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期货研究:豫西豫北可育母猪数量下降近50%?

期货研究:豫西豫北可育母猪数量下降近50%?

摘要:

首先,这一轮非鼠疫在河南由南向北传播,对豫西和豫北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可育母猪存栏量可减少近50%,而对豫南的影响相对较小。考虑到生猪产能力仍主要集中在豫南地区,我们估计河南可育母猪总体存栏损失在20%~30%左右。

其次,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三元母猪的比例分阶段增加,繁殖群中二元母猪的生产力增长是可以预期的。河南三元母猪使用比例呈现“规模越大比例越低”的金字塔结构。但早期猪瘟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会将产能到产量的时间推迟到明年第一季度。

最后,疫苗病毒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将比野生病毒更长。据调查,疫苗病毒对母猪群体的影响最大,由于猪的免疫水平不同,其症状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发热、厌食等症状,还有腿瘸、气喘等非特异性症状,增加了养殖场对猪早期感染的判断难度。

回顾近期当前价格走势,随着我国北方疫情的逐渐稳定,生猪已经从之前的大起大落发散到最近的共振下跌。长期来看,生猪产能恢复势头持续,生猪价格进入周期下行通道,价格重心下移,但下降难以一蹴而就。目前,我们对下半年生猪价格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关注基本面预期差对未来生猪价格上涨拐点和高度的驱动力。第一,注意北方大体重猪的消化;二是关注今年夏季华南非鼠疫反弹;第三,注意第三、四季度商品猪因冬季母猪生产能力受损造成的分期摊点程度。

未来生猪市场的主要不确定性在于对“缺猪无肉”和“缺猪又无肉”两种情景的解读。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市场将出现猪短缺,肉不短缺的情况。随着种猪端的大猪底部,猪价底部会逐渐清晰,大肥猪的消化会逐渐提高肥料标准的价格,从而刺激下游。开始二次育肥;另一方面。随着后期气温上升,北方家庭农场和散养户会开始大规模的补货行为。当母猪补充需求与二次育肥需求重合时,生猪价格有望上涨。但猪又的肉品短缺很可能会出现在第四季度,北方冬季母猪受损导致的商品猪分期摊点和南方熏肉产品消费的启动,将推动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战略方面,LH2109测试了短期内2.7万元/吨的支撑水平。如果谨慎的话,还是建议观望,注意后期现货价格对盘面的拉动作用。

主体

研究背景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猪养殖和转移省份。2020年河南省放猪4311.2万头,比2019年低4.2%,比正常年份(2017年)低30.7%,仅次于四川(5614.4万头)和湖南(4658.9万头)。每年从河南省进口的生猪和猪肉相当于1700多万头生猪。从地域上看,河南各地都有养猪,但豫南相对最集中。2020年,驻马店、南阳、周口共屠宰生猪1734.3万头,占河南省总屠宰量的40.2%。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前,全年数量保持在34%~35%左右。

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是本轮非瘟疫复发重灾区。第一,因为北方的改造比南方激进,所以繁殖密度增长更快。二是冬季流行性腹泻和蓝耳病疫情较重,猪的抵抗力相对较差。第三,北方猪场冬季很难兼顾通风保暖。空养猪场空气质量堪忧,猪易患呼吸道疾病。第四,疫苗病毒的传播使得养猪场。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全面走访了兽药经销商、疫苗经销商、饲料厂、屠宰场和一些农民。目的是了解河南省生猪尤其是能繁殖的母猪疫情后的现状,评估未来不同阶段是否存在北方商品猪供不应求的可能性。

调查事实

(1)洛阳兽药销售商:公司主要产品是与母猪繁殖相关的激素类产品(壮阳激素等)。),其客户主要是年产母猪1万头以上,存栏5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据企业介绍,目前河南可育母猪中三元母猪的比例仍在70%以上。该病12月始于洛阳,时间相对较晚。目前疫情已经稳定,但仍有零星复发。猪场淘汰的母猪大部分是妊娠母猪,正常淘汰应该是空妊娠淘汰。河南兽药销量下降50%,山东下降60~70%。1月,节前上下游大量备货。补货采购应该在2月底3月初开始,但是销量没有提升。在补给方面,目前正在对大型养殖场进行清洗消毒,修复工作尚未开始。预计4、5月份开始补货,母猪价格不涨的原因是养殖场不敢复耕。

(2)洛阳饲料销售商:公司饲料价格比去年上涨15%左右,饲料配方中用小麦代替玉米。相信在国家饲料原料替代方案出台后,玉米价格会进一步下跌。3月份猪饲料出口降至2600吨,12月和1月份月平均销量4000吨。苗木销量下降三分之一,母猪销量下降40%~50%,育肥猪饲料销量下降50%。洛阳及周边地区二次育肥猪感染风险高,不利于饲料需求。整个下游补货积极性不高,小猪的流通在大群体和大规模养殖场之间受限。

(3)洛阳屠宰企业:年设计屠宰能力1500万头,日均屠宰能力1000头以上,开工率30%以上,正常年份50%以上,宰前平均体重125 kg左右,屠宰利润接近盈亏平衡。春节过后,我主动做了一些进口冻肉的库存,但是国产冻肉的库存不多(主要是没赚钱)。据估计,洛阳整体库存下降了40-50%,低于20年同期。下半年生猪价格预计在30元/公斤以上。育种组很快恢复生产,母猪得到了很高的补偿和洗刷。母猪得病淘汰后,可以直接从三元商品猪中选出来配种,所以三元比例还是偏高。

(4)济源某猪精子卖家:济源主要是家庭农场,存栏50-100头母猪。去年非鼠疫爆发前,济源能繁殖的母猪不到3万头。今冬三元母猪淘汰和疫情严重,母猪存栏量预计比去年年底减少50%左右。去年10月前,当地公猪站每天能卖1000-1200头猪,但11月后销量大幅下降,到3月,日销量降至600-700头。18年以来,商品猪产能恢复不尽如人意,过去屠宰量不足50%,当地补档积极性不高,二次育肥量很少。今年2月当地水库发现二三百头死猪,水源可能被污染。

(5)鹤壁食品加工企业:节后淘汰母猪出栏量增加,厂内母猪出栏量可达400-500头/天,总出栏量一度达到700-800头/天。目前已降至200-300头,手术率不到10%。淘汰的母猪数量很少。出栏前,商品猪体重从220斤增加到250斤,前期压的大猪陆续放出。工厂屠宰的毛利很少,所以几乎没有资本保证。目前没有冻肉库存,主要是生鲜销售。最近批发超市渠道消费略有好转。

(6)安阳疫苗销售商:公司主要销售动物保护产品。3月份,非鼠疫检测试剂盒的销售额比1月份增加了4倍。我主要卖五号疫苗(口蹄疫),是所有猪必备的疫苗。自去年12月以来,疫苗销量受到影响。安阳地区,19年下半年养猪场数量增加。母猪生产力在2020年11月左右疫情前已经恢复到70-80%,疫情开始于12月下旬。无论大小养殖场,估计冬季疫情会造成当地近一半母猪生产力损失。母猪感染后,过去的发烧会变成气喘吁吁、厌食等不明显的症状。当症状出现时,整个猪群经常被感染。

(7)郑州种猪卖家:非鼠疫去年首先在豫南爆发,8、9、10月份最为严重。疫情在年前减缓。目前大群已完成母猪补充,群内二元母猪供应充足。中小散户补母猪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母猪价格还是偏高,所以还是以观望为主。非鼠疫在河南省北部和西部爆发较晚,部分地区还处于传播阶段,所以当地填列积极性相对较差。虽然大规模野外生物防护体系已经建立,但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存在人为失误,导致防控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调查总结和市场展望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中有三种最直观的感受:

首先,这一轮非鼠疫在河南由南向北传播,对豫西和豫北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可育母猪存栏量可减少近50%,而对豫南的影响相对较小。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河南规模化养殖群体的沐源股份和幼鹰农牧主布局集中在豫南,豫南发病时间早,拔牙后补柱速度相对较快;但豫西、豫北地区发病时间较晚,以疫苗病毒为主,而非野生病毒。病毒传播更隐蔽,污染区域更广,导致这些区域仍然无法补充。考虑到生猪生产能力仍主要集中在豫南地区,我们估计河南可育母猪总体存栏损失在20%~30%左右。

其次,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三元母猪的比例分阶段增加,繁殖群中二元母猪的生产力增长是可以预期的。由于外来引进的疫情风险较高,且目前二元母猪价格居高不下,大部分家庭农场和散养户仍优先考虑三元商转母,尤其是清仓后复产的猪场基本以三元母猪为主。而豫南规模化养殖群体,双母猪可以快速补栏,恢复产能。可见,河南省三元母猪使用比例呈现“规模越大比例越低”的金字塔结构。但无论是最先爆发猪瘟的豫南地区,还是最晚爆发猪瘟的豫北地区,前期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这将导致产能向产量的转化推迟到明年第一季度。

最后,疫苗病毒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将比野生病毒更长。据调查,疫苗病毒对母猪群体的影响最大,由于猪的免疫水平不同,其症状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发热、厌食等症状,还有腿瘸、气喘等非特异性症状,增加了养殖场对猪早期感染的判断难度。对无症状的猪进行解毒的结果是,过去养猪场的重点是防止场外病毒的输入,但现在他们也需要防止潜伏在养猪场的病毒。而且很多猪场怕给感染疫苗病毒的猪场造成压力,甚至停止了常规接种,导致腹泻、口蹄疫、圆环病等传染病爆发,加剧了生产能力的不稳定。

回顾近期当前价格走势,随着我国北方疫情的逐渐稳定,生猪已经从之前的大起大落发散到最近的共振下跌。长期来看,生猪产能恢复势头持续,生猪价格进入周期下行通道,价格重心下移,但下降难以一蹴而就。目前,我们对下半年生猪价格仍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关注基本面预期差对未来生猪价格上涨拐点和高度的驱动力。

第一,注意北方大体重猪的消化。2020年春节后3-5月,养殖端康复速度明显加快,部分地区疾病仍有上升迹象。但整体补货情绪较高,猪精子销量和可育母猪存栏量呈现相同的增长趋势。同时,春冬节是母猪配种的高峰期,配种率也达到了一年的高峰,对应的是7-9月仔猪出生高峰,推后半年的育肥期对应的是今年1-3月放出的商品猪。所以,虽然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冬天开始,非洲猪瘟大大降低了我国北方的生猪产能,但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产能无效。因为疫苗病毒初期症状不明显,一旦猪出现疑似症状,即使没有确诊,养殖场也会加快宰杀,套现。事实上,很少有猪实际上是因为非瘟疫而死亡的。此外,大量淘汰的母猪也流入屠宰场,形成有效的猪肉供应,导致目前市场供应相对充裕。

另一方面,在淡季季节性需求的背景下,目前市场上的大型猪消化相当困难,特别是最近出台了各种政策,禁止在南方主要销售地区运输生猪,以预防和控制疫情,甚至阻碍了北方大型猪的运输。目前肥猪价格低于标准猪,育种端二次育肥积极性不高。以上两个因素将在短期内继续惠及空生猪现货市场。我们预计4月份生猪价格可能会继续探底,而现货的疲软会继续影响资金的人气,这也是生猪市场在半个月内从高位回落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2019年以来,生猪市场一直在重复着“传染-卖猪-价格下跌-库存紧张-生猪价格上涨-补齐-传染-再卖-生猪价格下跌……”的循环过程,导致了生猪与猪肉供应的时间空不匹配。在没有正规有效的疫苗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认为目前的养殖密度难以长期维持高水平,生产能力仍然缺乏爆发式恢复的条件。

第二,关注今年夏天南方非疫情反弹。在经历了去年雨季的疫情后,大型农场的预防意识和手段得到了加强。未来南方市场可能会有两个结果。第一,疫情难以防范,就像2020年夏天再次失控一样,养殖端加速抛售可能导致生猪现货价格上涨。走出“金坑”,但对第四季度猪价有利;二是南方整体防疫情况良好,有零星疫情,没有造成重大污染。养殖端屠宰节奏正常,生猪价格稳定且超标。后期随着夏季消费季的到来,北方商品猪供应缺口的履行,生猪价格可能会向上波动。

第三,要注意能在冬季繁殖的母猪生产能力受损的程度,导致第三、四季度的商品猪被宰杀。在可育母猪的存量数据上,官方和非官方机构一直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最新数据,2021年2月,中国可育母猪数量环比增长1.0%,这意味着中国可育母猪数量已达到4248.8万头。至于民间资料,我们参考的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三家机构,卓创、永益、宋庆农牧。我们可以看到,去年以来可育母猪的放养增长率从11月开始分化,特别是12月、1月和2月。永益咨询和宋庆农牧的估计都显示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而官方数据仍然显示正增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官方数据高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三元金边债券。但并不是所有三元商品母猪最后都能成功留种。按照75%-80%的成功率,我们认为3100-3500万头母猪的民间存量数据更能反映当前母猪的真实水平。

未来生猪市场的主要不确定性在于对“缺猪无肉”和“缺猪又无肉”两种情景的解读。我们预计第二季度市场将出现猪短缺,肉不短缺的情况。随着种猪端的大猪底部,猪价底部会逐渐清晰,大肥猪的消化会逐渐提高肥料标准的价格,从而刺激下游。开始二次育肥;另一方面。随着后期气温上升,北方家庭农场和散养户会开始大规模的补货行为。当母猪补充需求与二次育肥需求重合时,生猪价格有望上涨。但猪又的肉品短缺很可能会出现在第四季度,北方冬季母猪受损导致的商品猪分期摊点和南方熏肉产品消费的启动,将推动生猪价格进一步上涨。战略方面,LH2109测试了短期内2.7万元/吨的支撑水平。谨慎的还是建议观望,注意后期现货价格对盘面的拉动作用。

期货研究:豫西豫北可育母猪数量下降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