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现在谈论“肉类产能过剩”是否为时过早

现在谈论“肉类产能过剩”是否为时过早

最近有舆论认为,虽然猪肉价格仍处于高位,但国内在建或待建的养猪项目规模较大,不排除未来猪肉价格会大幅下跌,养猪业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对此,有人回应称,在建或待建养猪项目规模能否达到几何尚不得而知,讨论猪肉价格未来是否会下降甚至产生过剩还为时过早。

现在谈论“肉类产能过剩”是否为时过早

事实上,牛肉最近一直处于高水平,同比大幅增长。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市场监测数据,中国牛肉价格从2020年第24周的81.81元/公斤持续上涨到第35周的83.97元/公斤,并连续12周保持上涨。要知道近期没有重大节日,属于牛肉消费淡季,牛肉价格还在高位运行,值得市场关注。

无论是猪肉还是牛肉,肉类价格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内供应和海外进口增长放缓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中国居民肉类消费大幅增加。以牛肉为例,2015-2019年,我国牛肉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84%,而同期牛肉生产年均增长率仅为1.97%。毕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升级,都导致居民肉类消费大幅增加,对肉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换句话说,如果忽略了居民消费肉类意愿的动态因素,仅仅通过目前静态的肉类供求来判断未来价格和过剩产能是有偏差的。虽然中国居民去年肉类消费总量达到9420万吨,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肉类消费只有64公斤,而许多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在10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仍将大幅增加空。当然,中国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不同,猪肉占比很大,其次是家禽和牛肉。

更关键的是,从目前的消费来看,中国肉类消费的供应缺口也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猪牛羊禽产量为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2013年至2018年,中国猪、牛、羊、禽产量保持在8600万吨以上。这近千万吨的“产能损失”是不容易恢复的。毕竟,肉类生产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特定的土地和环境条件。从造纸到落地再到牲畜屠宰,产能提升仍存在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在建和待建的各类肉类生产能力既要满足当前消费缺口,又要考虑未来消费升级意愿。只有这样,新的产能才能维持肉价的稳定和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谈论未来是否会出现“肉品产能过剩”还为时过早。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现在谈论“肉类产能过剩”是否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