,扶贫成果巩固难度加大。

当今世界百年巨变,中国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时期和“两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好转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总体可控,有基础和条件填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足。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努力稳定就业,保障民生,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补短板,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以此为契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的进步,赢得决定性的战斗,实现目标必须加快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