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稻田养一亩鱼多少钱?稻田养鱼有补贴吗?

稻田养一亩鱼多少钱?稻田养鱼有补贴吗?

稻田养鱼是在稻田表面养鱼的一种模式,常见于浙江、福建、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稻田养一亩鱼多少钱?有补贴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稻田养一亩鱼多少钱?

鲤鱼、草鱼、非鲫鱼、鲢鱼、鳙鱼、鲫鱼、鲶鱼、泥鳅等。可以在稻田里饲养,但是不同鱼类的数量是不同的。例如:

1.鲤鱼

培育夏花鱼种时,每公顷投放15000-30000个鱼种;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投放2250-6000条鱼;取饵者上限,广繁者下限;在沟渠较大的稻田养鱼,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冬闲田栽培夏花,每公顷30-60万株。稻田应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

2.草鱼

一亩大概300。

2.稻田养鱼有补贴吗?

小规模养殖没有补贴,但在某些地区,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当地农业或财政部门会给予一定的补贴。详情请咨询当地农业部门。

附件:水稻与渔业综合栽培技术指南

目前,开展大田工程,维护种植养殖设施,运输放养种苗,是水稻、渔业综合种植养殖的关键时期,对年产量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为做好水稻与渔业一体化生产的技术指导工作,农牧渔业部渔政管理局组织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共同编写了本指南,可供各地指导水稻与渔业一体化生产时参考。

一、综合养殖鲤鱼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进行稻田移植,目前主要做的是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田间工程改造和大规模育苗。此外,对于冬春季闲置的水田,可根据当地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和生产计划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改善水田生态环境,提高综合效益。

(a)现场工程

1.给排水系统改造。对于新开挖的养鱼水田,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位于水田相对的两个角落,以保证水流畅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大小取决于水田的排水量。老渔场要检查,进出水口要夯实,防止漏水。

2.沟坑整治和山脊加固。新开挖的养鱼水田,插秧前应开挖鱼沟、鱼塘(沟坑比例不得超过水田面积的10%),并加固田埂。边坡边缘和山脊可种植三叶草等植物,以保护边坡和稳定边坡。对于老渔场来说,需要对鱼塘和鱼坑进行改造。

3.修建防止逃跑、伤害和疾病的设施。在入水口和出水口处应安装鱼栏,以防止鱼逃跑和野生杂鱼及敌人进入渔场。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地区的田地里安装捕虫器。

(2)临时育苗

在一些地区,可以选择水源条件好的田地建秸秆蓄水,作为临时育苗区,加强育苗。培养到初夏。水稻移栽后,将大苗移至稻田栽培。

1.育苗区改造。在合适的场地进行必要的改造,主要包括加深鱼沟和鱼塘的深度,加高和加固田埂,调整进出水管的高度,主要目的是保证蓄水能力。

2.选种和放养。从正规种子场选择生命力好、体表完整、规格整齐的优质种子。根据鱼种规格确定放养密度。

3.喂食诱饵。一般情况下,饵料按“四定”(定时、保质、保量、定点)投喂方式投喂,每日投喂量为鱼重的2% ~ 3%,遵循“三看”(观鱼、观水、观天)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当天气炎热或突然,温度过低时,减少或暂停喂食。

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视,主要观察水色、水位、鱼活动情况,及时补充新水。

(3)疾病预防和控制

1.疾病预防措施。放入鱼苗前,可用生石灰和二氧化氯对场地进行消毒。购入的苗木投入使用前,可按说明书使用3% ~ 5%的盐或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

2.科学合理用药。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幼苗发生疾病或水中大量生长有害生物时,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用于治疗的药物应符合《渔药使用指南》(NY5071—2002)的规定。

(4)幼苗和投入物的运输

1.幼苗运输。在运输之前,幼苗需要停止进食一段时间,通常在12 ~ 24小时左右;运输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不使用麻醉剂;运苗密度适宜,防止密度过大造成挤压和创伤;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应进行消毒;注意观察鱼的活动。如有浮头或死亡,要及时换水;秧苗入田前注意调节水温,将运输水温与田间水温的温差调节在2℃以内。

2.饲料等渔业原料的运输。应注意防水和防晒。春天雨水多,夏天温度高。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饲料等渔业材料的变质。

二、稻虾(小龙虾)综合养殖

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放养育苗阶段。之后主要是放苗后做好繁育和生产管理工作。

(a)畜牧业

1.选择改良品种。苗木要求体表光滑,体格健壮,规格整齐,附属物齐全,健康无病。要尽量避免多年的繁殖和近亲繁殖。要优先培育和培育相互分离、根据冬季天气和水温适当饲养和施肥的幼苗。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应该进行种子检疫。

2.及时播种。对于早期虾,鱼苗应放在3月中旬左右,对于常规虾,鱼苗可放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虾苗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6000-8000之间。自养自养的稻田,虾苗太多要及时出售或分开池塘养殖,太少可以适当补充。

3.水质控制。水及时转移时,水质一般为黄绿色或油蓝色,水透明度30 ~ 35 cm。如果发现水质老化,可以注入少量淡水,然后将整个水池均匀撒上生石灰,或者使用有益微生物剂和小球藻种调节水质。如果水色淡,就要及时追肥。施肥要坚持“按水施肥,分几次”的原则,保证水质“肥、活、嫩、凉”。及时施肥,早春藻类繁殖缓慢,肥水难调。肥料可选择发酵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建议晴天中午施用。

4.喂食诱饵。一般情况下,由于早春小龙虾体质较弱,可适当使用一些优质配合饲料,也可饲喂摄食习性好的鱼、蚯蚓等动物饵料或高蛋白豆浆,并可适当增加摄食频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农民最近饲料短缺,这可能导致限制喂养或小龙虾饥饿。粉碎的大豆、小麦、麸皮可以用来饲养,避免营养缺乏对小龙虾健康的影响。疫情过后应尽快进行补救,使用优质配合饲料提高小龙虾的生长率。当春季气候快速变化引起应激时,摄食量可减少20% ~ 50%。

(2)疾病预防和控制

1.疾病预防措施。降低密度,通过池塘转移、抓大放小的方式,及时降低池塘小龙虾的保有量和养殖密度。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小龙虾受伤或应激反应。水中溶解氧过低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应注意加强增氧,避免水质恶化造成缺氧。要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必须合理饲喂优质饲料。

2.科学合理用药。注意用药对象、用量、配伍禁忌。尽量选择刺激性较小的外用药物,减少小龙虾的应激反应。不要使用非法药物,尤其是杀苔产品。

3.重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由于春季天气不稳定,小龙虾容易患睫状体疾病、白斑综合症和细菌性肠炎。要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做好病虾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3)运输幼苗和投入物

1.幼苗运输。短途运输,建议使用可渗透的塑料框包装虾,并在框内设置无结节的密目,将虾与塑料框隔开,减少划痕,每半小时喷水一次,使虾保持湿润;小龙虾的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cm。2小时以上的长途运输,使用透水塑料架时,小龙虾的堆放高度应控制在10厘米以内,喷水时应加入抗应激物质。如果条件允许,小龙虾上下两层应覆盖少量水生植物,以帮助保持水分和通风。气温较高时,建议采用空分流运输,并注意温度的变化,防止放养小龙虾时因体温与水温相差过大而产生温度应激反应而造成大量损失。

2.饲料等渔业原料的运输。制定投入计划和运输安排,预留1 ~ 2周采购。运输过程中,装载后,必须防止日晒或天气突变。

第三,综合种植水稻和螃蟹

稻蟹综合养殖可分为稻田养蟹和稻田养蟹两种模式。放养时间相对较晚,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包括田间工程、育苗和稻田蟹的暂养。

(a)现场工程

1.加固山脊。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田埂。根据土质情况,垄顶宽50-100cm,高50-80cm,内坡比为1: 1。

2.防逃逸设施建设。每个繁殖单位在周围的山脊上建造一堵防逃墙。防逃墙采用尼龙膜,离地50 ~ 60 cm,每隔50 ~ 80 cm用竹竿做桩。对角线处设一个进出水口,进出水管长30cm,使防逃网覆盖住管口。防逃网的网目尺寸适合养殖蟹苗/蟹通过,同时可以防止杂鱼进入稻田与蟹争夺食物。

(2)暂养螃蟹

稻田移栽后,根据气温和供水情况,及时捕捉螃蟹,放入栽培稻田。

1.临时养蟹区改造。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养蟹稻田附近的冬闲塘或预留一片稻田作为临时养殖区。临时养殖区沟坑深度应达到1.5m,并提前移植水生植物。先选择当地常见物种,注意密度匹配。总面积约占临时种植面积的2/3。

2.选螃蟹。选择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色鲜艳、无病无伤、附肢完整的螃蟹,尤其是指尖无损伤、体表无寄生虫附着的螃蟹。

3.喂食诱饵。水温超过8℃时,要及时喂浓缩饲料,以增强蟹的体质。根据水温和饲养条件,蟹可以按重量的0.5% ~ 3%进行饲养。

4.水质控制。适时调水,选择含盐量在2‰以下,pH值在7.8-8.5之间的井水、河水或水库蓄水。注意换水时间,保证水温变化不大。使用井水时,一定要充分充气,提高水温。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视,主要观察蟹的摄食、活动、蜕皮和水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疾病预防和控制

1.降低密度。在中国北方,螃蟹冬天需要密集越冬。春季气温升高时,要及时分池,降低密度。螃蟹暂养至插秧后,应及时捕捉并投放,以免暂养区密度大而致病。

2.增加溶解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临时养殖区增加微孔增氧等设施,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3.合理喂养。根据暂养区的密度,适当投喂既能保证饵料充足,又能防止过量投喂影响水质。

(4)幼苗和投入物的运输

1.幼苗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天气,保持合适的温度,尤其是在不同省份购买螃蟹时,要更加注意运输过程中的温度,避免温差过大。

2.饲料等渔业原料的运输。疫情防控期要尽早做好准备,1 ~ 2周的使用期要预留采购。运输过程中注意消毒。如有必要,用84消毒液对饲料肥料、渔业机械、渔网、车辆外包装进行消毒,用75%酒精擦拭清洁特种动物保护产品外包装。

四.水稻泥鳅综合养殖

目前主要是做好池塘泥鳅的田间工程和暂养管理。

(a)现场工程

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取排水方便、不受旱涝影响的水田。水质清新无污染,田底层保水性能好。水田土壤丰富,以粘土和壤土最好,富含腐殖质粉土层。

2.稻田改造。一般采用“边沟+鱼坑”的形式,水田中间可以开挖横沟。水田内对角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安装有鱼栏。进水口和出水口是泥鳅可能逃跑的主要场所,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逃跑。沟渠和坑的开挖主要根据稻田中存放的泥鳅的规格和数量以及预期产量来确定。需要使临时种植沟、环沟和田间沟相互连通,“三沟”面积应占总种植面积的5%左右。能否做好防逃工作是稻田养泥鳅成功的关键之一。除进出水口外,防逃网应埋在垄基周围,可采用20 ~ 25目的聚乙烯网,埋在土下15 ~ 20 cm,防止泥鳅从钻孔中逃逸。

(2)村塘泥鳅的暂养

1.水质控制。春季天气不稳定导致水温变化较大,水质调控非常关键。随着天气转暖,气温上升,要注意控制水位,保持田面水位30 ~ 40 cm,环沟水位130 ~ 140 cm。及时施肥,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消毒,做到少施、均匀、勤施。晴天早上施肥好,阴天雨天不施肥。一般每亩可施全发酵有机肥30 ~ 50公斤。

2.密度控制。总的原则是尽可能降低池塘中泥鳅的养殖密度。建议根据市场情况,养殖密度不超过10000-20000条/亩。

3.饲料喂养。要坚持“四定”原则,每天2次,上午9点1次,下午5点1次,饲料投在环沟内设置的食物台上。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温度、水质、泥鳅活动情况及时调整。配合饲料的最佳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1.5% ~ 3.5%,上午可投喂日投喂量的40%,下午可投喂日投喂量的60%。

4.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田,注意泥鳅的活动和摄食,及时打捞死泥鳅,防止其腐烂影响稻田水质,传染疾病;观察泥鳅是否逃出防逃网外,及时检查修复防逃网;根据剩余饵料情况调整下一次投喂量。

(3)疾病预防和控制

1.疾病预防措施。尽量降低池塘泥鳅的养殖密度。如果水田水质不好,没有增氧设备,密度应控制在5000鱼/亩以下。配备增氧设备的水田应及时开机,每天开机时间在4小时以上。合理投喂饲料,投喂1小时后及时观察泥鳅对饲料的投喂情况,如有饲料过剩及时减少饲料投喂量,防止剩余饲料影响水质。

2.科学合理用药。我们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泥鳅在病害少的稻田中养殖,但春季仍是病害多发季节。稻田水可以每半个月消毒一次,也可以在饲料中掺入微生态制剂,增强泥鳅的抗病能力。

3.预防和控制鸟类的敌人。泥鳅是许多鸟类的天然饵料。泥鳅在浅稻田里容易捕食。如果鸟类数量多,浅稻田泥鳅会被完全捕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

(4)投入品和水产养殖成品的运输

1.搞好苗木运输。移栽前后应及时购苗,提倡随水运输,尽量减少泥鳅的应激反应。泥鳅运输用专用箱,每箱存放10公斤泥鳅苗,加水8 ~ 10公斤。长距离运输的幼苗在停止进食和运动后运输,同时保持稳定的水温和足够的溶解氧。

2.做好饲料等渔业物资的运输。提前制定饲料运输计划,注意防水防潮。84消毒剂可用于饲料、捕鱼机械、渔网和车辆的外包装喷雾消毒。

5.水稻和甲鱼综合栽培

水稻甲鱼综合栽培包括水稻甲鱼共育和轮作两种模式。目前主要是做好田间工程,池塘中华鳖的养殖管理,中华鳖品种的放养。

(a)现场工程

1.水稻和甲鱼共生田的修剪工作已经完成。仔细检查场地周边,修复并加固山脊。检查沟底是否漏水,进出水设施和防逃设施是否损坏。如有漏水损坏,及时修复。

2.新开发的稻龟共生场建设。环沟或龟坑开挖。环形沟沿垄内侧开挖50 ~ 60 cm,宽3 ~ 5 m,深1 ~ 1.5 m(沟坑比例不超过水田面积的10%)。龟坑位于靠近进水口的角落或一侧,形状为长方形,深度为1 ~ 1.2m,四周用密目网或PVC塑料设置围栏,围栏略微向坑内倾斜。田埂应加固,高出稻田水平10 ~ 20厘米。防逃逸设施可由砖墙、铝塑板、彩钢板等制成。环形沟外侧用围栏围起,高出垄面50 ~ 60 cm,围栏区垂直埋入土中15 ~ 20 cm,四角围成弧形。

(二)池塘中华鳖养殖管理

1.水质控制。随着温度的变暖,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大部分甲鱼开始苏醒,要及时换水消毒。

2.喂食诱饵。对于刚从冬天醒来的甲鱼来说,恢复体质很重要。池水温度保持在22℃以上时,饲喂少量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新鲜动物饵料或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每公斤饵料中可添加2g复合维生素或适当的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喂食量不宜过大,喂食次数不宜过多。待体温基本稳定,龟的身体机能恢复正常后,就要按照正常的喂食方式和喂食量给龟喂食。

3.日常管理。应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定期检查,测量池水温度,观察中华鳖的活动,保持沟渠和坑的水深在1.3 ~ 1.5m..

(3)育苗

1.选种。可选择国家批准的新品种或适合当地栽培、抗病力强、生长快、市场畅销的中华鳖优良品种。

2.养殖放养。长江流域双季稻田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放养,单季稻田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放养。如果水稻在放养时还没有移栽或变绿,可以先放入沟里,然后移到田里。中华鳖投放前10 ~ 15天,根据沟渠面积用100kg/亩生石灰水进行热洒,或改用1%聚维酮碘溶液或0.3mg/m3强氯精消毒。甲鱼放入前,用15 ~ 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

3.喂食诱饵。一般天然饵料不能满足甲鱼的生长,可以饲喂人工配合饲料。水温低于22℃时不得投喂饲料,水温达到并稳定在28℃且不超过35℃时应增加饲料。日摄食量占体重的2% ~ 3%,小型龟种的摄食量应适当增加。每天喂两次,早晚各一次。

4.日常管理。参照池塘中华鳖的日常管理,注意防逃,尤其是新放养或炎热多雨时。

(4)疾病预防和控制

春天天气不稳定,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和水质的变化。此外,刚苏醒的中华鳖易感染病原菌,引起皮肤腐烂、水霉、氨中毒、暴发性出血等暴发性疾病。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坚持“预防重于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做好病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从根本上解决疾病流行,避免经济损失。

不及物动词稻螺的综合种植与养殖

福寿螺的综合种植和养殖主要分布在广西等地区。种植蜗牛和幼蜗牛一般在水稻秧苗分蘖后进入田间。目前主要是为野外工程等前期做准备。

(a)现场工程

1.现场基础加固。夯实加固场地基础,高度50厘米,宽度30-50厘米,蓄水深度30-50厘米。

2.建造防逃逸设施。进水和排水由直径为110毫米的聚氯乙烯塑料管和弯头制成。进水口由直径0.3毫米、长100厘米、直径30厘米的尼龙丝网袋过滤。直径为0.85毫米的锌交叉铁丝网栅栏防止出水口溢出。

(二)养殖钉螺和幼螺

1.选择改良品种。选择在稻田、池塘、湖泊或蜗牛养殖场等自然水域产生的生长优势明显的健康个体。要求外壳厚、圆、完整,无损伤。

2.及时播种。水稻秧苗分蘖后,向田里注水至10厘米左右的深度,并在田里放养种螺和幼螺。在以养殖螺为主的水田,每亩放养个体规格1.25 ~ 2.50 g的幼螺3 ~ 6万只,或投放重量≥15种的螺150kg,数量约6000 ~ 1万只;套种螺蛳水田,每亩放养1.25 ~ 2.50 g的幼螺1 ~ 2万只,或放入≥15g的种螺50kg,数量约2000 ~ 3500只。男女比例约为4∶1,可一次放入同一批。上一年度有留成螺的,应按留成量适当补充。

3.水质控制。水温升至15℃后,蜗牛的摄食量逐渐增加,需要适当补充淡水以维持溶解氧(≥3.5mg/L)。日换水率为水田深度的1/4 ~ 1/2。及时施肥,每亩可施25 ~ 50公斤秸秆发酵饲料或秸秆堆肥,每月一次。

4.喂食诱饵。一般情况下,混有颗粒饲料、发酵饲料、切碎的鲜菜叶、玉米、米糠、豆粕、菜饼、蚯蚓、鱼虾,以及新发酵的稻草、农家肥、有机肥、浮游生物、杂草、稻田里的稻花香,都可以作为蜗牛的诱饵。可设置多个投喂点投喂,每日投喂量按蜗牛总重量的1% ~ 3%计算,每2 ~ 3天一次,投喂量根据蜗牛的生长和投喂情况进行调整。特殊情况下,如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雨天不需要喂食。

5.日常管理。坚持每日巡查,观察水位、水质、螺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等。,检查逃生屏障和丝网袋是否损坏或堵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暴雨、暴雨前,应疏通排水通道,堵塞进水口,打开出水口,检查疏通逃生屏障和丝网袋。

(3)敌人损害的预防和控制

1.防鼠防蛇防水禽。农场周围设置了防护网。网材为镀锌钢丝和尼龙网,网目尺寸2.0cm,网高90cm,埋深10cm,离地高度80cm。每隔1.5m用桩基固定网..

2.防止蜗牛。每天巡视田地,在田基周围用小抄捞出蜗牛,集中精力。

3.防野鱼。每亩稻田可放养10 ~ 15条5 ~ 10厘米的野生鱼。

4.预防缺钙。生石灰15 ~ 20天可施1次,15kg每亩稻田可以撒;有机钙每15 ~ 20天在发酵饲料中混合饲喂一次,每公斤饲料100毫克,连续饲喂3天。

5.防藓。每亩稻田可放养15 ~ 20条10 ~ 15 cm的鲶鱼,或每亩稻田可投放0.5 ~ 1 kg腐植酸钠。

(4)运输种螺和幼螺

从其他地区运输种螺和幼螺放养时,包装容器应严密、清洁、无毒、无污染,并有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蜗牛的堆积高度不应超过30cm。运输过程中应进行保湿、防晒和防挤压,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的要求。

七、米虾综合养殖(虾)

稻虾一体化养殖主要包括一季共育和一季稻两茬虾模式。对于后者,第一批虾大多是在2月左右放养的。目前主要是搞好田间工程和种子放养。

(a)现场工程

1.已经进行了米虾虾的田间修剪。认真检查场地周边,修复加固山脊;检查沟底有无漏水,进水排水设施、防逃逸设施、增氧设施是否损坏,并及时修复。

2.新建稻、虾、虾作物。沿水田田埂内侧,50 ~ 60 cm处开挖环形沟,宽2 ~ 2.5 m,深1 ~ 1.5 m(沟坑比例不超过水田面积的10%)。在主干道进入场地的一侧留有3 ~ 5m宽的农机作业通道。需要微孔增氧设备。加固并抬高周围的山脊,使其不漏水。

(2)育苗

1.选种。可选择国家批准的新品种或适合本地育种的优良品种。养虾要求个体健壮、行动迅速、四肢完整、无病无害。

2.养殖放养。一季两茬水稻模式,第一茬在2月左右放养,最佳密度为1000只虾/kg。第二茬可在8月份放养,密度2cm左右,虾3 ~ 5万只。单季混播模式的放养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放养应在阳光充足的早晨进行,并应均匀地放在周围的沟渠中。同一个虾池的虾苗要放均匀,一次;虾苗入池时,要均匀分布。启动增氧机,慢慢将虾苗放在增氧机下方的水面上,让虾苗自然游走。

3.水质控制。使用正规企业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或腐植酸钠肥料,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 ~ 40cm;水质太清容易滋生青苔,导致虾头甚至全身长青苔,影响销售;每亩1米水深应使用250 ~ 400克硫酸铜预防。如果水中有大量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在给水施肥前必须杀死昆虫。3-4月份可在虾沟内种植或播种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占虾沟总面积的20% ~ 30%。

4.喂食诱饵。水温升至8℃以上时,适当投喂,投喂量为青虾总重量的3%;根据食物情况,每周喂2 ~ 3次。

5.日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视池塘。主要观察水质变化,及时调整水质;检查青虾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摄食量,及时发现疾病,对症治疗。

(3)疾病预防和控制

春天天气不稳定,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和水质的变化。雨天早晚水体溶解氧低,青虾容易生病,要特别注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用消毒剂或氧化剂如二氧化氯、碘制剂、过硫酸氢钾、高铁酸钾等对水体进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虾生病。

以上是一些稻田养鱼的相关资料。此外,稻田养鱼的具体密度和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文章转载了18个水产养殖网,是从中国水产养殖网整合而来的。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稻田养一亩鱼多少钱?稻田养鱼有补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