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大豆如何影响经济:粮食危机和大豆战争

大豆如何影响经济:粮食危机和大豆战争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目前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即使停止粮食生产,也能支撑消费一年以上。作为一个从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国家,对食物短缺的恐惧深深印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因此,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严重,一些国家宣布暂停或限制粮食出口时,媒体很快发出了“粮食危机”的警告。

当时超市和粮店开始有“抢米”风潮。顺带一提,很多地区连面条和油都缺货。商务部和国家粮食局紧急表示,过度恐慌和囤积粮油完全没有必要。事实上,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目前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即使停止粮食生产,也能支撑消费一年以上。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粮食短缺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大豆

为什么不用储粮呢?

近两年来,世界上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火灾等灾害,亚洲和非洲甚至爆发蝗灾。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上的迅速蔓延,粮食危机的风险值得所有国家警惕。世贸组织、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

从3月24日起,越南开始停止出口和销售任何一种大米,以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随后,埃及贸易部长宣布,将在三个月后停止出口该国的豆类农产品。

一些主要产粮国也开始采取行动——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宣布暂停粮食出口10天,限制粮食出口总量;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也已停止出口小麦和土豆等11种农产品。

尽管泰国没有停止大米出口,但其基准大米价格已攀升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每吨492.5美元。伊拉克、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已经经历了粮食短缺的风险。作为人口大国,印尼和菲律宾的粮食储备只能维持到6月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似乎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据记者调查,最近一周,很多城市家庭都有一定程度的储米、储面、储油,有的家庭甚至还储存了几百斤的米、面粉,但完全没有必要大规模储存粮食。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6.63亿吨,其中粮食产量6.1亿吨。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疫情期间,国家没有放松对粮食安全的警惕,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措施。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全国已培育早稻苗80%,种植早稻苗40%,明显快于去年同期。而且今年早稻恢复势头明显,预计连续七年遏制播种面积下降趋势。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数据,仅2019年,中国三大主食的库存余额就达2.8亿吨,超过了中国年平均口粮消费总量。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专门的粮食储备制度,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国家粮食储备。而且这些储备粮根据性质不同,主要是“中储粮”和“就地储粮”。即使在疫情期间,我国也没有动用中央储备粮,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地方储备粮。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在产量、储备和价格方面都有保障。即使世界发生区域性粮食危机,也很难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任何影响。

大豆,进口粮食的主力军

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19年,国家生产粮食6.6384亿吨,进口粮食1.1144亿吨。大豆占进口粮食的近80%,达到8851万吨。在所有进口农产品中,大豆进口遥遥领先。

中国大豆为什么依赖进口?

大豆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作物。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很难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在主要的大豆出口国美国和巴西,高度机械化使得大豆生产成本非常低。进口大豆的生产成本和价格远低于国产大豆,平均每吨低1000~1500元。同时,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也较高。大豆不仅是油料和粮食作物,也是工业原料和经济作物。大豆油是数十种工业品的重要原料,榨油后生产的豆类是许多畜禽饲料的主要原料。

猪肉是中国居民最重要的肉类食品,在肉类蛋白质摄入来源中占很大比例,这意味着猪肉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对CPI的影响很大。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2月份CPI同比上涨5.2%,猪肉价格涨幅拉3.2个百分点,占比62%。

大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围绕大豆,中国打了多次“大豆战”,未见硝烟。

十年“大豆大战”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到2003年,国内大豆产量不到1000万吨,进口量只有2500万吨,但破碎能力高达7000万吨,大豆破碎行业一半的产能闲置。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游资开始投机中国粮油企业的需求,推高大豆期货价格。2004年,有传言称美国大豆产量将因气候原因大幅减少,中国粮油企业开始在期货市场高价收购,大豆价格飙升至两倍。

由于期货价格的影响,国内大豆种植户也扩大了种植面积。然而,美国农业部突然宣布大豆产量不会减少,甚至不会减产。前期低价位热钱开始卖大豆,大豆价格暴跌。消息称,国内粮油企业面临巨额亏损甚至破产危机,国内大豆农因大豆价格大幅下跌而血本无归。

此时,四大粮商(掌握全球粮食产销产业链的四家跨国企业、美国ADM、邦吉、嘉吉、法国路易达孚)利用这个机会,配合当年中国的招商政策,纷纷控股或参股中国各大采油企业。截至2008年,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采油企业中有64家已成为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量。

那一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也超过了70%。据部分行业专家分析,“外资采油企业只购买转基因大豆,不接受国产大豆。收购价格相对较高,迫使农民种植转基因大豆,从国外进口种子。转基因大豆占领中国市场后,定价权在他们手里。”

为了保障国内粮油产业有序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限制外商投资。对外国投资石油加工的限制要到2017年才会取消。

目前,由美国ADM和新加波威尔马国际共同控制的怡海嘉里已经占据了国内食用油市场50%以上的份额,龙鱼、胡姬花、鲤鱼、奥利维亚等食用油品牌均为怡海嘉里所有。同时,怡海嘉里也是中粮集团和鲁花集团的股东之一。

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外资自由化,这场大豆大战已经持续了17年。

中美贸易战中的大豆博弈

目前,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美国和南半球的巴西。巴西的大豆收获时间是3月和4月,对中国的出口季节是5月至9月。美国大豆的收获时间是9月至10月,对中国的出口季节一般从11月开始。

在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中,大豆成为游戏的焦点。大豆出口对美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大豆出口量为5313万吨,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44%,其中出口中国3286万吨。大豆出口占美国对华出口的11%,占对华农产品出口的58%。

还记得命运改变的那艘货船“飞马峰”吗?为了在7月6日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关税之前抵达大连港,飞马峰曾在黄海上演过《生死时速》。然而,这艘大豆船未能成功“突破”,一艘7万多吨大豆的船只被征收高达600万美元的关税。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近两年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数次上涨。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豆进口开始向巴西倾斜。根据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中国从巴西多进口1150万吨,从美国少进口2170万吨。

那么,“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影响中国大豆进口,进而影响肉价?

还没有。

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的粮食供应和保障情况。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中国大豆的正常进口没有受到影响。今年年初,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今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可能会增加。

4月7日,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阿马拉尔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巴西正在努力确保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目前巴西各地采取的防疫措施不会阻碍大豆出口。”

美国和巴西大豆种植机械化程度高,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很低。就目前的疫情而言,大豆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然而,长期依赖大豆进口显然不是长久之计。2019年初,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布了《大豆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扩大了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根据计划,到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1.4亿亩,平均亩产135公斤。食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榨油大豆的脂肪含量将分别增加1个百分点,大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将保持负增长。

从2004年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以“三农”为中心,粮食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中之重。疫情过后,我们要更加理智,拒绝恐慌。

本文转载自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大豆如何影响经济:粮食危机和大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