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

唐湖兴初电器扶贫厂员工争相订购电器开关产品。

挣钱,享受快乐。如今,“连城”这个概念正在悄然改变。

地处湘鄂赣交界的幕阜山北麓的湖北省桐城县,大力实施企业振兴农村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下村入户”,按照“两有两无”的标准,将闲置的工厂、学校改造成“扶贫微型工厂”,探索出一条以“扶贫微型工厂”为载体,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造血”扶贫新路,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

沙堆镇石崇村,村民们在扶贫车间生产葛粉面。

种野葛,拔穷根

量体温,消毒,换衣服换鞋。再消毒,换衣服换鞋。昨天一大早,在桐城县石崇村的扶贫微厂,一户贫困户段大平走进了葛粉面加工车间,这也是厂里的规定动作。

“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打工,在扶贫厂上班,一天100多块钱,还要照顾智障儿子”。段大平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记者走进桐城县佳盟葛根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沙堆镇窑泉村13户贫困户卢正在抢天气种植葛根。

以前我们这里种玉米收入很少,现在有把地租给合作社的收入,还有在这里打工的收入,真的很值!工作时“计算”收入的陆林炎享受着她的生活。

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有六口人,儿子没有技术,一个在外打工,两个孙子在读书。现在在基地工作,日工资100元,加上土地出让金,年收入超过2万。

桐城市佳盟葛根种植合作社是由从姚泉村回来的叶应明、石义夫、卢等三位村民共同创办的。

“葛藤就像一只红色的蜻蜓。很好。猪粪之类的农家肥只要在地里浇水,亩产就能收获3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可以卖到6000元。”

谈到葛根的市场前景时,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卢·充满信心。

葛根具有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促进新陈代谢、强肝解毒、延缓衰老、促进造血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我们种的葛藤用了很多农场有机肥,葛藤质量很好。下一步,合作社计划扩大种植面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葛藤的种植中来,让大家一起致富。"

贫困户吴培忠在看到合作社驱赶农民种植大丰收后,免费从合作社领取了300株幼苗,种在闲置的田地里。到收获季节,他已经收获了1000斤葛根,收入近3000元。目前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后,经常在合作社工作,月入1000多元,全家走上了脱贫之路。

“与传统作物相比,葛根种植确实是最佳选择,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有保证。”已经拔掉“穷根”的吴培忠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发展壮大规模,巩固扶贫成果。

如何让这个富裕的行业惠及更多的贫困户!2019年8月,合作社与湖北康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元,种植中草药葛根、百合2000多亩,加工葛粉面、百合面等深加工健康农产品。

种葛根,拔“穷根”。从葛根种植基地到扶贫微厂,再到产品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182户贫困户和316人脱贫致富。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

对山村扶贫作坊,贫困户加工八角砂轮。

厂房建筑两头忙着村长种地赚钱

走进汤湖镇汤湖社区兴初电器的“扶贫微厂”,崭新的厂房和干净的工作区,员工们正忙着生产符合口罩要求的电器开关出口订单。

“扶贫微厂”的开业,为社区贫困户胡亚丽迎来了新的春天。

来扶贫微厂工作之前,她在千里之外的浙江工作,很少一年回家一两次。家里的老人孩子照顾不了她,她就在外面着急。现在,随着村里“扶贫微厂”的开业,她解除了烦恼,实现了“赚钱养家”。

“工厂以计件工资的形式发放工资,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每月交两三千元,可以照顾家里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孩子。”。胡亚利还告诉记者,今年,他计划再努力建造两栋新房子,以巩固扶贫成果。

距离汤湖镇不到10公里的官道镇官道村的一批贫困户刘四也享受到了“扶贫微厂”政策带来的好处。

她来自刘四的丈夫去世多年,留下了她8岁的儿子。多年来,她厌倦了没有归属感的生活,希望在家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去年在村长推出蓝极星广告“扶贫微厂”后,回到老家在工厂上班,一个月3000,不比外面差。工厂离她家不到半英里,我可以赚钱照顾孩子。

“从去年开始,桐城县按照“两有两无”(有业主租房,带动贫困户上班,无环境污染,无安全隐患)的标准,将闲置的学校和村委会改造成“扶贫微厂”,投入2000多万元。累计新建、改建“扶贫微型工厂”51家,涉及服装、电子、农副产品等10多个行业,解决了1200多户。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

贫困家庭在官道镇李岗村扶贫厂生产万能胶系列产品。

企业可以振兴农村,振兴农村

“为家乡做贡献,回报乡亲,振兴农村,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桐城县大量国外创业精英将工厂迁回老家,带动贫困户和村民致富。

昨天,记者走进了五里镇汉商村。在由居民楼改建的生产车间里,十多名村民正在操作生产机器,做手工。不一会儿,成箱的漆包线就生产出来了。

朱新亚是五里镇韩上村的一名党员,他发家致富后没有忘记村民,开着作坊回了村。

村民杜美珍告诉记者,村里的妇女接受手工技能培训后,不到一周就掌握了漆包线的所有加工工艺。大家都觉得易学好用,车间建在村里,很方便。现在他们成了“上班族”。他们在家门口一个月工资两三千,家里的生活是正确的。这种变化让他们津津乐道,不仅有了收获感,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地位。

朱新雅从20多岁就开始在深圳打拼。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创办了灵亚电子公司。前一年上半年,当他得知家乡的扶贫攻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突然萌生了把深圳的电子厂迁回村里的想法。

朱新亚说,韩尚村的凌雅电子厂,这里有七八十个村民在工作。工资高的一个月能拿7000多,工资低的一个月能拿近1000。

朱新亚把作坊搬到村里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汉商村。由于生产的漆包线大多以手工制作为主,易学易上手,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加入了漆包线的生产队伍。

五里镇韩上村的村民李小豹有一种自豪感。像他这种六七岁的人,家里也没什么事。他来村里的电子厂,一个月能拿七八百块钱的工资。他不需要下属的钱。他住在他手里,给孙子零花钱。

朱新亚的灵亚电子厂入村后,管理得当,生产的漆包线质量好,产品供不应求。他立即扩大了规模,允许更多的老乡在家找工作,增加收入。

“在扶贫攻坚和振兴农村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回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农村面貌。”近日,在村扶贫车间调研的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桐城县委书记熊亚平鼓励他。

随着农村作坊机器的轰鸣声,今年春天五里镇韩上村村民的房子前,希望正在增长。

扎根穷人,创新致富。桐城县积极引导贫困家庭上门就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建立扶贫微型工厂,将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激活农村经济,帮助农村振兴,湖北省南部城市桐城将迎来新的春天。

本文转载自中国扶贫网,整合自中国育种网。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湖北桐城:扶贫微型工厂助力农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