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渔民上岸执法,河流生态得到改善——江津区长江流域禁渔退渔纪实

渔民上岸执法,河流生态得到改善——江津区长江流域禁渔退渔纪实

每天陈旭雄依旧开着渔船,在河上忙碌。现在,他的工作不是捕鱼,而是在长江巡逻,劝阻捕鱼,清理水上垃圾。

陈旭雄家住江津区,江津区是长江第一个入渝的县。从13岁开始,他就和爷爷一起在长江上捕鱼为生。直到2018年江津才实施了禁止捕捞和长江流域渔民回乡工作,陈旭雄放下渔网转行做渔业资源志愿巡逻卫士。

“渔民上岸,执法顺流而下,生态在改善。”8月20日,江津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津区大力开展长江归国渔民转产工作,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长江干流和保护区渔业生态恢复。

渔民上岸

长江江津段全长127公里,江津区大小河流209条,其中16条流域面积超过10万亩,渔业资源丰富。

2005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江津市罗泾底围长江大桥以上水域。保护对象为中华鲟、长江鲟(长江特有)和胭脂鱼等3种珍稀鱼类,以及长江上游特有鱼类65种。

15年来,江津区率先实施渔业资源强制巡查制度,率先惩治捕捞季节非法采砂行为,较好地保护了渔业资源。今年1月1日起,长江实行10年禁渔,禁止生产性捕捞天然渔业资源。

“早在2018年8月,我们就开始了渔民的回归和生产。”据江津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负责人介绍,像陈旭雄这样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有544人。为了做好退渔改产工作,江津开展了渔民退渔改产民意调查,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到两个月,所有渔民都签署了恢复生产的协议。"

随后,江津在保护区内拆解销毁了306艘渔船及其渔网(渔具),注销渔船证书306份,渔船船员证书543份;对已退休、按政策规定转产的渔民实行城乡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80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除了没有就业意向的,其余421人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外出打工、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转产保渔等方式实现了就业变动。与此同时,分配了5589.5万元的退改生产奖励和补偿资金,确保渔民安全退休、安居乐业。

现在,56岁的小退休了,转到了一家餐馆。小程刚说,他捕鱼30多年后,发现鱼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浑浊。长江生态环境真的到了不可避免的时候了。他说:“个人有些损失,但我支持长江实行十年禁渔!”

执法顺流而下

7月7日,江津区在长江龙华镇环山寺电鱼场抓获刘等3人,收缴2件电鱼工具,当场收缴渔获物88件。

“受利益诱惑,部分水域非法捕捞屡禁不止。”据江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自2014年以来,江津区人民自发成立了一支保护渔业志愿者队伍,进行24小时保护渔业检查。今年,江津市整合渔政、种子、动物卫生监督、农机监理等执法机构,成立了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配备执法车辆、船只和取证设备,强化禁捕能力;进一步压缩沿江城镇(街道)、村庄日常巡逻职责,实现巡逻管理全覆盖。同时,完善渔业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完善农业、农村、林业、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海事等部门合作机制,形成“禁捕打非”合力;与周边区县联动开展联合执法,有效解决边境水域执法“真相空”问题。“执法顺流而下,到第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江津区共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07起,查获渔获物538公斤,查获作案工具114件,解救出国家一级保护的长江鲟鱼3条,二级保护的大鲵3条。江津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水产品非法捕捞案件99起(含周边县),已结案68起。

7月9日,江津区召开长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会议,开展了“五项专项行动”,即打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行动、整治“三无船”专项行动、查处禁用渔具专项行动、打击渔获物非法贸易专项行动、提高渔政执法能力专项行动,确保长江流域禁渔取得扎实成效。

生态正在改善

去年11月,长江上游(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增殖放流活动在江津密邦陀码头举行。长江10大类约50万尾珍稀鱼苗已回归长江,其中包括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Roux、重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鲤。

“珍稀特有鱼类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巢、人工鱼礁的建设是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据江津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长江江津段水域自古以来就是鱼类的重要产卵场。目前,江津区委托西南大学完成了江津“一江四河”(长江、齐河、孙茜河、碧南河、唐河)鱼类“三田一渠”(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的调查报告,明确了保护区重点保护区, 并在主要产卵场放置了18万多平方米的人工鱼巢和1400个人工鱼礁,“今年以来,我们建造了4.5万平方米的人工鱼巢,增殖放流了436万尾鱼苗。”

在长江尤溪镇定国号水域,记者看到了这种人工鱼巢。水面上覆盖着用竹竿做成的长方形网格,竹竿上覆盖着移植的水生植物。米粒大小的野生小鱼时不时地从河里跳出来。

“这是鱼妈妈的‘人工产房’。”据江津区农委负责人介绍,鱼喜欢在有水生植物和苔藓的地方产卵,卵附着在植物上。但是鱼卵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很容易被冲走。人工鱼巢不仅能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目前,江津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鱼类产卵场有麻柳头、杨家头、定国号等9个。

近年来,江津区全面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认真实施河长制,长江江津段水质保持稳定在三级以上。据江津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负责人预测,到2035年,长江、綦江、孙茜河、碧南河、临江、唐河等重要水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水生生物栖息地将得到充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将显著增加,水域生态功能将得到有效恢复。

文章转载自水产养殖网,整合自中国水产养殖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渔民上岸执法,河流生态得到改善——江津区长江流域禁渔退渔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