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中华鳖“柘心花中华鳖”的人工繁殖与繁育技术 _水产养殖(养甲鱼的技巧)

中华鳖“柘心花中华鳖”的人工繁殖与繁育技术 _水产养殖(养甲鱼的技巧)

中华鳖,俗称团鱼、甲鱼、王八,在分类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鳖科,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历来被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中华鳖养殖业起自上于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14年全国中华鳖养殖产量约34万吨。

中华鳖“浙新花鳖”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种的问题最为突出。一直以来中华鳖苗种供应不足,长期大量从台湾和东南亚引进中华鳖苗种导致了我国中华鳖种质混杂、病害增加。浙江省是中华鳖养殖大省,种的问题对浙江省中华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就开始从事中华鳖良种选育,于2007年联合选育出我国第一个中华鳖新品种中华鳖日本品系(品种登记证号GS03-001-2007),于2008年联合选育出我国第二个中华鳖新品种清溪乌鳖(品种登记证号GS01-003-2008)。两个中华鳖新品种的育成极大推动了浙江省及我国中华鳖产业的良种化进程,促进了产业发展。

中华鳖日本品系最突出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清溪乌鳖具有乌黑体色稳定遗传,市场价格高优点。利用杂交技术整合两个中华鳖新品种的优势,育成既具有生长快的优点,又具有明显的腹部花斑的新品种,更受市场欢迎,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品种特性

父本、母本均为农业部审定的水产新品种,遗传性能稳定;中华鳖“浙新花鳖”生长速度快,较母本中华鳖日本品系高10%以上,腹部黑色花斑明显。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 亲本来源

中华鳖“浙新花鳖”繁育用亲本必须选用国家审定的体质健壮的中华鳖日本品系和清溪乌鳖;母本中华鳖日本品系2冬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父本清溪乌鳖2冬龄以上,体重0.75千克以上。

2. 亲本培育

亲鳖培育密度为3平方米/只,雌雄配比为5~7:1,首次配对时间为亲鳖专池培育当年的10月至11月。放养前把培育池塘中的杂物彻底清除掉,再用生石灰0.5千克/平方米干法清塘,然后注水1.5米深。放养前用100×10-6 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放养时让鳖贴着水面任其游于水中。越冬期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并每月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5~1/4,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在商品成鳖料的基础上添加50%的鲜活饲料。其中鲜活动物性饲料40%(鲜鱼20%、鲜鸡蛋15%、鲜猪肝5%),鲜活植物性饲料10%。每月添加防病中药粉10天,添加量为当日干饲料量的1%,投饵率为鳖体重的3%。鲜活饲料在添加前应打成浆拌入饲料中,并制成颗粒或团状投喂。日投喂两次,即上午8时,下午4时。

(二)产卵孵化

1. 产卵

池北岸设产卵场,产卵场高出培育水面50厘米,宽1米,长为池边长的1/3,内铺1毫米的细沙厚30厘米,整个产卵场设遮阳挡雨棚。当春季水温上升到27℃以上时,鳖就开始在凌晨产卵。刚产的卵呈粉红色,几小时后动物极端位,端位点呈白色。卵体圆,表面光滑。产卵24小时后就可采卵。采卵时先扒开覆盖的沙子,然后用手轻轻取出鳖卵,并挑出一端呈白色的受精卵,做好产卵数量记录。装卵的孵化箱可用吸水性好、不易腐烂的杉木板制作。箱体正方形,边长50厘米,高20厘米。

装卵方法分为无沙孵化装卵法和有沙孵化装卵法。无沙孵化装卵法装卵前箱底先铺一块面积与箱底相同厚1厘米的轻体海绵,然后再装上一块同样面积和厚度但打有孔穴的重体海绵,孔穴的孔径2厘米,孔距0.5厘米,铺好后上面盖上一块厚度和面积与箱口相同的轻体海绵。轻体海绵在盖前应有一定的湿度,以手挤不出水为准。

有沙孵化装卵法装箱前先在箱底铺上3厘米厚的细沙,然后放上两层卵,卵距0.5厘米,装好后盖上细沙即可。细沙粒径要求不超过1毫米,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准。

2. 孵化

鳖卵在人工控制的孵化室进行孵化,孵化室要求保温、保湿、通风、便于操作。室内应有增温、控湿、通风设施。地上应设集苗沟,沟深30厘米,宽30厘米,沟中铺15厘米细沙,细沙粒径同孵化。孵化期间要求室温始终保持30℃~32℃,湿度70%~75%。

孵化箱应平放在孵化室集苗沟的两侧,放时采用多层式,即3~5层为一组,叠时上下箱距5厘米,平面组距20厘米,两组为一行,平面行距50厘米。孵化期间应每5天上下层翻箱一次。

孵化时间为43~45天。总积温为36000℃左右。刚出壳的稚鳖须在盆中暂养24小时。暂养的盆可用直径1米,深30厘米光滑的塑料盆,盆内放细沙10厘米,并装水至没过细沙2厘米,暂养密度为每盆200只。暂养的温度应与养殖温室的温度相同。暂养24小时后就可移到温室培育。

(三)苗种培育

1. 池塘条件

用采光大棚培育。温棚要求既采光又保温,单池面积以20~30平方米为宜,池深50厘米。进排水方便,池中间靠里边铺上2.5厘米宽10厘米厚的细沙,并设15厘米高的挡沙墙。靠过道边设饲料台,饲料台可用优质波纹水泥瓦,数量为每150只鳖设一块。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放养20~25只。

2. 苗种放养

以放养7月中旬前孵出的鳖苗为宜,最迟放养时间不超过9月10日。鳖苗放养前鳖体用浓度为1.5%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盆将鳖苗送到池里贴着水面轻轻倒出,任其游走。鳖苗放养后可在饲料台中撒上放养鳖体重5%的饲料引食,饲料制成鳖苗适口的软颗粒,待鳖苗引上食台,能正常吃食时,进行常规的培育管理。

3. 培育管理

(1)投喂:投饲采用四定原则。定质:在商品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0%的鲜活饵料(鲜水溞、鲜鸡蛋等)。定量:以鳖体重3%的投饲率再结合当时实际吃食情况,以5%的幅度灵活增减。定时: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时,下午4时。定点:把饲料投在设置好的饲料台上。

(2)水温控制:7月至8月,采光大棚内的水温超过35℃以上时,及时掀起大棚两侧的薄膜并用排风扇进行降温,9月应将两侧掀起的薄膜复原,并检查有否损坏的地方,保持大棚的水温稳定。11月15日前后水温下降到15℃时,掀起大棚两侧的薄膜,使水温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促使鳖进入自然冬眠。翌年3月上旬,水温达到15℃时,将两侧掀起的薄膜复原,使大棚内水温尽快上升到20℃以上。

(3)水质控制: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应及时换新水,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5~1/3。当pH低于7时,可用生石灰呈水体25×10-6泼洒调节。当池水中水溞数量超过20×103个/升、水色发红时,应及时捞出水溞,同时用增氧剂进行调节。平时可应用些能改良水质的生物制剂。

中华鳖“浙新花鳖”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4)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主要养殖方式和配套技术

中华鳖“浙新花鳖”适宜进行池塘仿生态养殖、温室外塘两段式养殖。

1. 池塘仿生态养殖

外塘养殖池塘长方形、方形和多边形均可,以长方形为好,东西向,坡度30°。池塘设置晒背台,一般晒背台选择在池塘背风向阳、环境安静的一边设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横向斜置于池坡上,一边入水15厘米,便于鳖上下。成鳖养殖池每200只按1平方米设置,幼鳖养殖池每400只按1平方米设置,稚鳖池每1000只按1平方米设置。晒背台与投食台可以共用。

做好鳖池的清整与消毒工作,是养鳖防病进行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轻环境对中华鳖产生不良压力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可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生石灰带水清塘、漂白粉清塘等。

稚鳖放养时间选择水温在20℃以上的晴天进行,幼鳖分养选择在水温15℃~20℃的晴天进行。将经消毒的鳖用箱或盆运至鳖池水边,倾斜盛鳖容器口,让鳖自行游入鳖池。中华鳖放养应一次放足,规格要基本整齐一致。若需在中华鳖150克/只时翻塘,苗种放养密度应在30只/平方米左右;若在中华鳖在50~100克/只时翻塘,苗种放养密度应在50只/平方米左右;若只暂养2个月左右,密度应低于90只/平方米。幼鳖的亩放养密度一般在1300~2000只之间,成鳖的亩放养密度一般在1000~1300只之间。当稚鳖长到100克以上可进行分养,一是降低放养密度,二是将雌雄进行分开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