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发展行业本土“黄金”

发展行业本土“黄金”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52个尚未脱帽的贫困县是扶贫攻坚任务中的“短板中的短板”和“硬仗中的硬仗”。自“不摘帽穷县督战”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以来,记者深入到不摘帽穷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的贫困村,注重进步和实效,针对薄弱环节,反思不足。本专栏将从今天开始推出一系列评论,讲述发展故事,突出奋斗精神,凝聚扶贫力量,鼓励读者赢得贫困县扶贫攻坚战。

编辑

相邻的中草药被“包裹”在山腰上,一簇簇食用菌在温室里生长。山上的树是绿色和红色的,树下的鸡鸭正在觅食...甘肃陇南前锋区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以“上上江南”著称。致力于挖掘“山珍”,创造“独一无二”、“优良优”、“特特”农产品,培育中草药和食用菌

发展扶贫产业要以惠及群众为重点。进入扶贫攻坚冲刺阶段,工业发展如何更好地惠及贫困户?这是陇南各级党员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农民入股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凝聚共同富裕奋斗的决心,真正实现农民稳定持续增收。

笔者在采访时,看到了当昌县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看到满山绿香的药材,令人心旷神怡。庞家乡拉鲁村村民冯相娃算了一笔账。“我管理着100亩中草药。合作社有保障分红和收入分红,加上工资一年挣几万,稳定稳定。”拉鲁村转让了土地,成立了合作社。贫困户可以拿扶贫资金入股,同时也可以去基地兼做股东和员工,既拿工资又拿股本。合作社把群众聚集起来,做真正的生意,分享真正的红利,实现各方共赢。

其实这样的地方“金”的例子很多。澧县严观镇太平山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苹果弯着枝头,负责人罗吾尔笑得很开心。近年来,罗五儿转新品种,发展有机种植,苹果销量连年增长。他说:“我们为贫困家庭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这样每个人也可以种植‘致富’。合作社每年可以解决几百人的就业。”政府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农民重点种植养殖。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订单”的产业链中,企业受益,群众受益,形成可持续的产业格局,让穷人“口袋”和“坐享其成”。

发展行业是关键,更重要的是保持行业稳定,提高效率。为了解决富农的可持续性问题,陇南抓住了产业链延伸的突破口。推广标准化种植,“一产”为优;引进加工企业将加强“二次生产”;发展电子商务扶贫,开拓产品销售,让“三产”顺利进行。进入礼县春天药业有限公司,黄芩等药材在流水线上经历了一系列工序,变成了饮片和茶制品。企业建立了从种植、加工、销售到研发的整个产业链。去年企业分红542万元给贫困户,今年又接单采购大黄1100吨。扶贫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农民稳步致富。

走在渭南,笔者感受到了紧迫性:地方监管产业发展,加快围绕合作社规范运作的短板,完善利益链条;我也觉得有决心: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帮助其成长壮大。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取决于战斗姿态。不仅要敲鼓,还要努力克服困难,巩固扶贫成果。只有脱贫的“针”缝得更紧,步骤更实际,扶贫攻坚的质量才能更高。

发展行业本土“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