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南疆扶贫一线大学生的三个“意外”

南疆扶贫一线大学生的三个“意外”

“没想到南疆农村和印象完全不一样。没想到村民们这么热情,也没想到我今年进步这么大。”田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前进镇鸭北西村即将结束为期一年的“留村”生活时,用三个“意外”总结了自己的感受。

2018年,在雅北西村设立“青年学生实习工作站”,为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学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的实习生提供语言实习平台,加强和补充基层扶贫工作。2019年7月,新疆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大三学生田甜和五名学生来到雅北西村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

田甜在北疆出生长大,他和他的同学对南疆不太了解。“我只听说这里条件艰苦。虽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注意事项,但我发现来了之后还是有很多不同。”

当我刚到的时候,阿拜西村改变了田甜以前的认知。“村里有现代化的服装厂、服装厂、核桃加工厂,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根据村里的安排,田甜和他的同学成了村里工业项目的日常领导。之前从未接触过工业作业的,从零开始,每天对员工进行考勤、计件、档案管理,定期了解每个村民的家庭状况。

“刚接手的时候,我很迷茫。为什么要天天进户?但后来发现,很多村民家的情况,只有进户才能掌握。”田甜说,现在她对村里的组织了如指掌,并和许多村民成了朋友。

田甜和他的同学的第二个职位是阿贝西村的夜校老师。每周四晚上,雅北西村的村服务中心就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由于双语优势,田甜和他的同学们的国家共同语言课程很容易理解,并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下课后经常有人追我们。”

让她开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可以用民族共同语言交流。“走在路上,不时会有村民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她说。

“刚来的时候,村里除了在麦锡莱跳跳,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田甜和他的同学们也发现村民的生活日益繁荣,但他们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仍然单调和缺乏,所以他们决心给村庄带来一些变化。她和她的朋友们安排节目,组织快闪表演,并在现场担任主持人和演员,从而支持了村里一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参加并组织了近40项文化和体育活动。

过去南疆农村交通差,信息闭塞,各种农产品、加工品销售渠道有限。田甜和他的同学到达后,为雅北西村架起了一座向外的“桥”。“去年9月,我们开了一家网店,把村里生产的木耳、核桃和床上用品放到网上,还为产品设计了商标。”田甜告诉记者,学生们还自发地向亲友推荐,并在朋友圈广泛宣传阿拜西村的扶贫产品。

在新疆大学专门扶贫的青年教师杨磊的支持下,他们还开通了一个名为“杨扶贫日记”的微博账号,并先后制作了30多个短片,将视角拓展到村庄变迁的每一个场景。

大学生的镜头记录了农村的变化,农村的变化也见证了这些年轻人的成长过程。田甜和他的同学们已经逐渐告别了不成熟的过去,从南疆村庄里必须经过的“跳蚤通道”到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刚来的时候很想家,但是村民对我们很热情,很快就消除了陌生感。”田甜说,有时候一上午和村干部一起回家,回到宿舍时,口袋里装满了村民送来的核桃和桑葚。

今天,田甜和他的同学已经融入阿拜西村,并把自己当成了“村民”。他们觉得即使回家度假一周,村子也会有很大的变化。2019年,崖壁溪全村脱贫,全村集体收入达到49.2万元。

今年年初学生主动申请留村协助疫情防控。每天黎明前,他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一天的工作,向村民宣讲防疫知识,拉横幅,制作双语传单,记录“疫情小号”。

“虽然只是实习,但我们很高兴能在一年内参与到雅贝西村的脱贫致富工作中。这段经历也让我受益匪浅。”田甜说。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南疆扶贫一线大学生的三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