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喜怒哀乐

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喜怒哀乐

新华社兰州11月15日电:村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悲欢离合

新华社记者王华吉

陈平村位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5.9%。

今年4月初,85后周成为村第一书记。在农村工作五年后,她回到农村,深深感受到了精确扶贫行动实施以来贫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服役半年多的喜悦、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我喜欢农村工业和农民的腰包。”周说,这是她在贫困村里感受到的最明显的变化。

受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陈平村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培育。村民刘明说,以前村里只能种耐旱的土豆和玉米,勉强维持温饱。

现在,根据实际情况,陈平村发展了草畜结合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陈平村有400多头牛,其中55户为贫困户,每户3头以上。种植规模的扩大也导致了种植结构的转变,村里3000多亩耕地被重新种植饲料玉米。此外,村里还有400多名农民工,占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穷人增加收入的渠道拓宽了,我们对如期脱贫充满信心。”周对说道。

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关注的焦点从过去的“吃饭走路”转向了孩子的教育和就业。周介绍说,在随后的走访中,村民们谈论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就业问题。“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村里上大学的也有300多人。”

在感叹农村贫困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同时,周心里还是有顾虑的。“我最担心的是自己能力不足,影响全村的进一步发展。”周说,她虽然有一些基层工作经验,但已经离开农村工作多年,对“三农”和农村振兴缺乏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

"特别是陈平村在巩固扶贫成果和稳步推进农村振兴方面还存在不足."周表示,村内形成的特色种养业水平低、链条短、规模小,村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

为了弥补周的不足,挤出各种时间学习政策和知识,给自己“充电”。“不仅要在实地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安排,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燃眉之急’和‘希望’,扶贫的成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周对说道。

目前,陈平村的挂牌督办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全村正在通过修建工业道路和扩大养殖规模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周说,她最期待的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鉴于全村工业薄弱,和周等村干部已开始计划引进或培育饲料加工企业和马铃薯加工企业,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她还希望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面临贫困风险的边缘家庭和面临返贫风险的贫困家庭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希望能在和群众吃饭生活的同时,找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周对说道。

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