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安徽省小岗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提倡节约”

安徽省小岗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提倡节约”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严金昌五年前停止了耕作。

2015年,他将自家35亩田全部流转出去,和家人集中力量经营农家乐。

严锦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领导者之一。1978年12月,35岁的他和小岗村的其他17位农民一起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分田到户的“秘密合同”上按下了红手印,将集体土地分成每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大合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现在,当他遇到这位77岁的老人时,他在金昌餐厅热情地迎接客人,分享了40多年来从“吃不饱”到“吃好”再到“提倡节约粮食”的故事。

我吃不饱。我在开辟新的道路

"泥门、泥墙、泥洞喝稀汤."是40多年前小岗村的大致现状;“干红薯,红薯,离不开红薯。”也成了小刚人的口头禅。

据阎金昌介绍,为了解决吃饭问题,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村民们走进阎立华家,签名按指纹,连夜将生产队的土地、牛、农具按人头分配到各家各户。大家对种田都有很高的热情,实现了“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小岗村大堡干纪念馆的墙上,一组数据讲述了当年“翻身”的变化:1966年至1976年,小岗村年人均口粮约200公斤。1979年,实行包干的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超过13万斤,是以前平均水平的4倍。人均收入400元(人民币,下同)是1978年的18倍。

“在签订‘合同’和按手印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温饱,还解决了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阎金昌说

你不能懒惰和努力工作

小岗村的人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生产能力的解放,迅速解决了“吃好”、“吃好”的问题。

颜锦昌说人不能偷懒。日子虽好,但还是要挽起袖子努力!

2008年,颜锦昌一家开了一家农家乐。当时只有四张桌子,不太受欢迎。然而种田和开店是“两手抓”,人生有了先机。

后来,随着小岗村被批准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小岗村观光。2018年,小岗村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2019年达到115万人次。

颜锦昌的“金昌酒楼”生意越来越好。总是很忙的颜锦昌,不仅在金昌酒家上班,还管理果园。“家里人都在赚钱,日子越来越宽裕了。”

不管你的生活有多好,你都应该拯救它

在小岗村门口,出现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小岗村”等创意农业场景,人们在这个网络名人身上“打卡”拍照。

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金柱表示,2018年12月,小岗村的所有贫困人口都已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万元,同比增长21.8%。自2018年以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连续三年向每个村民支付350元、520元和580元的股息。

目前,小岗村通过深化重点农村改革,成功实现了从“家家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

小岗村美丽富饶,但阎锦昌和小岗村人对食物和田地有着特殊的情结。阎金昌说:“我们饿的时候就知道粮食不容易来。”

“吃不疼,疼的厉害。”他说:“虽然我现在是餐厅老板,但我不怕肚子大,但还是要省吃俭用。”

严锦昌认为,目前倡导停止食物浪费的做法,真的是“在和老百姓的心说话”。

《金昌酒楼》里,颜锦昌时不时提醒客人:“吃多少点多少,不要浪费。”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安徽省小岗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提倡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