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秦巴山区:山川青天红

秦巴山区:山川青天红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横跨甘肃、陕西、四川、重庆、河南、湖北六省市,主体位于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相邻,沟壑纵横,变化多端,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它以丰富的产品和风景如画而闻名。因为交通不便,物流不畅,也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在“两山”概念的指导下,山区有哪些新变化?如何改变发展模式?群众如何奔小康?出于好奇,记者于7月下旬深入秦巴腹地的商洛、安康等地,观看山川变迁,倾听群众心声,感受他们挽起袖子奔小康的激情。

“美丽的风景,富有的人,文明的幸福就是小康”

7月22日上午,雨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雾蒙蒙,托纳米亚马静谧而流淌,宛如仙境。记者走进森林公园内林密水清的羚牛谷,详细聆听了柞水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孟如意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0日来访的故事。

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南北和谐。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的牛背梁是东秦岭的最高峰,是我国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在这里繁殖。时至今日,孟如意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牛背梁的郑重请求。他介绍说,现在周边农民已经开始依托生态资源进行休闲旅游,谁的环境好,谁的游客就多。每个人都意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环境与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美丽的风景,富有的人,文明的幸福就是小康."孟如意说。

“以前这是溧水县最偏僻贫穷的山村。现在是国内乡村旅游和户外运动的出拳地点。去年,它接待了近20万游客。”记者漫步在牛背梁脚下朱家湾村的老农舍所建的“村”,一边欣赏沿途的民俗表演,一边聆听景区负责人霍·的解说。

杨传红是红岩寺村的村民,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年初回国创业,投资2万元在钟南山村开了一家铁板豆腐厂。因为味道好,品种多,他的小店成了景区的“网名店”,去年收入超过8万元。在杨传红看来,小康生活不仅是每天豆腐店里麻辣鲜香,更是奋斗带来的甜蜜。霍告诉记者,景区为周边村民安置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绿水青山搭建起了“金饭碗”。

和杨传红一样,朱家湾村二组刘太青一家,感觉日子越来越甜了。刘泰青趁着乡村旅游的东风,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和8000元的创业基金,打造了“双燕农家乐”B&B,从此夫妻俩不仅不用出去打工,还赚了不少钱,家里的笑点也越来越多。

这个暑假,两个女儿闫妍和两个人都很忙。除了完成学业,他们还有时间帮父母打理“双燕农家乐”的生意。在老师的姐姐闫妍看来,父母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家庭生活越来越幸福。全家人健康地生活在一起,就是小康生活。

“我们的茶山是金山银山”

从平利县姜家坪村茶山的高度看去,有2400多英亩的绿茶园错落有致。游客络绎不绝的来到茶山采摘放松,每一个茶山都是村民眼中的“金山”。

蒋家坪村是平利县8个贫困村之一,394户1216人,199户541人办了卡。自扶贫开始以来,蒋家坪村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不仅引进女娲凤凰茶业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还培育了两个茶叶合作社,全村实现了“人均1亩茶,每户1万元”的目标。

2019年,蒋家坪村197户532人脱贫脱帽。村集体依托“游茶山、品香茶、留宿居民”的茶城旅游,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村民们都说:“我们的茶山是金山银山。”

秦巴山区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深沟长路,交通不便。蒋家坪村的经验充分说明,偏远山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产业。

最近,镇安县丰寿村的村民朱锡明和其他村民一样开心。看到20英亩的核桃和栗子要收割了,朱锡明说:“再过一个月,我住的旅馆里的游客就收不完了,非常忙!”

丰寿村位于镇安县南部16公里的莫石沟。虽然叫“丰寿”,但以前是烂沟。村里608名村民分散在一条12公里长的山沟里,少林土地多,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丰寿村的发展。2015年以前,全村有277户贫困户,882人。

近年来,丰寿村抓住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依托青山绿水的自然资源,不仅拓宽硬化道路,种植绿花,改造古民居,建设农家客栈,还成立旅游公司,开始采摘体验园,开设农产品加工作坊。如今,村里的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全村269户856人实现稳定扶贫,旅游及相关产业带动500多人就业。村民都说老烂沟沟。

在煤矿做了近30年临时工的朱锡明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于2015年回到了村子里。由于他家门前有一棵百年老树银杏树,他开了一家百果树农家乐。村里满山都是核桃栗子,再加上炒腊肉炖鸡,一年轻松赚十几万。

“现在他们有钱了,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变了。看到外面来的客人,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朱锡明说,现在他的女儿在Xi工作,他儿子的家人住在县城。偶尔,他们会回家看看,吃顿饭。朱锡明和他的妻子感到非常幸福。

“生态搬迁,在家就业开启新生活”

7月21日,在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培训教室里,南京市六合区人民社会保障局的老师正在对近百名学生进行为期十天的家政培训。

福桥社区是由山阳县原高坝街社区和迎宾大道移民安置点的乔二沟五组合并而成,旨在走向安康、和谐、繁荣。2018年竣工后,714户3027人的家庭将进行扶贫搬迁。

住在富桥小区的熊宝荣就是其中一名学员。“我们家去年从山里的老房子搬进了社区,住在一栋宽敞明亮的大楼里。”熊宝荣提到他在富桥小区的新家,很激动。“下山是新生活!婆婆看病,出门有社区诊所,孩子上学,来回走路只要十分钟。如果你参加了培训,学会了一项技能,就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不用担心生活。”

山阳县位于秦岭南麓,由于三山两河、山体松散、地质灾害频繁的地理条件,是陕西省一个极度贫困的县。为了让人们远离灾害,摆脱贫困,更好地保护生态,陕西省从2012年开始对陕南秦巴山区腹地的村民进行重新安置。近年来,仅山阳县就有5.27万多名贫困人口告别了山里的危房,搬进了安置社区。

金鸡扶贫产业园,距福桥社区几公里,是山阳县专门为当地就业转移引进的工业项目园区。走进工业园区,是一片繁忙的生产现场。金鸡扶贫工业园可以直接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4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促进附近村庄村民就业,发展配套产业。

目前,在山阳县104个安置点建设和运营了8个工业园区、32个社区工厂、11个扶贫车间和95个就业扶贫基地,就业6519人,吸纳贫困劳动力2344人,吸纳外来劳动力1632人。

与熊宝荣的经历不同,同样在家就业的杨险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小康生活。

“当保安学不会技术的时候,他会回来的。”杨险飞,在广东工作6年,2010年回到陕西省石泉县饶丰镇胜利村,在该村紫武岛旅游合作社工作。

在过去的十年里,杨险飞通过求知若渴、勤奋努力、学习电工、液压、管理现场事务,迅速成长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2016年被合作社提拔为现场总监,负责合作社经营的118亩饶丰站文化旅游项目的水电和物流管理。他目前月薪4600,加上土地出让收入和每年的合作分红,年收入近10万。

“大儿子10岁,小儿子才两岁。都是家里老婆照顾。他们在家里建了新房子。老人有医保,费用也不算太大。”杨险飞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市里买个学区,让两个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秦巴山区:山川青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