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生猪价格已跌破30元大关。最强猪周期拐点来了吗?领先的生猪公司是这样看的
原标题:很多地方的猪价格跌破30元大关。最强猪周期拐点来了吗?领先的生猪公司是这样看的
虽然供应方没有快速扩张,但国内生猪价格自2月中下旬以来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6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报43.02元/公斤,为2019年12月30日以来最低。自2月19日报告50.08元/公斤的阶段高点以来,已连续近三个月保持下降趋势。
在过去的五一假期,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消费市场得到了显著提振。然而,经过两个多月的下跌,国内生猪价格仍未出现复苏的曙光。
经过一年多的超级周期,猪价进入下行通道了吗?在国内外供应形势依然复杂的情况下,生猪养殖业能否延续高利润的神话?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一线农户,采访了多家国内上市企业和生猪龙头行业分析师,以探索市场供需现状,改变行业格局。
许多生猪价格跌破30元大关
虽然供应方没有快速扩张,但国内生猪价格自2月中下旬以来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业部数据显示,5月6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报43.02元/公斤,为2019年12月30日以来最低。自2月19日报告50.08元/公斤的阶段高点以来,已连续近三个月保持下降趋势。
“目前,东部三省生猪价格均跌破30元/公斤,国内低价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虽然南方地区的价格在五一期间没有向下波动,但4月份整体价格也大幅下降。”猪分析师张丽丽卓闯说。
卓创信息监测显示,4月份境外销售人民币3元的均价为33.71元/公斤,较上月下降7.29%。终端需求总是不尽人意,重点企业月平均运营率17.14%,比上个月下降0.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0.37个百分点。标准猪供应相对较少,但肥猪供应充足,在终端商品疲软的大环境下,生猪价格在下降。
五一期间,虽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消费市场明显提振,但生猪价格和需求并没有明显改善。
Sogou.com分析师冯永辉表示,最近几天,整体市场持续走软和波动。总体而言,中国近一半省份的生猪价格已跌破30元/公斤。到目前为止,整体生猪价格已经见底,接近30元/公斤大关。
但5月11日,猪价结束了连续多日的下跌,呈现出小幅反弹态势,不少地方猪价止跌回升。11日,全国瘦肉型猪均价30.23元/公斤,较前一天的30.21元/公斤小幅上涨0.0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14.61元/公斤相比,增长17.4元/公斤,同比增速收缩至106.91%。
猪的价格下降给养猪的利润带来了好处。
“预计4月份生猪养殖和自养平均利润为2293.65元/头,比上个月下降11.76%,同比增长1008.73%。1-4月,猪自繁自养平均利润2567.15元/头,同比增长6824.4%。”卓创的分析师王亚南说,农业利润下降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生猪价格一直在下降,4月份肥猪消化缓慢,不断积压。此外,需求低迷,生猪供大于求,导致生猪价格下跌。二是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玉米和豆粕价格持续上涨,推动猪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持续增加。据测算,4月份猪饲料平均价格为2410.38元/吨,较上月上涨3.45%,较去年同期上涨12.7%。当月玉米和豆粕价格呈上涨趋势,涨幅较大。玉米均价1967.71元/吨,比上个月上涨5.5%;豆粕均价3081.99元/吨,较上月上涨2.83%。
生猪价格仍有望在第三季度回升
当国内生猪价格下跌时,由于疫情,海外市场的肉制品短缺。
据央视近期报道,美国许多肉类加工厂因频繁爆发集中感染而处于停产状态,肉制品供应紧张。美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相继宣布对牛肉、猪肉等肉制品的限制。
据美国的跟踪和美国中西部调查报告中心今天公布,自疫情爆发以来,美国至少有40家肉类屠宰场和加工厂关闭。受此影响,美国每周肉类产量同比下降36%,全国各地出现现货短缺。
“海外疫情导致大型屠宰企业停工,供应链出现大问题,但对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仍不明显。”冯永辉认为,海外屠宰企业无法正常开工,最终将影响中国肉类产品的进口,进口量的减少无疑将有利于国内市场。然而,他认为,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美国企业,也不会完全停止生产。如果当地供应持续短缺,没有生猪和家禽屠宰,将尽快促进复工,因此这种极端情况是暂时的。需要观察后续海外市场影响。如果生产停滞长期放缓,肯定会降低产能,对产业链打击很大。
温股上述人士也认为,疫情下,海外冷冻产品出口量将减少,对华出口量可能下降。但由于进口量还比较小,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不会太大。至于后期国内生猪价格走势,他认为从需求来看,随着国内疫情影响减弱,返校速度加快,猪肉消费需求有可能回升。而且从以往的价格走势来看,猪肉价格在每年的5、6月份之后也会呈现上涨趋势,所以预计6月份之后国内生猪市场会有所回升。
一家未透露姓名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卢航(化名)也认为,进入第三季度后,国内生猪价格有望上涨。他表示,由于季节等各种因素,每年第三季度市场生猪供应会出现一波下降,因此肉类价格在6月后可能不会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更有可能出现反弹。
关于目前疲软的猪肉价格是否会持续,汪洋认为,春节过后,市场消费受限是因为学校不开门,加上节日放养,传统的猪消费淡季是春节后,整体需求有限。但在6月份之后的夏季,天气炎热,市场对于肉类消费的需求并不旺盛,所以肉类价格回升的旺季要到秋冬季节才会到来。
被超级周期动摇的行业格局下行拐点什么时候出现?
长期以来,由于供求关系有节奏的波动,中国生猪养殖业一直延续着周期性价格上涨和下跌的趋势。2018年8月中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加速了行业产能的撤退。周期性变化叠加后,2019年春节前后,国内猪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利润期,行业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产业集聚的主导模式发生了变化
虽然中国生猪养殖行业以散养小农户为主,但从10家大型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石闻、沐源、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中粮肉、大北农、天康生物、唐人神、奥农生物)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这10家上市公司销售的生猪总量市场份额从2016年开始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面临非洲猪瘟的考验, 上述10家上市公司总屠宰量的市场份额仍逆势增长,比上年增长约1.48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虽然目前的非洲猪瘟疫情较之前的高峰有所减弱,但各地仍有零星疫情。未来疫情也可能正常化,对生产者影响很大。一旦疾病发生,它是巨大的。吹。”在谈到这一超级周期导致的行业格局变化时,一家未透露姓名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卢航(化名)表示。
在他看来,这个周期的行业格局变化是超越过去的。目前养猪对生物安全要求较高,散户很难跨过养殖防疫的投资门槛。因此,许多中小养殖企业因疫情和周期性波动而正常退出,无疑对促进行业集中度有很大推动作用。
此前,新希望董事长常陆也公开表示,在非洲猪瘟的形势下,整个生猪养殖业的趋势是中小散户退出或选择与大公司合作。根本原因是生猪养殖日益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动物营养、防疫等,整个行业的生猪养殖生产能力日益集中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大公司。
除了行业优势资源向头部靠拢之外,在当前疫情下,领先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5月7日,沐源股份发布2020年4月生猪销售简报,显示该公司当月实现销售收入39.9亿元,首次超过老龙头文股份37.78亿元的收入水平。简报数据显示,2020年4月,沐源卖出生猪124.7万头,文股份当月卖出生猪(含生猪和鲜活产品)86.42万头。在屠戮次数上,沐源也连续两个月超过文的股份,在业内独领风骚。
早在2019年10月市值冲抵2157亿元人民币时,沐源就成功超越文股份,成为a股市场生猪养殖板块的“新兄弟”。截至5月11日,沐源股份最新市值据报道为2571亿元,远超文股份的1574亿元。
自2019年以来,国内养猪龙头穆源、文、正邦、新希望等竞相“竞争”扩容,阿里、万科等子龙头跨界养猪的消息让市场对未来行业格局的变化充满遐想。
根据沐源披露的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末生猪产能达到2800万头左右,预计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4000-5000万头。据文股份披露,公司目前产能为3500万头,今年的目标将继续向4000万头产能的完成规模推进。2019年正邦科技销售生猪578.4万头,在a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到2020年,公司生猪屠宰规模预计在900-1100万头。
这篇文章转载自朱彝。来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