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中国碗,里面装的是中餐!

中国碗,里面装的是中餐!

今年,我们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听权威专家谈论粮食安全

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谷伟民是生命。确保粮食安全,牢牢守住中国的饭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吃饭这一基本民生问题,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人民真正享有尊严、尊严、安全与和平。中国怎样才能把中国的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保证中国的饭碗里装满了中国的食物?

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吃饭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个成绩是怎么取得的?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特聘教授程国强:解决好吃饭问题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农业基础非常薄弱、资源极其有限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饱”再到追求“吃好”的历史性转变。这不仅是世界粮食安全的伟大成就,也是全球农业的历史奇迹。

统计显示,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仅为1.1318亿吨左右,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09公斤;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过6.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上升到470公斤,比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高出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在95%以上,水稻和小麦自给率都在100%以上。中国人已经牢牢把“饭碗”放在手中。

2.纵观新中国粮食发展史,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重大改革。这次改革对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有什么意义?

程国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从长期缺粮到总量平衡的根本性转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市场、保证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明确了“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新政策, 并要求“中国人民的饭碗要时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要自己盛”。 为此,中国与时俱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使粮食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保持稳定。自2015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连续五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库存充足,供应充足,市场稳定,进入了粮食安全形势最好、保障能力最强的历史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十几亿人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目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而是全面推进农业优质发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根本上使中国人民的饭碗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主要是装着中国粮食。

3.人多地少,粮食将长期处于紧张平衡状态,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粮食形势。基于此,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有哪些特点?

程国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主要是盛自己的食物。这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选择粮食安全道路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中国立足国情和粮食条件,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粮食条件的“三位一体”粮食安全体系,即以绝对安全的口粮为核心的国内粮食生产体系;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维护市场稳定为重点的粮食储备体系;以全面利用国际食品市场和资源为目标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这三个因素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机制。

4.粮食储备对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有什么独特之处?

程国强:中国一贯坚持把粮食和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联系;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农业支持政策,注重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坚持“以土地和技术储存粮食”的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的粮食储备体系。中央储备粮主要承担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战略保障职能,以及应对全国或部分地区粮食明显短缺或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职能。地方储备主要用于解决区域供需失衡,应对突发事件和居民口粮紧急需求。同时,在大中城市和物价容易波动的地区,我国建立了10至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建立了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应急供应网点遍布城乡街道社区,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中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什么我们需要进口粮食?

程国强:粮食基本自给,但不是所有的粮食品种都能完全实现自给。适度进口粮食已成为我国调节余缺的重要手段。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是实施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基本要求。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缓解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国内部分农产品供需缺口,中国适当增加副食品进口,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渠道和结构多元化,建立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增强和提升中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6.确保中国的饭碗就是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和基本稳定的粮食价格。对我国粮食安全治理水平和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程国强:你手里有食物,但你心里并不恐慌。虽然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6连收”,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改善,但制约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挑战和短板压力始终存在。要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的饭碗,必须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治理水平和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推进高质量粮食安全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能力,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粮食产业优质发展,提高粮食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7.保障粮食安全,如何调动和保障地方政府对粮食生产和农民种粮的“两个积极性”?如何提高粮食治理水平和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程国强:要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让主产区对粮食生产有热情,让农民种植粮食有利润。多年来,主产区非但没有增加粮食产量,反而变得更加贫困,这极大地抑制了地方政府关注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政府负主要责任,省级政府负主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同时,中央要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省县的财政奖励和补贴力度,确保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到实惠和发展。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是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进一步创新粮食补贴支持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长效机制。

要善于运用改革方法和法治思维,搞好食品市场和流通。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在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方面,要更加注重推进粮食安全立法,尽快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真正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法治化治理。改革和完善储备粮安全管理的体制和机制,确保国家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快速调整和良好使用。要创新和完善“产、购、储、销”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全链国家粮食安全。努力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创新和完善粮食产销合作,促进粮食供求的地区和季节平衡。

确保中国的饭碗,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抵御重大全球风险的“定海针”,也是稳定经济、社会和大局的“压舱石”。只有中国人的饭碗时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饭碗里装的是中餐,是为了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只有构筑起坚实的粮食安全防线,确保作为国家安全基础的粮食安全,才能全面应对世界巨变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战略主动权。

文章转载自中国新闻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中国碗,里面装的是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