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走向小康,“捧”人参到“金山”——吉林抚松小屯村的致富经验

走向小康,“捧”人参到“金山”——吉林抚松小屯村的致富经验

小屯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山,是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的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据说王金山带着村民把人参“捧”到了“金山”,日子越来越富裕。

人参在小屯村种植了65年。以前村民种人参,收入不高,技术落后,产量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波动剧烈。“赚一年赔三年,日子紧。”村民范世河说。种人参不赚钱,很多农民准备回老本行,种玉米大豆。

保持良好的资源却得不到良好的收益,王金山看在眼里,很担心。为什么收入低?各家各户单干后,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大量使用高残留农药化肥。"产量增加了,质量下降了."王金山表示,“指标不符合医药公司收购标准。辛苦种出来的人参只能卖‘萝卜价’。”

如果你想卖更高的价格,你必须推广标准化种植。王金山挨家挨户打工。在他的领导下,小屯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制定了该村人参种植标准化的细则。

“只要进入社会,就要遵守规则,严格保证质量。”王金山说。合作社也建立了可追溯体系,小屯村的人参逐渐成为市场上的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走向小康,“捧”人参到“金山”——吉林抚松小屯村的致富经验

这是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一家专卖店的人参酒(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昌社

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品牌建设,小屯村人参产业链不断延伸。如今,村里80%的农民都吃“人参饭”,种植者超过100人,加工者近50人。村民平均年收入近5万元。

“老铁,晓晓村的人参质量好,营养高。我一点也不后悔。”走进村民王玉霞的家,她在手机摄像头前热情地与网友交谈,现场销售商品。“我过去靠种地为生。现在我加入了人参合作社,收入翻了一番,日子越来越好了。”她说。

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村里的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里,每天晚上,村民们都会聚在一起跳舞、打球、下棋。活动室里,书籍、杂志和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人参生长凉爽湿润,对土壤、温度和光照要求很高,通常种植在丘陵地带。为了促进人参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王金山正在带领合作成员探索人参田间种植的标准化进程。"一旦技术成熟,产量就更有保障了."王金山说。

走向小康,“捧”人参到“金山”——吉林抚松小屯村的致富经验

这是吉林省抚松县万梁镇万梁长白山人参市场(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昌社

小屯村的变化也是万梁镇的变化。这个乡镇面积不到26平方公里的小镇,是中国著名的人参交易集散地。城镇以人参为主体的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

从分散种植和零星加工到人参标准化种植和深加工的推广,人参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我们都是‘捧’人参到小康社会的。”万梁镇党委书记李斌说。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走向小康,“捧”人参到“金山”——吉林抚松小屯村的致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