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解决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湖北将建成国内首个高端种猪养殖示范基地

解决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湖北将建成国内首个高端种猪养殖示范基地

据《湖北日报》1月5日报道,种猪被称为“猪芯片”,种猪的饲养处于养猪金字塔体系的顶端。1月4日,获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和湖北金宝公猪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将联合建设国内首个高端育种示范基地,利用克隆技术抢救保护一批珍贵濒危地方猪种质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将开展种猪育种和改良研究,快速培育和繁殖优良种猪新品种,打破发达国家对顶级种猪市场的垄断,解决中国养猪业的“瓶颈”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市场。但在上游养殖中,没有竞争力强的种猪品种。与本地种猪成本高、长期养殖相比,养殖企业更愿意直接引进国外种猪,并迅速获得经济效益。据公开信息,近年来,我国种猪进口量大幅增加,直接推高了养猪成本。非洲猪瘟发生后,生猪运输和种源交流受到限制,对去年生猪养殖产生了一定影响。自产优质种猪,摆脱对进口种猪的依赖,已经成为国内养猪业“自立自强”的重点。

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优良种猪,加速猪的遗传改良进程。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华在东博士认为,理想的种猪应该具有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肉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繁殖力强、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未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实践,团队将采用克隆技术结合成熟的生殖生物技术,复制和扩大具有上述优势的个体群体,创造和扩大高性能种猪资源。依托金宝公司建立核心种猪试验基地,实现克隆猪批量生产。同时,联合国SPF小型猪生产公司为生物医学领域开发了小型猪疾病模型。力争5年内建成世界领先的种猪克隆技术体系,培育属于中国的独立品种,实现克隆种猪的高效规模化生产,减少在中国的引进数量,降低养殖成本。

解决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湖北将建成国内首个高端种猪养殖示范基地

据《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报道,从1980年到2000年,广东大华花猪的母猪数量从13000头减少到几百头。金华猪母猪数量从1980年的近25万头下降到2007年的1万多头。有的地方养猪,甚至“没发现公猪”。巴马香猪、江口萝卜猪、官庄花猪等猪品种一度濒临灭绝。定县猪、龙游黑猪、寨乐黑猪已经灭绝。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事猪遗传育种研究的王立宪在2014年提出“中国地方猪种育种刻不容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庆明甚至在采访中警告说,“猪品种的灭绝也是一场生态灾难”。

为了保护猪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率先成立了地方猪种保护利用合作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

2012年,中央政府用于畜禽保护的资金增加到5320万元。4年后,时任农业部发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我国“土猪”地方品种90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42个,省级保护品种32个,其他品种15个。这些地方猪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受到重点保护。

本地猪打不过外地猪,因为“肥”“慢”。成华猪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而国外的白猪可以达到60%。“没人想吃肥肉”。而且中国土猪喂养一年才能放出来,外国猪六个月才能放出来。“其实这是市场的选择。”江感慨。1996年1月,时任农业部批准成立“全国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下设生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2000年8月,农业部公布了78份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其中猪种质资源19份。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阶段。”王立宪告诉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引进外国猪是为了解决肉类供应不足的问题。现在对地方猪的保护是为了解决口味需求,保护遗传多样性。”

蒋向记者解释说,基因越多样化,当某种疾病来袭时,它们就越不容易被“一口打倒”。

“十一五”期间,全国建成79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基因库,全国划定37个地方生猪养殖储备。其中,宁乡猪、荣昌猪、藏猪3个国家级保护区,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35个猪遗传资源保护场。

解决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湖北将建成国内首个高端种猪养殖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