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抗疫战,台风,产粮大省黑龙江省稳坐“中国饭碗”

抗疫战,台风,产粮大省黑龙江省稳坐“中国饭碗”

黑龙江作为产粮大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优质搞好农业生产,在台风“三击”面前,全力抗灾自救,大获丰收。虽然局部一些地块的作物有所下降,但前期气候条件良好,作物生长良好。台风来了,各种作物都进入成熟期,对产量的影响有限。“中国粮仓”的丰收在望,保住了“中国饭碗”。

抓生产基础

黑龙江省华川县雨城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赵德善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满心欢喜,过几天就要开镰刀收割了。“今年的收成太难了。”

“前几年春节过后,农资很到位,因为疫情道路封闭,交通受阻。到了三月,农资还没上岸,你在看错农事的时候,一晚上都睡不着。”赵德善说。

后来当地政府及时开辟了绿色通道,农业部门建立了网上采购农资平台。春耕前,禹城稻农专业合作社的农资全部到位,加上大马力大型先进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作物在高产期播种。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者宋吉林今年种植了300亩水稻。受疫情影响,春耕期间用工困难,费用昂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宋继林今年尝到了“新鲜感”。“配备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智能插秧机帮助很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完全没有耽误春耕生产。”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厅了解到,春耕期间,黑龙江省投入春耕生产的农业机具近500万台。同时,组织各种生产经营单位,严格控制耕作时间和作业标准,全面加强田间管理。此外,7、8月份适宜的日照、温度和水分极大地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生长良好,为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抗灾自救大丰收

8月底以来,东北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台风“三击”。特别是9月3日至4日,9号台风“梅萨克”影响范围广,风雨强度大,导致部分地块农作物倒伏,令不少农民担忧。

台风过后,黑龙江省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刘春及时组织社员排水。“以前雨太大,排不出去,就成了灾难。现在基础设施跟上了。田与运河相连,这对防灾和丰收管理非常有用。住宿不严重。”刘春说。

得益于近年来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刘春经营的土地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截至去年年底,黑龙江省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8548万亩,今年将新增高标准农田843万亩,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

为了应对台风的不利影响,黑龙江省李钦德农场第五管理区的种植者马永明积极组织力量抢收。最近,在他的稻田里,七辆收割机和四辆收粮车已经直接收割了他种植的150多亩水稻。

灾害发生后,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和种粮农民迅速行动,抗灾自救,努力减少灾害损失。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组建了10个工作指导小组,省、市、县、乡各级农业部门成立了1000多个专家指导小组,立即深入基层,指导各地开展救灾工作。

一些庄稼歉收,增加了收割的难度。9月17日,黑龙江省拨款1.7亿元,对灾区玉米、水稻收获机械改造给予全额补贴,支持灾区防灾减灾,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促进农业实现丰收。

增加收入的丰收在望

在今年的农民收获节上,36岁的曲被评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大王”。今年,带领合作农户种植水稻3万亩,其中有机水稻3000亩,其余达到绿色标准。

受台风影响,屈种植的一些水稻倒了,但这并不影响收成。“台风来了,水稻成熟了,产量形成了,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如果没有台风,今年是难得的丰收年。”屈说,住宿给收获带来一些困难,增加了收获的成本。

赵德善说,尽管有一些灾害,但与去年7月和8月持续低温低光照相比,今年的积温和水分条件良好,农作物生长良好。据估计,每亩水稻将比去年增加200公斤左右。如果没有台风,增产幅度会更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平表示,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空皱缩率明显低于正常,千粒重增加。

现代农业机械中的专业合作社,东北水田种植了一系列优质水稻和花香品种,刘春算了一笔账:今年一公顷水田的流通价格为1万元,种子、肥料和机械的生产投入成本也在1万元左右。每公顷产量预计达到16000斤,每斤价格预计高于1.7元,效益7200多元。

台风来袭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曹京生、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张等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他们说,黑龙江前期气候条件良好,玉米亩产量和穗粒数增加,倒伏地块作物百粒重下降。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抗疫战,台风,产粮大省黑龙江省稳坐“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