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90年代后在灵山,这个年轻人养了蚂蟥,开始创业带动群众致富 _水产养殖(养水蛭的技巧)

90年代后在灵山,这个年轻人养了蚂蟥,开始创业带动群众致富 _水产养殖(养水蛭的技巧)

水蛭也称蚂蟥,许多人见了会躲之不及,感到毛骨悚然,但也有个人把它视为至宝,靠养殖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就是钦州市灵山县沙坪镇双六村委矮岭村的黄成,这位90后的小伙子还带头成立灵山县矮岭蚂蟥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了60多户群众纷纷加入养殖水蛭。在钦州市灵山县已建立了5个分场,养殖基地规模已达500亩,年产种苗可达2000余万条,总产值超过500万元

敢于创业的勇气

2006年开始上初中的黄成,已经开始自己挣伙食费了。一有时间就到村上帮人搬砖头,一分钱一个的算,一天忙活下来也能赚到十几块钱,黄成很高兴自己也可以赚钱了。2007年黄成的父亲在工地上出现事故,加上2008年他母亲所开的有十几个工人的绣花厂也倒闭了。家庭经济就失去了顶梁柱,让还在读初中的黄成体验到了生活的困难,同时也磨炼出他坚强的意志。2009年黄成为了能去合浦卫生学校读书,不得不在暑假期间送快递、打零工挣学费。直到2011年黄成在合浦卫生学校毕业后在来到了广西区第二戒毒劳教所工作,生活才有所改善。但是固定的上下班让黄成感觉工作不太合适自己,总是想趁年轻通过自己创业,来实现自己想过的生活。

其实2010年还在上学的黄成已经开始有自己创业的想法了。黄成在合浦卫生学校学习的是临床检验专业,对于各种生物的功效与作用很了解,尤其是水蛭深深的吸引了黄成的关注。

黄成在通过网络广泛收集了解到水蛭的养殖技术、销售市场等信息,知道当前水蛭市场销售前景广阔,养殖周期短、风险较低、回本快,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动物性中药材。近几年干水蛭的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价格也不断攀升,从几百块钱涨到现在一千多元,黄成开始意识到水蛭养殖是一条致富之路,于是2011年下定决心辞去在广西区第二戒毒劳教所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经历养蛭的艰辛

创业之路,总有挫折,黄成的水蛭养殖也不例外。创业之初,摆在黄成面前的两大难题一是资金不足,二是经验技术不足。

“亲友的不理解,还有些村民冷嘲热讽,为了筹集购买蛭苗的资金,我四处奔波借亲戚、借同学朋友,甚至借老师,一百、两百、五百都不放过。费尽口舌,才筹到18000元的购蛭苗资金。”谈起创业时的艰辛,黄成仍记忆犹新。

由于经验技术不足,摔了黄成一个大跟斗。2011年7月份,揣着千辛万苦筹到的资金,黄成来到江苏终于购进了心中的至宝——蛭苗。蛭苗是买到了,可由于天气炎热,路途遥远,护理不周,回到了家乡结果夭折将近60%。剩余的也因为准备不充分,养殖管理技术不够成熟,最后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看着死去的水蛭,黄成眼泪禁不住往下流,幸幸苦苦筹集到的1.8万元打了水漂。

第一次失败的经验给黄成上了很好的一课,他也从中摸索出了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

经历第一次教训之后,黄成潜心研究水蛭运输,测试水温、水深和疾病防治技术,多次去江苏、安徽、广东等地的水蛭养殖大户那里投师学习,摸索到了养殖水蛭的门道,找到了克服水蛭生长、育苗、疾病防治等难关的技术方法。2012年7月,他再次从亲戚那里借来了三万块钱,加入了广东佛山一家水蛭养殖合作社,并从那里一口气购买了八万多条蛭苗。有了技术的支撑,这一次大部分的水蛭苗都存活了下来,这一年黄成获利3万多元,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让黄成更有信心养殖水蛭。

带动群众齐致富

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打拼,黄成的水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场地由原先的几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亩,年纯收益达30多万元。产品远销北京、安徽、重庆、玉林等地知名药厂。成功创业的黄成并没有沉浸在喜悦当中,他在稳固规模的基础上,参照外地的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养殖分场+养殖户”的新型经营体制,实行农户分级管理,统一回收成品,以此来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养殖,不断拉长产业链,以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黄成尝到了养殖水蛭的成功,并没有忘记家乡里的群众。去年9月,由他牵头的灵山县矮岭蚂蟥专业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群众看到黄成养殖的成功纷纷打消之前的顾虑,并要求加入合作社。

22岁的帅小伙黄志杰,看到了黄成的成功就像看到了希望,迅速加入了合作社。由于黄志杰的资金不是很多,只养殖4亩水蛭。为了让黄志杰更快的走上富裕道路,黄成不仅技术指导他,而且还免费提供石螺给他养殖。“我很感谢黄成哥对我的帮助,是他让我看到了住洋房、开小车不是梦。”黄志杰激动的说。

为了带动更多农户投身到水蛭的产业化养殖,使得更多群众共同致富。黄成计划明年准备重新再包一块地,把塘口整理好,网箱架设好,然后把网箱发包给养殖户,并且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我希望通过“合作社+养殖分场+养殖户”的模式,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让我们合作社的养殖户个个都富裕起来。”谈起目标时,黄成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