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连续下跌12周之后暴涨?“猪肉自由”能否实现

连续下跌12周之后暴涨?“猪肉自由”能否实现

这两年,“上天”的猪终于要落地了。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截至4月第三周,中国猪肉价格已连续12周下跌,同比下跌近30%。

俗话说“猪食天下安”,我国三分之二的肉类消费来自猪肉,猪肉的价格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经过这波降价,有网友说:终于可以大口吃肉了。

专家分析指出,猪肉消费正处于淡季。随着我国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短期内猪肉供过于求,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生猪价格一端与老百姓的钱包挂钩,另一端与养殖主体的盈亏挂钩。猪价暴涨暴跌,市场信号紊乱,绝非所有参与者之福。

那么,为什么很难打破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呢?又怎么破?

连续下跌12周之后暴涨?“猪肉自由”能否实现

生猪价格下降了3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每年消费近7亿头猪,世界上有一半的猪是中国人消费的。

今年春节前夕,猪肉价格连续八周上涨,一度逼近50元/公斤,甚至有网友抱怨“过年不能安心吃红烧肉”。

然而,幸福来得太快,以至于春节后的猪肉价格,仿佛坐在滑梯上,“跌个没完”。

4月20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4月第三周(12 -18日),全国市场猪肉价格为每公斤38.96元,连续12周下跌,同比下跌27.6%。比1月第三周最高价和去年最高价(2020年2月第三周)低15.26元“目前猪肉价格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全国各地的监测数据,生猪价格下跌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范围广。中国新闻周刊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了解到,白条猪的平均批发价为14.25元/公斤。

《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市场,发现北京很多超市的猪肉价格都回落到了“一个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十几元一斤。

在通州八里桥农贸市场,鲜肉摊位的猪肉供应充足。据摊主说,各种猪肉的价格比一段时间前下降了很多。普通猪前肘价格从28元降到18元,前排价格从高峰时的40元降到24元。

公众也明显感受到了价格的变化。一个消费者想要肉。“猪肉后腿17.9元一斤。以前30块钱一斤的多,下降幅度挺大。”

在北京的一家物美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最近猪肉的平均价格下降了4到6元,全天销量也有所增加,达到500公斤左右。

然而,与消费者微笑相反,养猪企业看起来很失望。

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行周期,2021年生猪养殖企业面临业绩危机,行业龙头企业利润暴跌。近日,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等a股“大养猪户”纷纷发布公告,一季度业绩和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为什么生猪价格突然下降?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调控效应出现,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中国生猪生产能力大幅下降,猪肉价格也相应上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恢复生产的措施后,生猪生产能力逐步恢复。

据统计局统计,一季度全国生猪屠宰17143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4015万头,增幅30.6%。

从需求方面来说,春节后往往是消费淡季,居民消费较之前明显下降。

此外,猪肉进口的增加和国家不断大规模释放冷冻猪肉储备,也确保了市场上始终有充足的猪肉供应。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1月和2月猪肉和生猪副产品进口总量为90万吨,同比增长25.2%。

“市场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下降,共同推动猪肉价格逐步下跌。”

那么这一次,消费者能否实现“猪肉自由”?

很多农民和专家表示,生猪价格低不会太久,因为随着五一的到来,消费旺季即将到来。

——姚指出,进入5月份后,生猪价格将呈现“触底回升”的趋势,尤其是6-8月份和9月份,将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集中期。“但这一轮涨幅不会像去年那么厉害,价格也不太可能超过之前的高点。”

张莉澳进一步分析,一方面,市场供应普遍充足。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曾预测,到今年6月,生猪库存将完全恢复到2017年的库存水平。

另一方面,猪肉消费也有所下降。过去两年,猪肉价格飙升,迫使人们对其他肉类的需求增加,特别是鸡肉和牛肉。但是由于猪肉价格高,整体需求下降了30%左右。

数据显示,在深圳,当猪肉价格上涨到每斤25元以上时,鸡肉的销量明显增加,鸭肉等家禽或肉类的销量也有所增加;当猪肉价格涨到30元以上,直接涨到40元,甚至有的地区有的产品接近50元时,中等收入家庭就把预算转移到牛肉上了,牛肉价格和销量大幅上升。

新希望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生猪价格将向下波动,但业内普遍预测均价将在20元以上。

稳定价格的关键是稳定生产

“年复一年,年复一年,年复一年,年复一年”,中国生猪养殖业已经无法逃脱物价暴涨暴跌的怪圈。

事实上,猪肉价格的波动在中国并不是唯一的,但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猪肉价格的波动显然太大了。

Souzhu.com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产国,但该行业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仍然不足。

数据显示,美国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史密斯菲尔德的市场份额为15%,排名第二的黛安芬食品公司的市场份额为6%。而全国前10家生猪养殖企业的总市场份额只有12%,每年50头以下的小农户生猪产量高达21.6%。

“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低带来的直接弊端是企业抵御疾病和风险的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生猪养殖业的剧烈波动。在行业产能的大起大落下,每两三年就形成一个养猪周期。”冯永辉说。

数据显示,当大规模养殖占据80%以上的市场时,“猪周期”的幅度会趋于稳定。但在中国,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很大比重,容易导致“行情好就冲进去,行情不好就冲下来”。统计显示,生猪存栏量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后期很可能会造成生猪价格波动六七个百分点。

因此,为了减少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和下跌的“过山车”效应,根源仍然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产业集中度。

同时,冯永辉指出,发展生猪期货交易也可以帮助企业缓解生猪周期的影响。

今年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水产养殖企业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安排生产计划,利用期货市场对冲现货风险,从而促进生猪产业实现价格稳定和保障供给,减少“生猪周期”波动,促进产业稳定有序发展。

此外,还有意见认为,要建立完善的生猪信息采集机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完善的生猪数据采集机制,建立全国生猪大数据系统,实时监控生猪相关数据,做到卖定产。

农业农村部近日透露,目前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全生猪产业链权威信息发布系统。通过统一权威的发布窗口,将整个生猪产业链的信息集中发布,引导生产实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价格波动。

面对“猪周期”的下行趋势,沐源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早前表示,生猪养殖业要深化技术,创新突破,实施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新希望表示,经过这一轮“超级猪周期”,国内水产养殖业有了很大的升级。接下来,企业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降低成本,通过循环实现长期持续增长。“龙头企业应依靠先进的生产和运营模式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行业领先的成本,并在低价期内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

连续下跌12周之后暴涨?“猪肉自由”能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