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贵州省赫章县赫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昔日的“苦世界”焕然一新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毕节市赫章县赫镇海雀村村民,在村文化广场唱着民谣,唱着今天的好日子。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海雀村30多座荒山披上了绿衣。今天,海雀村被青山环绕,点缀着崭新的住宅。海雀林场已经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海雀村修复区,展示村民80年代居住的房屋。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海雀小学学生上课期间有娱乐活动。近年来,通过教育扶贫,解决了村里的教师和校舍问题,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海雀村村民王光德正在接水准备做饭。2019年,在贵州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总容积30万立方米的海雀水库正式投入使用,为该村及周边地区近2万人提供了安全生产和生活用水。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海雀村的村民罗正在打扫卫生。通过设立清洁工、护林员等公益岗位,一些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海雀村村民王咏梅正在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服饰,相关产品非常受欢迎。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

海雀村村民张明珍把食用菌棒放在食用菌大棚里。目前,该村已建成30多个食用菌大棚,成为村民新的收入增长点。

松林似海,无边无际。白墙白瓦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排排,水泥路干净整洁,循环往复...

初夏,记者走进毕节市赫章县赫镇海雀村,走进乌蒙山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悠闲的“田园山居图”。“再也不要戴扶贫帽了!谁说我是穷人家,我就和谁焦虑。”60岁的贫困家庭王光德,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在村里当护林员,孩子在外打工,年收入10万左右。

“海拔二千三百,收入三十三里。山光秃秃的,地又矮。”海雀村位于黔西北高原云贵交界处。以前是个山冷水凉,地穷人穷的地方。在贵州乃至全国以穷著称。森林覆盖率一度低于5%。“四个人只有三碗”。

穷的时候想想改变。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老支部书记温决定从绿化荒山做起,带领群众改变生活方式。从1986年冬天开始,300多名中青年人冒着严寒,“天不亮出门入月”。他们打了三个冬春,绿化了11600亩,在30多个光秃秃的“和尚坡”上披上了绿衣,拉开了海雀扶贫决战的帷幕。此后,海雀村积极推广绿肥,实施有机土地改良。到1994年,吃饭问题基本解决。

吃饱了怎么填钱包?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海雀村的村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尤其是在党的精确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扶贫产业,村民的生活终于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富裕。

绿色银行更充实。对于当年手工耕种的那一万亩临海,海雀村的村民照顾得很好,护林队每天都在巡逻。如今,海雀村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70%。“估计全村森林价值超过8000万元,人均经济存量10万元左右。”文村党支部书记说,现在只摘松果,有些农民一年能挣五六千元。当年辛辛苦苦挣来的青山绿水,正在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

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自来水流到家门口,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村里看得见小病,路灯覆盖所有公共道路,宽带把小山村和外面的大世界连接起来,家家都盖了新房,很多人都开过车。

富民产业初见成效。为了寻找一条适合高寒山区的产业化道路,在海雀村种植半夏和红花,开发黑木耳,但结果失败。然而,海雀的孩子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战斗。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越来越清晰:蛋鸡在生长,大棚种植的食用菌开始成型,矮化苹果已经结出果实,乡村旅游闻名遐迩...

2016年,海雀村整体脱贫,告别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611元。

曾经的“苦世界”,海雀村告别了贫穷的生活,以全新的面貌站在世界面前。村头的雕塑恢复了过去的艰辛,总是鼓舞着过着美好生活的海雀孩子。这是中国反贫困奇迹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使命和责任的生动体现。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过去,“苦涩的世界”现在是一个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