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甲鱼人工养殖技术 _水产养殖(养甲鱼的技巧)

甲鱼人工养殖技术 _水产养殖(养甲鱼的技巧)

甲鱼又名中华鳖,俗称水鱼、王八。甲鱼为杂食性、两栖性爬行动物,性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声。甲鱼肉营养价值丰富,养殖适应范围广,下面就来介绍甲鱼人工养殖技术。

甲鱼人工养殖技术

一、温室养殖环境

工厂化规模养甲鱼,建池大多用钢筋水泥结构,设计建造层次时既要考虑到光照角度、温度调控及操作合理,又要考虑长远性和可变性,为便于调控上下层间水温,以不超过2层为好,且以单层双列最为理想。这种甲鱼池的优点是透光性好、造价低、养殖病害少、成活高,且一年四季都能利用,一旦转产也易拆除。

甲鱼池采光既是为了利用光能增加室内温度,又可通过光源调节水质减少疾病,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用同样的方法,在保温不透光和既保温又透光的2个温室中饲养,生长速度差不多,但透光的要比不透光的强壮且成活率高,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也提高了甲鱼质量。特别是设计合理的采光温室,投资要比完全封闭的温室少一半以上,而且管理方便易操作。

应定期检查水质,平时尽量保持水质稳定,换水时要求速度快,时间短。工厂化规模养殖注水量和排水量都很大,为了满足随时注水,应设置可确保满负荷用水量的调温储水池,保证注排水系统畅通。

二、科学放养苗种

养殖池塘须认真清塘消毒,可根据养殖方式和规格不同确定放养密度:从苗种直接养成成甲鱼,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前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只;从苗种培育成甲鱼,平均每平方米25只,前期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只;从甲鱼种养成到甲鱼,精养水泥池每平方米5只,如是泥塘精养为每平方米1只。

也可用“金碘”30~50国际单位短暂浸泡再入池,放养前切忌清水下塘,一般工厂化控温室中的环境和池塘消毒可先把池水放干使池底干燥,然后在放养前10天用强灭灵400~500倍液直接喷洒消毒即可。室外池塘如是水泥精养池,可在放养前10天用强力海因加水泼洒消毒。如是室外土池,可先把池底的水排干,再按每亩20~30公斤生石灰加腐植酸钠(黑土)15~20公斤,太阳下曝晒至干裂。

放养时如是甲鱼种可贴着水面任其游走,如是未开食的甲鱼苗,可直接用手捧起撒于池中即可。苗种放养一定要肥水下塘,其好处是有一定的肥度和绿爽的水质,使苗种下塘后会有安全感,特别是肥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可供苗种吞食,有促进生长作用,同时培育一定的生物量对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甲鱼人工养殖技术(2)

三、饲喂管理技巧

饲料质量应根据甲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合理配比,要求绝不投喂变质腐败饲料。在各阶段饲料的合理配比中,也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对饲料原料品种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甲鱼病容易暴发季节,鲜活饲料中应添加些防病抗病的“肠炎平”、“清热散”、“强壮素”,并配合水体消毒“强力海因”、“溴铵”、“金碘”、“新灭灵”、“强灭灵”及病毒阻断剂以增加甲鱼的机体抗病力。

除室外精养塘食台从开始放养起就固定水位外,室内池要根据甲鱼的规格大小不断调整。如甲鱼苗阶段水位20厘米时,食台也在20厘米处与水位平行;当甲鱼苗长到50克时就应调高水位30~40厘米,食台也相应调高并经常清洗。

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甲鱼的规格调整投饲时间和次数,成甲鱼养殖阶段为1天3次,即第一次早上6时,第二次下午1时,第三次晚上7时。定时既要考虑甲鱼的摄食时间,又要考虑饲料在甲鱼体内消化吸收时间。餐与餐之间的距离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在固定的食台或食场投喂,这样既可掌握吃食情况,又了解甲鱼的生长情况,同时也便于清洗消毒。投饲量应在前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吃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调整幅度为5%左右。

四、繁殖

当水温达20℃以上时达到性成熟年龄的签开始发情、交配。此时雄性鳖约4龄,雌性鳖约5龄。亲鳖的发情交配一般在晚上水中进行,所以不易观察到。雄鳖发情时在浅水处追逐雌鳖。当发情到一定时间,雄鳖后裙边稍作上下震动,雄鳖爬伏在雌鳖背上,用前肢抱持雌鳖前甲,尾部下垂,其泄殖孔内的阴茎伸出,与雌甲鱼的泄殖孔交接,阴茎将精液射入雌甲鱼生殖管道内。整个交配过程需3~5分钟然后潜入水中。雌雄亲鳖交配后体内受精。雄鳖的精子通过雌雄交配进入雌性输卵管中,能保持存活并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竟达到半年以上,因此当年越冬前交配过的雌鳖,在单养的情况下到第2年生殖季节产出的卵子,仍可受精孵化。雌鳖在交配后经2周左右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气温为25~30℃,每年的6~7月份为产卵高峰期。产卵通常在夜间进行,产卵时先用后肢挖土掘穴,然后将尾巴伸入洞内卵产在其中。待一窝卵产完后雌甲鱼本能地用后肢将两侧沙土覆盖洞穴,抹平洞口并用身体压实。雌鳖一年可产卵3~4次一般每次产卵5~40个,两次产卵前后相隔2~3个星期。

甲鱼人工养殖技术(3)

五、孵化

正常的鳖卵呈乳白色,重为2.5~9g。

1、自然孵化鳖的受精卵在潮湿的泥沙中孵化,在野外自然期化需60~80天。孵出的稚鳖经1~2天后脐带脱落,由穴孔中爬出地面。稚鳖有趋水的习性,能主动寻找有水的地方,进入水中生活。

2、人工孵化鳖卵人工孵化是提高孵化率和提高甲鱼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有条件的甲鱼养殖场和甲鱼养殖专业户,最好采用甲鱼卵人工孵化的方法。

①采卵亲鳖从5月份开始产卵,所以采卵工作也从5月份开始。每天早晨在产卵场根据雌鳖产卵留下的足迹仔细查找卵穴的,并在卵穴处做好标记,但不要急于采卵,应卵产出后过30小时方可采卵。每次采卵时还要仔细检查产卵场之外的空地防亲鳖到处挖穴而被遗漏。采卵可用采卵箱或脸盆等容器,亦可接用孵化箱采卵。采卵时在采卵容器内铺上一层细沙或稻壳,将卵动物极朝上整齐地排放。同时要注意不要碰破卵壳。采完卵后应将卵穴重新平整但保持一定的倾斜度,然后洒一些水使沙土保持湿润,以便下一拨产卵的亲鳖寻找卵穴。

②受精卵的鉴别通过鳖卵的外部特征来判断是否受精卵。肉眼观察鳖卵,卵体积较大,卵的顶部有一个白点,白点周围清晰光亮,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点逐渐扩大到卵中央部时,则可判断其为受精卵。若卵的一端无白点或白点呈不规则不整齐的白点时,则判断为未受精卵。因此通过观察应及时剔除畸形卵、卵壳破裂的卵、有腥臭味的死卵和未受精卵,否则这些卵会发生腐败,而影响受精卵的孵化。

③孵化甲鱼卵人工孵化主要有孵化房孵化和室内孵化器孵化两种形式。孵化房孵化时,先在地势较高、向阳避风、排水条件好、离产卵场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造孵化房,面积一般为4~10m2。室内地面上铺一层碎石或粗沙,在其上铺30~50cm厚的细沙。孵化时将受精卵排放在沙面上,排成数层,层与层之间间隔2~3cm,在最上面的卵上铺一层细沙。孵化房的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湿度控制在75%~85%。每天要定时开窗通风,湿度太大时还应开

动排风扇排出雾气。室内孵化器孵化时可用孵化器进行孵化。采用过的孵化器有多种形式,如木箱、盆、罐等均可。孵化器的规格一般为60cm×30cm×30cm。孵化器底部要钻若干个滤水孔。孵化时先在孵化器底部铺细沙后,在其上排放鳖卵,最后再铺一层细沙。接近孵化末期将孵化箱置于水池上方以便稚鳖的采集。

六、疾病防控

水霉病由水霉菌、绵霉菌等真菌引起,常常出现于淡水鱼类中。真菌常年潜伏于水体中,找准时机侵害甲鱼,一旦侵入,病菌会吸取营养开始生长,几天内即可覆盖甲鱼全身,造成甲鱼行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体弱而死亡。发病初期,菌丝还在生长,所以看不出什么异常情况,随着菌丝生长,甲鱼外表出现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在水中看时呈絮状,层层浓密。

防止因水体污染,导致病菌滋生,应定期消毒霉菌,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增加甲鱼的抗霉菌能力。发现病害后将甲鱼放置在稀释盐水或小苏打溶液中药浴12小时即可治愈。

红脖病又叫大脖子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和水霉病一样,嗜水气单胞菌在水体滋生,由各种因素侵入甲鱼身体中引发病害。甲鱼对于外界敏感性降低、食欲减弱、行动缓慢,都潜伏于阴凉处,很多在上岸后最终晒死。甲鱼发病时脖子红肿、充血,有些甲鱼还出现全身性水肿现象,腹部有红色病斑,病斑逐渐扩散至溃烂。

此病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应以预防为主,在饲养时每周对甲鱼投喂几次抗病毒药剂,再在暴雨前后对水体消毒避免病害发生。甲鱼发病时应及时对水体消毒换水,再在饲料中拌清热通投喂,连续三天后,即可抑制或治疗好。

腐皮病由病菌侵入感染而致,主要通过甲鱼相互搏斗咬伤后或其他原因导致体表有伤口侵入感染。发病率高,流行时间长,发病时体表皮肤开始发炎、肿胀,病变组织开始逐渐坏死变色,紧接着开始溃烂。随着病情扩散,溃烂面积越来越大,严重者可肌肉与骨骼裸露、四肢烂掉、爪脱落,危害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