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如何加快生猪生产恢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提出了扶持政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恢复生猪生产。11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落实省总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支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在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也被列为重点任务,要求“保供稳价”。
南方记者注意到,许多部门今年就社会关注的猪肉问题发表了几篇论文,从多种角度鼓励生猪生产,如加大支持力度、放宽建设要求等,并发布了恢复生猪生产的“三年计划”。
这次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证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始终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猪肉,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总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支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目前生猪生产情况如何?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显示,11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增长2%,为去年11月以来首次,可育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4%,已连续两个月上涨。
“生猪和母猪两项重要生产指标均已停止下降并出现反弹,说明全国生猪产量扭转了持续下降的局面。”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二级督察王俊勋解释。
与此同时,11月,全国年产5000头以上大型猪场的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分别增长1.9%和6.1%,比10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并已连续三个月增长。
但是由于生猪自然生长规律的限制,从存栏量的增加到市场供应能力的形成,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
据王俊勋介绍,由于6-8月生猪数量快速下降,按半年育肥周期计算,元旦春节生猪出栏量将处于较低水平,且随着元旦春节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猪肉市场供应依然紧张。
虽然官方表示生猪产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已经扭转,但生猪产能恢复到往年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官员们还发布了恢复生猪生产的时间表。
此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要确保生猪生产能力在2020年底前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为此,《规划》提出了18项重点任务,包括补贴建设大型养猪场、保护养殖用地、清理禁入区、防控非洲猪瘟等。,并努力“尽一切可能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关于上述多次部署,南方记者注意到,今年很多部门都下发了几份文件,明确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涉及环境评估标准、选址标准、激励措施等。
比如,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大型养猪场建设补贴项目”。
上述补贴项目,即中央预算将投入资金,在2020年底前,对猪场和规模化猪场(户)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禁养殖区内规模化猪场(户)的异地重建提供一次性补贴,主要支持规模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的动物防疫、粪便处理、养殖环境控制、自动投喂等基础设施建设。
9月,自然资源部出台生猪养殖用地新政策,允许在不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将一般耕地用于生猪养殖,且无需平衡养殖用途对耕地的占用和补偿。
也就是说,养猪场用地作为农用地管理后,不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这减少了建设养猪场所需的时间。
规划还指出,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落实按农用地管理生猪养殖用地的政策,不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简化土地使用手续,提高土地使用征用效率。
此外,规划还提出督促农户实施物理隔离、化学消毒、生物免疫等综合措施,在养殖场实施动物疫病净化工程,支持第三方检验监测和水产养殖加工企业自检,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动物防疫服务组织。
计划中有两项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任务。最近,许多部门发布了强化文件,放宽对养猪场建设的要求。
其中,第八项是开展禁入区清理工作,配合生态环境部,督促地方全面清理划定范围以外的禁入区,确保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
规划强调,凡是以环保为名搞“无猪城市”、“无猪县”的,一律责令整改。
第九项任务明确,即对于年养猪5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设,将实行环境影响评价通报承诺试点制度,建设单位提交承诺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可以不经过开工前的评估审查,直接做出审批决定。
上述措施也可追溯到以前各部门发布的文件中。例如,11月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生猪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上述环境影响评价通知承诺制度的试点改革。
也就是说,在开工前,相关建设单位将签署的通知书承诺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环评审批部门,环评审批部门在收到通知书承诺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后,无需评价和审查,即可直接做出审批决定。
《关于调整〈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关规定〉的通知》提出暂停执行设立动物养殖场、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的选址距离规定。
此前,农业农村部在征求《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征求意见修订稿)》意见时曾表示,对养殖场等五类场所的选址距离规定进行了修改。"这是恢复和发展养猪生产的需要."
部分地区土地资源紧缺,不调整动物防疫条件对选址距离的要求,很难解决新建养殖场所的土地利用问题。
关于选址的评估和确认,上述通知要求《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发证机关组织选址风险评估。
评价的依据包括自然屏障、人工屏障、行政区划、饲养环境、动物分布、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政策密集出台后,如何执行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杜南记者了解到,此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曾发布电话报告,要求农民反映问题。
王俊勋在前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养猪户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恢复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利用问题;环境保护、禁止和限制;资金短缺和贷款问题。
“从接到举报的情况来看,恢复生猪生产的关键是让中央出台的政策让农民受益,让农民真正受益,增强种田信心。”王俊勋说。
同时,他表示,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正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农户反映的问题,以帮助农户加快恢复生产。
这次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表示,要全面落实省总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各项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
本文转载自中国生猪养殖网,整合自中国养殖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