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河南:“村宝”变成了种子,“种”进了农村土地

河南:“村宝”变成了种子,“种”进了农村土地

河南:“村宝”变成了种子,“种”进了农村土地

“寻找乡村宝藏”活动现场。源地图

日前,由郑州市文化广播电影旅游局主办,郑州市文化中心、市文化志愿服务中心承办的“寻找村宝家乡更适合你”——郑州文化志愿服务乡村旅游网展在人民剧场圆满落幕。活动播出了舞蹈、戏曲、山东快书、快板、歌曲、民族管弦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受到广泛好评。

“寻宝村”是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去年发起的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活动依托“乡村音乐厅”志愿者团队、“阳光工程”、“梦想工程”文化志愿者,招募具有文化专长的志愿者深入农村,挖掘和传承优秀的农村文化,丰富基层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帮助振兴农村文化。

据悉,自“寻宝村”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启动以来,河南农村群众文化突然火了起来。从全省各县(市、区)518个试点村中评选出1707个“村宝”,举办“寻找村宝”演出近3000场。

“村宝”是指各村有文化技能、有文化符号的能人,热心助人、帮助孤苦伶仃的有爱心的人,能诚实正直、激励向上、为人善良、德高望重的乡贤。“寻宝”活动旨在挖掘和继承优秀的农村文化,帮助农村文化振兴、重构地方文化,使基层成为英雄,从而进一步提高村级文化设施的服务效率,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基层“创造文化”的过程。

《寻宝者》玩“种子效应”

河南省找“村宝”。“村宝”在哪里?“村宝”就在你我他身边,“村宝”就住在我们老家。

在“寻找乡村宝藏”活动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化志愿者团队。全省6000多名“寻宝者”和300多支志愿者队伍进入基层行政村,帮助指导各村组织寻宝活动。

农村志愿者跨度大,分布广。有的是精耕细作的老艺术家,绝技惊人;一些退休人员在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后,继续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发挥余热;还有“90后”青年,他们热血沸腾,把青春奉献给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汝州市的沈晓峰是“阳光工程”6000名注册志愿者之一。他是一名文化志愿者,在“寻找乡村宝藏”活动之前常年提供志愿服务,目前在汝州群美术馆工作。2015年,集团美术馆启动公益志愿者服务项目“教送招”。沈晓峰自掏腰包20多万元购买了古筝和古琴,并在团体美术馆、城市学校和乡镇文化站举办学习班,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古筝和古琴爱好者。在这次寻宝活动中,沈晓峰和来自汝州群美术馆的“轻骑兵”文化志愿者团队再次出发,踏上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征程。

村庄里有闪闪发光的“珍宝”

随着“找村宝”系列活动“寻宝”阶段的完成,市区和直管县的村宝搜寻评选工作告一段落。经过几个月的全方位寻宝,从河南省28个省辖市、直管县的518个试点村中,评选出1707个优秀“村宝”,其中仅汝州就发现了255个优秀“村宝”。

本次活动评选出的“村宝”来自全省基层群众。他们有的会唱戏,有的会表演,有的孝顺感人,有的常年帮助别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闪光点。

焦作市中站区西峰村的“村宝”刘,是一位书法艺术爱好者。他的书法风格浑厚有力,作品多次在各种展览和比赛中获奖。很难让人认为这是一个失去右臂,常年用左臂工作生活的残疾人的艺术杰作。除了书法成就,刘也是一个热心人。他坚持写春联,免费讲课十几年了。他的高尚品格值得称道,是“一村之宝”。

“鼓声一响,请邀请所有的老幼君子,所有的老幼,安静的坐着,慢慢的听。”巩义市音乐协会主席河洛鼓的第四代传人,巩义市北山口镇村的村宝尚创作了河洛鼓《劝人善心》,以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的歌词和音调唱出了新时期河洛鼓的艺术情怀。商成功入选“2019年度中国人”宣传活动100名候选人名单。他和他的河洛鼓不仅是贵族村落的“村宝”,也是民间文化的“国宝”。

激活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活力

“寻找村宝”活动为农村人搭建了一个不同的农村舞台。站在舞台上不再是“大明星”,在舞台上表演也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有本事的普通老百姓成了舞台的主人,出生长大的邻居成了舞台的主角。他们所听到的是发生在他们面前的新鲜内容。村里整体的文化环境充满了内在的活力:村里聚在一起打麻将的人少了,三五成群唱歌跳舞的人多了;在家看电视的人少了,出去参加活动的人多了,农村也热闹了。

“寻宝”活动的开展,使基层群众能够在自家门口欣赏精彩有趣的地方文化表演,同时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队”,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各级选拔脱颖而出的优秀“村宝”被“种植”到农村土地上,吸收当地农村文化的“雨露精华”和政府扶持的“人工肥料”蓬勃发展,成为激活农村文化的“一池泉水”。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河南:“村宝”变成了种子,“种”进了农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