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开启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开启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开启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2020年11月14日,在江北区渔人湾码头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销售人员现场展示秀山土家族织锦技艺,吸引大众观看。记者龙凡社/愿景重庆

鲜榨沙棘汁、牦牛牛肉干、藜麦米、羊奶粉...在充满草原风情的蒙古包里,琳琅满目的内蒙古土特产铺天盖地。1月7日,内蒙古消费扶贫周在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的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以下简称消费扶贫中心)拉开帷幕。

在准备年货的时候,塞北高原的扶贫产品受到了大众的追捧,现场查询和扫码下单的声音时有所闻。

这是消费者扶贫博物馆近日举办的第二届西部省市扶贫周。不到一个月前,西藏昌都消费扶贫周在重庆举行,7天内实现销售额40多万元。藏红花、青稞饼干、藏香猪等藏族特产一度成为“山城人心”。此前,奉节、黔江、渝北等消费扶贫周陆续在这里举行。频繁的活动和丰富的产品为城市消费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扶贫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砝码”。重庆消费扶贫,如何将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起来,如何带动创新,以优质供给为先导,创造新的需求?

顺畅的内部循环有助于消费扶贫

年关将至,武山县双龙镇村的一户贫困户,从早到晚在康房里忙碌着,被康熏肉的烟熏得脸色越来越红。

太阴热的晚上,他端着刚熏好的腊肉从炕屋里出来,一脸兴奋。培根上的油还在冒泡,冒着热气,香喷喷的,让人垂涎三尺。

"几年前我开始养猪."他回忆当时也养猪,但对市场不太确定,一直很担心。

同样是猪,为什么王洪安这次安心了?“公司帮着付了一部分小猪的费用,还在我家修了个窝棚。只要养猪,腊肉就不卖。”王洪安口中的“公司”是重庆楚翔原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与该公司签订了扶贫合作协议。从去年开始,公司在网上销售了贫困家庭的腊肉、大米、水果等农副产品,直接惠及近200户家庭。

王力可宏安,越来越多的重庆贫困家庭越来越感受到消费给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消费不仅是为了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和供应,也是为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要不断促进消费补充,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新的消费增长空。

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动消费扶贫的实施,一方面是让穷人通过消费扶贫得到一些东西,增加收入来脱贫;另一方面,参与扶贫的消费者应该从质量好、价格优的扶贫产品中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将“消费”的市场行为与“扶贫”的公益行为有机结合,成为巩固扶贫成果、持续农村振兴、促进区域合作共赢的新引擎。

正因为如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包括东西部扶贫合作和定点扶贫评估中的相关扶贫指标,不断完善消费扶贫政策体系,创新消费扶贫方式,定向采购、以购代捐、以买代扶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重庆一方面与山东省和中央国家机关合作扶贫,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三个具体平台”(扶贫专柜、特色博物馆、特区、网络平台)建设。

去年10月的最后一天,随着消费扶贫博物馆的正式开放,标志着重庆“三大具体平台”建设的完成。

符合新零售形式的新消费

1月10日,在杨家坪步行街,市民张晓麟来到一个智能扶贫柜台前。他用手机扫完二维码,打开柜门,拿出一瓶饮料和一袋零食。关上柜门后,手机立即自动交费。

扶贫智能柜台和普通家用双开门冰箱大小差别不大。记者随机扫描了一下代码,打开其中一个专柜,发现50%以上的专柜都是扶贫产品,无论是重庆本地的还是市外的,比如城口的九冲山矿泉水,西藏青稞麻花,湖北小米锅巴等等。消费扶贫专柜结合场景购物,不同的消费场景放置不同的产品。

这是一个消费扶贫终端的应用场景——消费扶贫柜台、特区、特色图书馆、消费扶贫在线平台,构成了我市消费扶贫的“三大具体平台”。

“扶贫产品多产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山区,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方向之一。”该负责人坦言,如何在扩大内需的框架下跟上市场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热情,是消费扶贫成败的关键。

“一定要加大消费终端的布局密度,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买到扶贫产品,培养消费习惯。”上述负责人表示,不过,消费终端的布局必须反复审核。

疫情期间,以智能集装箱为代表的新型零售业态,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承担了抗疫基础设施的角色。不带感觉支付的带走消费体验,既满足了防疫防疫防疫的需求,又以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推动了“非接触经济”的消费升级,实现了快速增长。

针对这一机遇,我市从去年5月开始,在各大商业区、火车站、机场、政府机关等地方,开始放置智能扶贫专柜。截至目前,已签约10500套,投入使用1717套。

特区方面,该市积极与烹饪、火锅等行业协会、崇白、永辉、苏宁等平台以及JD.COM、品多多对接,设立333个线上线下特区。

一个特殊的图书馆是几个特殊区域的集合。位于北滨路的消费者扶贫博物馆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扶贫产品。目前,西部11个省和重庆市3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县在此设立了自己的展厅。馆内有扶贫产品5000多种,网上产品17000多种,覆盖面广。

消费扶贫博物馆的活动也很丰富。除了在当地贫困县开展消费扶贫周活动外,还将与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举办扶贫周活动,正常开展送货上门、推广乡村旅游、发布名优水果等活动,营造氛围,凝聚人气。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应牢固树立“直接意识”和“直接责任”。要建设消费扶贫中心,建设西部扶贫的“桥头堡”市扶贫办产业司司长卢贤宇表示,正因为如此,市里将在“两江四岸”的北滨路设立扶贫大厅,以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扶贫产品;同时,通过非正规消费扶贫周,继续扩大消费扶贫的影响力。邀请西部兄弟省市设立分支机构,意在为扶贫产品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易会。

这个安排很快就有了回报:数据显示,重庆消费扶贫博物馆开业以来,实现了线上销售2亿元,线下销售2000万元。

它将成为农村振兴的重要“实践”

在鲁宪伟看来,消费扶贫是工业扶贫的“后半条”,也将成为扶贫解困与农村振兴联系的重要“起点”。

反贫困斗争开始后,全市以发展工业为脱贫的根本政策,总投资近200亿元,发展以柑橘300万亩、榨菜158万亩、辣椒130万亩、油茶82万亩为代表的188个扶贫产业品种,实现贫困家庭46.7万户,覆盖率90%。

随着这些扶贫产业进入高产丰期,扶贫产品“卖得好,卖得快”的压力越来越大。消费扶贫行动可以迅速拓宽销售渠道,使扶贫产业与大市场接轨,促进贫困人口“产品转化为商品”、“收获转化为收入”。

“从小的角度来说,这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也是内部流通顺畅,扩大内需的需要。”他说消费扶贫不是“直接给钱”,而是“买卖双赢”。"农民、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有些人已经尝到了甜头。

奉节县安平镇天峨村的一群贫困户胡,没想到在脐橙销售高峰期之前,他的脐橙就被订购了一个空,买家来自五湖四海。

自去年12月以来,奉节连续在山东、北京举办扶贫活动,向上述地区运送了1万吨奉节脐橙,丰富了市民的“果盘”。胡夫的脐橙水果在一辆开往北方和南方的卡车上。

买扶贫产品是消费扶贫,在贫困地区消费也是消费扶贫。元旦期间,位于金佛山北坡的三泉镇窑湾村的村民陈伟容非常忙碌,前来赏雪观光的游客几乎踩在了她家的门槛上。“对了,我卖了一些腊肉、土鸡蛋之类的土特产,每辆车的后备箱都是满的。”一个游客说。

“十四五”第一年,全市消费扶贫大戏刚刚拉开帷幕。

重庆消费扶贫调查开启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