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大规模养殖有望颠覆养猪循环

大规模养殖有望颠覆养猪循环

10月10日,生猪养殖巨头沐源宣布,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为207亿~ 212亿元,同比增长13.93倍至14.29倍,仅第三季度净利润就将超过100亿元。

然而,与这份辉煌的成绩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沐源股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企业近期的股价走势却令投资者不快。

进入9月后,前期持续走强的猪肉股突然踩了急刹车,不少龙头股股价连续下跌,部分股票较高点下跌约30%。

这是什么情况?

踩这一脚“刹车”的不是别人,正是养猪行业的从业者。此前,根据在建或各大生猪企业规划的生猪养殖项目计算,未来新增养殖规模将达到20亿头。

这种巨大的扩张无疑将极大地改变猪肉供应格局。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将这些新增产能全部转换,未来猪肉价格将跌破每斤10元,甚至可能跌至每斤4元至5元。

事实上,最近猪肉价格的下跌仍在继续。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0月上旬生猪(国外三元)价格较9月下旬下降5.9%,目前价格为31.7元/公斤。

市场真的有那么大的力量和决心扩大生产吗?目前猪肉价格的回调是否意味着投资养猪业的机会已经过去?

据记者调查,关于猪的周期能持续多久,规模化养殖是否会使猪的周期消失,业内众说纷纭,甚至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观点。

对峙猪周期:猪价见顶了吗?

现在的猪周期在哪里?是还在慢慢爬还是过了高点开始低头了?猪肉养殖行业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

美凤(化名)在自己的养猪场转了一圈后,心情沉重地锁上了养猪场的铁门。

此前,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梅峰的养猪场损失惨重。2019年,他被迫暂时关闭了经营了十多年的养猪场。

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养猪人,美丰并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在关注猪的市场。和养猪圈的人交流,学习如何预防非洲猪瘟,是他的日常必需品。

随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逐步控制,试图在梅峰恢复养猪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告诉《国家商报》,最近几个月,他一直渴望重启生猪养殖。一方面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猪利润高空;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一些同事在控制非洲猪瘟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过最近看到年底猪肉需求高峰即将到来,梅峰就有些犹豫了,甚至开始有点回落。

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养猪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防疫;其次,更重要的是,他对未来的猪肉价格有些担忧。

梅峰的担心源于业界的一句话。

今年8月下旬,湖南从事生猪产业链管理的上市公司唐人神董事长陶义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各大生猪企业公布的在建或待建生猪项目将达到20亿头,未来生猪产业将出现产能过剩。此前,圈内部分大型养猪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降至10元/公斤(注:除非下文另有规定,肉价单位为人民币/公斤)。我更悲观。肉的价格完全有可能从4元降到5元。”

这句话一出,本来就存在的看猪肉行情空的情绪愈演愈烈,“当前猪的周期即将结束”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结合之前市场的疲软,很多之前一直跳跃式上涨的猪肉龙头企业开始下跌。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监测,今年8月,全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4.7%,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31.3%。8月份可育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5%,连续11个月同比增长37.0%。

对此,全国生猪市场首席分析师夏晨峰告诉记者,本轮生猪周期确实已经过了高价位。从今年的产能数据来看,能繁母猪和活猪存量同比转正,链条增长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猪的周期现在在顶部区域,整体趋势应该是向下的。

夏晨峰进一步解释说,能够繁育母猪是基本的生产力。当能繁殖的母猪数量见底并稳定增长时,可以预测未来猪的数量和猪肉供应量一定会增加。可育母猪存栏量增加后9~10个月,市场上的生猪存栏量会明显增加。

与繁殖母猪相比,猪存栏更接近猪肉供应端,猪存栏的增加预示着猪肉供应将走出低谷。等这批生猪以后能上市,价格肯定会降。“从长期来看,这个指标肯定会证明猪的周期已经进入下行状态。”夏晨风说。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猪肉市场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生猪价格目前处于高位,未来将逐渐下降。虽然现在短期猪价还可以,但实际上猪价的拐点已经越来越明显,行业内的一些机构已经在减仓了。”

然而,业内也有一些担忧。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告诉记者,业内的分析主要基于过去生猪周期开始或结束的指标和信号。虽然目前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信号,但是需要注意非洲猪瘟的因素。如果有来自非洲猪瘟疫情的干扰,这样的信号可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重复出现的情况也不排除。

冯永辉认为,还不能完全确定猪的周期是否已经结束。虽然现有数据在这方面有信号,但猪肉价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否一定会下跌仍不确定。

直面资本分配:20亿头严重?

大量资本涌入猪肉养殖业,无疑将把生猪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新增养殖规模能否达到20亿头,市场是否有足够的胃口消化,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要知道在非洲爆发猪瘟之前,中国最大的生猪屠宰规模在7亿头左右。

今年9月13日,沐源股份披露了可转债公开发行计划。拟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用于投资生猪养殖项目和生猪屠宰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

其中,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将达到88.69亿元,拟筹集资金达到51亿元。将投资23个生猪养殖项目,养殖规模接近68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总投资22.87亿元,拟筹集资金19亿元。

9月17日晚,新希望宣布公司计划继续加大对生猪养殖业务的投入,计划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一个年产40万头生猪的生猪养殖项目,在四川凉山州建设一个年产60万头生猪的生猪养殖项目,在河北石家庄建设一个年产50万头生猪的生猪养殖项目。以上项目总投资18.26亿元。此外,公司计划以人民币1.22亿元收购天津吴京种猪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100%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郑达集团、正邦科技、大北农业集团、奥农生物等。也发布公告,提出建设养猪场,收购企业,继续增加生猪养殖业务。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生猪养殖协会主任、副秘书长潘国成对记者表示,根据郑达集团、沐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扩张计划,全国在建或待建生猪养殖项目规模预计将达到20亿,但这是按照各大公司规划的最大值计算的,规划产能未必总能转化为实际产量。

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上述20亿头的养殖计划能够完成,也会因为各公司布局不同步而及时打开阶梯,一年内释放20亿头的可能性不大。

据潘国成分析,中国历史上年生猪屠宰量最高的是7亿多头。如果屠宰量达到10亿头猪,生猪价格基本不超过5元每斤,生猪养殖面临亏损。养猪企业无法继续扩大生产,这意味着生猪价格低反过来会抑制库存。

“一些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发布这些扩张计划时,可能不得不考虑提高股价,但最终产量可能达到计划的40%至50%是极限。”潘国成认为,当猪肉市场供过于求时,生猪价格将迅速下跌。一旦接近成本线,生猪养殖企业肯定会减产,连大企业都承担不起持续扩张带来的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国生猪数量分别为7.2768亿头、7.4952亿头、7.2416亿头、7.0074亿头、7.0202亿头和6.9382亿头;生猪存栏量分别为4.7893亿、4.716亿、4.5803亿、4.4209亿、4.4159亿、4.2817亿。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无论是放生生猪数量还是存栏生猪数量,历年来都是稳定的,但任何一年都很难达到20亿头的规模。

冯永辉认为,即使生猪养殖规模能达到20亿头,也不会是一年之内的数据,也没有夸张。目前国内养猪生产能力正在恢复,但一年不可能有20亿头猪,否则猪价可能变成几块钱一斤。从历史周期来看,一旦行业发出减产信号,就会迅速遏制养猪规模的扩张。

冯永辉表示,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过渡期市场出现巨额红利,让许多上市公司看到了机会,开始疯狂扩大产能。现在产能大规模扩张的情况下,企业未来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很有可能加速猪周期低谷的到来,推动整个行业亏损。

对峙成本优势:谁会成为第一波倒下的猪企

直到退潮,我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果生猪养殖企业真的继续扩大产能,那些难以控制成本的企业将来在市场价格下跌时,可能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一些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任何养猪的人都可以赚钱,因为猪的价格很高。猪价下跌后,会低成本赚钱,高成本赔钱,但也可能跌向整个行业。

“猪企最好的日子应该是今年,以后大多会越来越难过。”上述分析师认为。

在生猪周期中,一旦生猪价格在峰值后回落,行业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争夺技术和成本的阶段。在生猪养殖成本方面,大型企业在采购上有一定优势,但各方面的行政成本会更高。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列举了对比数据:目前养猪的成本,家庭养殖户的成本可达7~8元/公斤左右;外资刚刚进入生猪养殖业。考虑到使用新的高装备设备,企业成本一般在7.5元/kg左右;现有的大型养殖企业中,有的依靠原有的养猪场进行养殖,成本在7元左右/kg。但如果养猪企业租猪圈养猪,成本会更高,超过8元/公斤。

夏晨峰表示,与之前的养猪周期相比,养猪成本有所增加,包括饲料成本,以及非洲猪瘟预防带来的生物安全成本。今年以来,据调查,与非洲猪瘟流行前相比,屠宰猪的平均成本为100~300元/头,因养殖水平不同而增加成本的差异也相当大。

粗略计算,2020年9月以来,全国生猪价格虽然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34元/公斤以上的高位。按全成本17元/公斤、平均屠宰体重120公斤计算,平均头利润可达2000元以上。

在利润较高的情况下,一只猪200元的成本差异不会给不同的养殖企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一旦生猪周期结束,生猪价格将继续下跌,即使接近平均成本线后,生猪养殖业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动荡。

采访中,所有受访者都强调,生猪产业技术门槛高,产业壁垒的最终表现是对非洲猪瘟的控制和养殖成本。

近年来,除了生猪养殖行业原有企业产能迅速扩张外,一些房地产企业、互联网企业等资本纷纷涌入,生猪养殖行业的门槛似乎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潘国成表示,现在大量资金进入生猪养殖业的主要原因是利润非常高。即使因为疫情损失了一定数量的猪,最后还是盈利的。但未来3~5年,行业内会出现一批无法生存的企业。

潘国成说:“现在很多不懂养猪的人进来。猪的价格一旦跌破8元/公斤,就撑不住了。其实外行进来养猪成本还是挺高的,风险很大。如果他们不掌握系统的技术,他们的成本控制甚至比家庭农场更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行业内普遍对外资进入生猪行业存在一些担忧,认为在生猪周期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这些企业会是最先退缩的。

根据开源证券的分析,展望未来,在生猪价格下行周期中,对相关股票的投资应重点投向具有极端成本优势和管理能力、产能高速扩张的优质生猪企业。目前,有了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和管理,头猪企业有了扩大屠宰的确定性和明确的成本降低路径,有望实现长期增长。

对抗结构变化:大型企业进入,小散户撤退?

从这个养猪周期开始,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大型养殖企业在市场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非洲猪瘟疫情的因素进一步加快了这种变化的步伐。

去年12月,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有2600万养猪户,其中99%是年产量不足500头的中小农户,这是中国养猪业的客观现状。在猪肉产量方面,生猪规模养殖比例接近50%。

近十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受早期非洲猪瘟影响,养猪规模进一步提高。

招商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屠宰猪500头以上)的比例为26%,之后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46%。

2016年4月,农业部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中明确提出了“稳步提高规模比例,让规模农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要任务,并提出到2020年,全国5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比例将达到52%。根据2019年9月发布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到2022年生猪养殖规模率应达到58%左右,到2025年达到65%以上。

夏晨峰认为,由于早期非洲猪瘟的影响,现在是大型企业发展的好时机。因为猪肉市场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目前的政策是积极引导大规模发展,而中小散户不敢进来。

此外,严格的环保要求和仔猪价格高,进一步增加了小型散户养猪的成本和风险,是大型企业拓展市场的好时机。

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也得到了证实。

余鑫(化名)在华中某城市从事猪肉销售,他对《国家商报》表示,2019年之前,他购买猪肉的渠道很广,很多养猪的小散户都是猪肉供应商。但2019年下半年以来,能够稳定提供猪肉的小散户寥寥无几,主要采购渠道变成了外省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

对此,潘国成介绍说,他与零售养猪户有长期的交流,散户可能不会对是否疗养有太长远的考虑,因为他们是“小船”,所谓“小船容易掉头”。今年整体来看,散户的平反规模还是比较小的。以广东韶关为例。今年以来,散户恢复生产的比例只有20%到30%左右,但仍在稳步推进。

据招商银行研究所分析,我国生猪养殖仍处于规模化过程中。虽然每年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到2017年已经上升到46%,但是美国成熟市场1000头以上的养殖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中长期还是有很大的空。

直面行业变化:大规模养殖占主导地位后能摆脱猪的循环吗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多次生猪周期,其中2002-2006年、2006-2010年、2010-2014年和2014-2018年各是一个完整的周期,但大周期中也有几个小周期。

2019年,受生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下降,市场供应紧张,生猪价格呈现先低后高的趋势,也被业内认为进入新一轮生猪周期。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其周期轨迹一般如下: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猪供应量增加-肉价下降-母猪大量淘汰-猪供应量减少-肉价上升。这背后的根源是猪肉供应的波动导致市场供求失衡,最终导致猪肉价格的波动。

随着规模化养殖逐渐占据生猪养殖市场的主导地位,与广大散户相比,大型企业对市场变化更加敏感,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养殖规模也会更加稳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很多散户猪肉价格波动快速进场或离场导致的生猪屠宰量或存栏量大幅波动。

规模越来越大,未来猪的周期会发生什么变化,会消失吗?

根据冯永辉的说法,中国的猪循环不会消失。在市场上,猪肉价格和生猪生产能力相互影响,会反复变化。中国生猪养殖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目前不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虽然欧美市场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但仍有养猪周期,但波动相对比较平稳,没有国内市场那么剧烈。

冯永辉解释说,中国生猪市场仍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因此当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时,市场发出的信号会更强烈地刺激生产者,带来产能的巨大变化。

生猪养殖规模进一步发展后,仍会有生猪周期,但周期波动幅度会缩小,周期时间会延长,可能会从目前的三四年周期变为七八年一个周期。

夏晨峰也持类似观点,认为从最近两轮猪周期来看,有一个趋势,就是猪周期长度变长。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中小型散养户可以快速调整他们的生产,这导致了周期的快速开始和结束。

但在推广大规模养殖时,尤其是大规模养殖占总量一半以上后,由于其投入相对较大,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即使在下行周期中出现亏损,大规模养殖也能持续较长时间,从而周期时间会比以前更长。

“即使规模继续扩大,企业之间仍然会有竞争,所有企业肯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会有影响生产过程的行为。市场的供给不会保持稳定,而是必然会出现。波动。”夏晨峰表示,基于此,即使大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养猪周期依然存在,不会消失。

记者注|大规模注资肯定会挑起“猪循环”

这绝对是好消息——就在中秋国庆前半个月,生猪价格从36元降到了34元。

但是,随着天气转凉,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即将到来,猪肉消费又将进入旺季,很多人担心猪肉价格是否会逆转,再次上涨。

生猪价格是涨还是跌?本质上反映了市场供求的变化。判断的依据是这一轮“猪循环”是否即将结束,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是母猪和猪的数量。

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小农被迫退出市场,大规模养殖得到大力推广,占生猪养殖的一半以上。我国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分别增长了7个月和11个月,市场上猪肉供应增加的信号更加清晰。

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各大生猪企业公布的在建或待建养猪项目规模将达到20亿。无论上述规模能否投产,市场基本达成共识,未来两年生猪价格将逐步下降,规模化养殖将逐步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当大资本推动规模化养殖快速占领市场时,是否更多的计划养猪会使“猪周期”趋于消失,引发了新一轮的对抗。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来的“猪循环”在资本的搅动下已经成为必然,我们可以拭目以待它会如何改变!

大规模养殖有望颠覆养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