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猪链球菌病防治综述

猪链球菌病防治综述

引导阅读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也是危害养猪业的最重要的细菌性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的发展。本文就猪链球菌病的概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以期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呈椭圆形,通常以双链或短链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目前链球菌有30多种,常见的有10多种,其中猪链球菌2型、猪链球菌7型、猪链球菌9型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是国内猪场能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菌种。临床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经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导致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猪链球菌病严重制约着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并不理想。猪链球菌血清型复杂,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近年来,发现了更多新的猪链球菌荚膜,这使得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更加困难。本文就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进行综述,为我国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分类、症状和病理变化

猪链球菌感染猪可以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通常是地方性的,可分为三种类型:败血型、关节炎型和脑膜脑炎型。

1.1败血型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流产血型传播,是一种爆发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3-4周龄仔猪急性死亡,死亡率可高达80%。病猪体温可升至42℃,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口干、口鼻分泌浆液等症状。颈、腹、四肢皮肤发绀,有出血点,体表形成脓肿。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败血症和全身性浆膜炎、肺水肿、心包积液、心外膜和心包粘连、心外膜点状出血、胸腔和腹腔大量纤维素渗出物、胸腔积液和腹水增多。

1.2关节炎类型

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猪主要是抗败血病猪,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起初肿胀部位变硬,然后局部出现点状溃疡、出血和脓性渗出物,并在关节腔切开时向关节腔深处瘘。关节炎猪因行动不便、站立不稳而出现进食障碍,最终会导致身体虚弱而死亡。

1.3脑膜脑炎型

猪链球菌脑膜脑炎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仔猪发病初期出现体温升高、湿热症,然后出现肢体不协调、划水、仰拱、抽搐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等神经症状。主要病理改变为脑膜充血和出血。

2猪链球菌的诊断

猪链球菌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该病。但猪链球菌的临床症状是多样的,需要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进行诊断。但上述诊断方法耗时较长,商业化的ELISA检测试剂盒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的特点。但猪携带的非致病性菌株通常会影响ELISA的诊断结果,可采用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对病原体进行分类诊断,如PCR、多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等。

3猪链球菌病的治疗

猪链球菌病的治疗应该是:时刻监测猪的健康状况,“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国内养殖场大多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猪链球菌,长期滥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易新建等人对猪链球菌病分离的链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发现受试者对常用抗生素尤其是四环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在80%以上,磺胺类药物达73.58%,处于耐药和敏感之间,敏感药物极少。因此,条件允许的养殖场应对该领域的流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保证首次用药量充足。不同的敏感药物需要交替使用,以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

4猪链球菌病的预防

虽然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猪链球菌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猪链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猪的常驻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而且经常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中检测到。当猪的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应激等外界因素刺激时,猪链球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所以疾病以预防为主,始终坚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

4.1疫苗接种

目前市场上市售的猪链球菌疫苗有很多种,分别是不同毒株的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包括ST171毒株、马链球菌亚种。人畜共患,猪链球菌2型,LT株,MD0322株,2型HA9801株,猪链球菌7型等。猪链球菌常为地方病,各地流行的优势菌株不同,不同血清型的猪链球菌菌株之间缺乏交叉保护。王长贞等人调查了黑龙江、河南、广东、宁夏等省的猪链球菌疫情,发现不同地区血清型交叉密度较低,同一地区的猪链球菌存在克隆传播现象。而且近年来不断检测出新的猪链球菌胶囊。王玉婷等从黑龙江省死猪中分离出75.6%的血清型。一般来说,猪链球菌2型在猪链球菌流行地区致病性最高,危害最大,检出率最高,是发病猪群中的优势菌株。在免疫前,养殖场应对该领域流行的猪链球菌血清型进行分离鉴定,从而接种相应的疫苗,配合预防药物,将显著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4.2猪群管理

做好猪群管理对预防和控制猪链球菌病非常重要。首先,有必要了解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阻断病原体的传播。病猪和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对于病猪,严格遵守检疫机制,及时隔离,做好消毒工作。猪链球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水平传播,大多数是通过呼吸道和受损的皮肤粘膜传播。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毒株可以在猪的呼吸道和扁桃体中普遍存在,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也可以同时有多种血清型的混合感染。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也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根据这些特点,养猪场应密切监控,及时阻断细菌的传播。此外,养猪场应避免从其他养猪场引进货架猪,并坚持“自我繁殖、自我支持”的原则。同时,在不同阶段转移猪时,要做到“全进全出”,避免相互感染。

其次,要减少猪的应激,防止猪衰弱致病。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猪的应激有关。因此,要做好猪的保温工作,避免实质性的降温和闷热,降低猪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温度应激,避免猪的虚弱。

最后,要加强养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重视中医药防治手段。猪场的环境卫生条件决定了猪携带细菌的比率和数量,决定了猪的发病率。猪链球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因此,要做好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防止粪便堆积滋生蚊虫细菌,避免粪便产生的氨气刺激猪。同时,保持猪舍通风干燥整洁,定期灭鼠杀虫,避免细菌通过它们作为媒介传播。建立并遵守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对仔猪断牙断尾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应加强猪的饲养管理,饲料中可适当添加中草药,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中国生猪养殖网

5摘要

猪链球菌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疾病。猪链球菌是猪的条件致病菌和常驻菌。它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而且经常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中检测到。当猪的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应激等外界因素刺激时,猪链球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因此,预防是疾病的主要重点,始终坚持“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养猪场应密切监测猪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型分型,及时进行免疫接种,配合预防性药物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并深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阻断病菌的传播。此外,要减轻应激,避免猪的虚弱,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重视中医药防治措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的高度复杂性、耐药菌株的出现、新胶囊的出现以及疫苗保护率的不理想,猪链球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养猪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猪链球菌病的防控及其疫苗的研发仍需不断努力。

猪链球菌病防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