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帮助穷人,交出精彩的答案
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主动出击。全国工会帮助战胜贫困——工会帮助穷人,并交出精彩的答案
文小红,全国劳动模范,办公室里挂着一顶草帽。这顶草帽陪她去过很多田地,见过很多穷人。她是福建省西朗农业公司的总经理。她秉承了帮助贫困户“住好房子,过好生活,吃健康饭”的初衷,将扶贫从“输血”变为“造血”,建立了与受益者利益密切相关的长效机制。
青海学生索娜姆多杰趁着假期,进入江苏无锡惠山区一家企业锻炼身体,不仅赚钱补贴家用,还增长了见识。索娜姆·多杰是当地一所职业学校的大一新生,父母早逝,由叔叔抚养长大。他有机会从青海到江苏工作和学习,这源于2014年惠山区总工会发起的“关爱梦想”项目。现在这个民生工程已经融入到东西部协作精准扶贫的大局中,让很多贫困生受益。
日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扶贫领导小组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经济工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司、工人日报联合举办的全国工会扶贫短片故事展结束了展览和投票。在展出的89件作品中,文晓红的“一粒米的力量”带领人们脱贫致富的故事,惠山区帮助贫困学生“实现梦想”的故事,都是中国工会扶贫图景中的精彩篇章。
在扶贫攻坚的辉煌历程中,有千千千千万万奋斗者的智慧和汗水,有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工会会员,就写那一笔丰富多彩吧。
有针对性的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和顺县和壶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被国家总局确定为贫困县。“全宗连翘”、“全宗香菇”等扶贫名片,“和顺肉牛”、“种植大麻”等特色产业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大援助力度,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解决“两保三保”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党建扶贫活动,帮助指定扶贫县如期完成扶贫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把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凝聚力量、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党中央坚决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对工会扶贫攻坚工作做了许多部署和要求,专程到指定的扶贫县调研指导。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党委书记、副主席李玉福,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高水平推进,认真研究部署,统筹规划工会系统扶贫攻坚和党中央扶贫工作。
“扶贫是灯。光线越亮,贫困地区就越小。我们做了更多的工作,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更好。”这种扶贫理念就像是把接力棒传给国家总局的一批扶贫队伍。
扶贫济困。五年来,国家总局投入5000多万元帮助和顺、壶关等地划定的贫困县,选派21名干部到扶贫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动员各种资源和力量,组织实施了党建、就业、工业、消费、卫生、教育等200多个扶贫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人由衷赞叹:“你来扶贫队,穷人就有实惠。”
工会是一个精确的焦点
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面临的困境是,离家时无法照顾家人,回家时无法养家糊口。杨对此一直很苦恼。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杨和她的丈夫是甘肃省的一个贫困家庭,由于他们的低学历和缺乏技能,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这让她外出打工的计划拖拖拉拉。
如今,建在房子前面的扶贫车间已经解决了杨的问题。
但是,走进工厂只是脱贫致富的第一步,必须有技术。通过不断的培训和技能竞赛,杨成为了一名组长,负责控制产品质量。
杨在家就业养家的故事在临夏州越来越普遍,这与福建厦门和甘肃临夏的工会工作密不可分。两地工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设立扶贫工场,举办技能竞赛。
东西部工会资源的对接,解决了许多扶贫攻坚的难题。他们在产业合作、劳动合作、人才支持、金融支持、消费和扶贫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中国西部一大批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
脱贫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各级工会展现了自己的行动,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准确地集中了力量,相继推出了可操作的、有特色的、有效的工作措施,并积极推动各项措施生根发芽。
帮助“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推进工会东西扶贫合作,实施消费扶贫,广泛开展贫困地区劳动技能竞赛,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工会建设和服务岗位建设,加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帮助和志愿帮助扶贫和解决困难...
工会的许多扶贫措施可以在89个关于全国工会扶贫的视频短片故事中找到真正的脚注。无数工会扶贫干部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在“准确”二字上有实际行动,把自知之明的“困苦指数”换成了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指数”。
实现愿景的使命是肩并肩
云南省鲁甸毛家湾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云南省昭通市建设的跨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到今年8月,周边3.6万贫困人口陆续迁入安置点,开始了新的生活。
扶贫搬迁是贫困地区人民脱贫的第一步。在安置点建设项目中,昭通市总工会会同安置点建设公司成立了帮扶夜校,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经过训练,技术“小白”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工人。在此基础上,工会还开展劳动竞赛,以提高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
贫困人口完成扶贫搬迁后,“后半章”就是如何搬迁,如何保持稳定,如何致富。贵州省完成扶贫搬迁188万人,全省建成842个安置区。工会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生活援助和学生援助,帮助穷人融入“新生活”,成为“新公民”。
在工会的扶贫故事中,贵州省毕节市总工会的做法是,在全市132个异地扶贫安置点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夯实基层基础,增强扶贫攻坚能力;开展了创业和就业培训,通过创建"工匠领域"和实施"受益工人贷款",帮助近1万人创业和就业。
在云贵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战胜贫困的故事还在上演,工会干部随处可见。
脱贫致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年,也是全面战胜贫困的一年。
在今天的中国,正在写“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其中工会干部和工人是作者。中华全国总工会递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确保了工会组织的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愿景正在通过努力一点一点变成现实。中国工会成员肩负起他们的使命,铿锵有力地走着。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