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童总书记《黑土情怀》热释

童总书记《黑土情怀》热释

童总书记《黑土情怀》热释

“盛夏大热”到了,夏天就厚了,玉米就苞胸穗了。

仲夏,松辽位于野外,万物葱茏。大国粮仓的蓬勃脉动,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在田间轻抚绿色秸秆,眺望观景台上的万亩粮仓。凝视着对黑土地充满深情。

广袤的黑土地有天地之美,无与伦比的资源禀赋是共和国的宝藏、信心和希望。

对于这片黑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深感关切。

“这个地方不够,以后我再来。”2018年9月25日,在黑龙江农垦三江管理局广袤无垠的稻田里,总书记深情约定。时隔近两年,他又去了东北,他参观了第一站,来到了黑土地的田野,如约而至。

“这次我主要看庄稼,现在长得很好。这里的优势是地势平坦,人均耕地多,最重要的是黑土地。”言语之间,他透露出黑土地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访问东北三省,八年四次参加全国人大东北代表团审议,关注粮食生产安全和黑土地可持续发展。

拿起一把稻穗,看米粒,观察颜色;他捧着一碗米饭,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粮食!中国饭碗!”一言一行都透露出总书记对人民“饭碗”的深切关怀。

“农业生产不能枯竭”,“绿色农业要加快发展”,“黑土地不能减少或退化”,“粮食要打品牌”...在这片黑土地上回荡的每一句劝诫和哀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一贯坚持。

黑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里土地肥沃,种上柴火就开花”,这是黑土的真实写照。

黑土作为中国最宝贵的耕地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从几亿人吃好,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童总书记《黑土情怀》热释

“一片黑土,两种油”,黑土地资源极其宝贵和稀缺。但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严重等原因,黑土区耕地长期透支,肥沃的黑土越来越“薄”、“薄”、“硬”。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也面临着这个问题。由于保护不及时,耕作不合理,梨树县黑土厚度在30年间减少了近40厘米。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生态保护,他更关心的是与“中国饭碗”相关的土壤问题。

童总书记《黑土情怀》热释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黑龙江时,深刻地讲了“要采取工程、农学、生物学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

开发中使用,使用中保护。目前,梨树县依托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打造了“宽窄行、秸秆全覆盖种植”的“梨树模式”保护黑土地,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黑土地保护的队伍。

稻草覆盖地面,宽窄轮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耕种次数。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可以完成从播种、施肥到收获的一次性作业。同时,田间秸秆的自然腐烂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有效保护土地。

在这次吉林之行中,习近平特别称赞了这一模式:“你探索实施玉米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止风蚀水蚀和保护水分的作用。这种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目前,吉林省梨树县耕地得到持续保护,技术创新升级。农民口中的“破皮黄”正在找回它以前的油和肥力,最直接受益的是农民。

梨树县梨树镇康达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杨庆奎谈到了“梨树模式”的好处。在他心里,天上掉馅饼:“化肥少用10%-20%,增产10%,再加上降低了机器运行成本,一公顷土地省钱,每年增效1500多元。”

农民意识到秸秆燃烧消失了,环境得到了保护,最终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可喜前景。

今年3月,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提出,中央政府要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保护性耕作1.4亿亩。

“保护黑土地,这是耕地里的大熊猫。这里是“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深圳、中国、肯尼亚的委托,饱含着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童总书记《黑土情怀》热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