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生猪:上涨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生猪:上涨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投资要素

季节性消费淡季集中屠宰牛、猪是近期抑制生猪价格的关键因素。市场忽略了疫区外的供给能力和结构。我们相信,随着这些牛、猪的宰杀,现货价格会逐渐走强,涨价只会晚,但不会缺席。

最近,中国生猪价格仍处于下跌趋势,但市场此前预计价格可能从3月下旬开始走强,目前的价格趋势明显弱于预期。近期抑制生猪价格的关键因素是季节性消费淡季对牛、猪的集中屠宰,市场忽略了疫区外的供给能力和结构。我们相信,随着这些牛、猪的清仓,现货价格会逐渐走强,涨价只会晚,但不会缺席。

01需求侧

在消费淡季,限制生猪价格上涨

短期价格取决于消费,淡季猪肉的季节性消费限制现货上涨空。受节日消费习惯、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消费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每年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家庭聚餐,节日放养,传统习俗等。促进肉类消费,节假日通常是猪肉消费的旺季;但节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提前了一些节后需求。通常节后会出现消费淡季,尤其是腊肉和冻肉在春节前的储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对鲜肉的需求。从气候上看,清明节至五一期间气温适宜,猪肉消费提高;夏季气温高,居民饮食清淡,肉类需求疲软;秋冬季节气温转凉,肉类消费旺盛。下半年需求好于上半年。屠宰端反映的是终端需求情况。3月份猪肉整体消费能力较弱,屠宰作业率保持低位;消费是季节性传递到屠宰端的,经营率也呈现季节性趋势。消费提高,屠宰作业率相应提高。综上所述,短期价格变化取决于需求,中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供给。3月份生猪现货价格受淡季需求限制,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区域牛猪集中,短期供应宽松

疫情稳定的地区,牛、猪放得快,短期供应宽松。2021年以来,生猪现货市场经历了连续下跌趋势、超卖反弹和震荡下跌趋势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原因在我们之前的报告《活猪:现货价格分阶段超卖反弹,反转时间如期到来》(点击此处查看)中已经详细说明。本文重点分析现阶段震荡下行趋势背后的供给侧逻辑。从供给方来看,市场普遍忽视了疫情稳定地区的养殖前期终结现象。1月和2月,非鼠疫疫情在山东、江苏、河南等疫情较高地区造成恐慌性抛售,将现货价格推至所购仔猪育肥成本线附近。疫情高的地区的养殖端,在当前地区疫情防控风险较小的同时,看好市场前景价格,部分农户选择按吧等值。然而,这一轮非鼠疫影响持续了4个多月。随着气温变暖,肥猪终端需求变窄,前期猪超重,养殖端抬价意愿和压力松动,开始加快宰杀牛、猪,以止盈止亏。根据永益咨询的数据,屠宰重量的走势也可以印证这一现象,如图5所示。3月前,山东、江苏等疫情较高地区的中小猪平均屠宰体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屠宰体重水平。3月后,黑龙江、辽宁等疫情稳定地区平均屠宰体重大幅上升,与全国平均屠宰体重拉开边际差距,反映存在牛、猪加速屠宰,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短期供给。

生猪现货涨价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这次疫情污染范围广,主产区受损,短期库存缺口客观存在。根据穆欣的调查数据。这次疫情的污染范围很广,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等生猪主产区均为高发区,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区受损轻微。根据统计局的统计,2020年全国生猪数量为5.27亿头,受当前疫情污染的地区生猪数量总和占2020年全国生猪总数的46.36%。四川和南方地区也有零星的非疫病,要注意后续疫情的发展趋势。当前疫情对我国生猪短期供应的损害不容忽视。永益咨询的数据显示,近3月份全国大、中、小型猪存栏量持续逐月下降。根据屠宰周期的计算,后续屠宰缺口客观存在,进口和冷冻产品小白条填补缺口的程度没有深入研究。一般来说,冷冻产品交易者倾向于在现货价格上涨期间陆续出售冷冻产品,以扩大收入。所以除非冷冻产品短期内集中,否则只会影响高价,不会影响价格走势。

等牛、猪的存量清仓后,消费会逐渐好转,上涨只会晚,不会缺席。我们相信生猪的现货增加可能会晚,但不会缺席。前期稳定疫区带尾压杠的牛、猪养殖进入加速屠宰阶段。猪的库存清仓后,叠加清明节后猪肉消费会回暖,现货价格反转拐点临近。

生猪:上涨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