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来自一位临床兽医朋友的分享:小猪“绿线”问题

来自一位临床兽医朋友的分享:小猪“绿线”问题

最近产房,保育育肥,约5%的猪背上总有一条“绿线”,似乎与猪的背脊平行或重合,说明有这条“绿线”的猪有80%以上会得病。在“绿线”出现约3至5天后,猪出现气喘和咳嗽。未来猪的死亡率会更高,死亡率超过40%。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一年。

1、临床表现

我进入整个猪舍观察后,发现有些母猪出现了严重的结膜炎和泪痕,还有一定比例的猪背上有出血点。一定比例的哺乳猪出现皮肤苍白、消瘦、咳嗽、关节肿胀,一定比例的育肥猪出现蓝背,其中咳嗽比例较高,育肥期间死亡率在10%左右。

2.病变

从产房中挑选两只蓝背仔猪进行护理,观察体表:除脊柱背部的“绿线”外,耳、腹、臀皮肤正常。剖检后肝脏大小正常,肺部粉红色有弹性,腹股沟淋巴结水肿,脾缘有锯齿状梗死,肾脏从针尖到针尖出血点大,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3.实验室诊断

蓝背仔猪和哺乳猪的肺、腹股沟淋巴结和脾脏混合样本送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进行猪瘟、猪蓝耳、猪伪狂犬病和圆环病原体的PCR检测。电泳结果显示,两个样品的环均为阳性;其余的都是阴性。

4.治疗和结果

4.1根据从猪场采集的病料检验结果、到货情况及历次检验,认为猪场的病原体为蓝耳、猪圈、支原体感染,蓝线的出现可能与这些病原体有关。因此,针对这些病原体,对养猪场的免疫规划和卫生保健进行了具体调整。一般措施如下:猪场核心猪每年免打4次高致病性蓝耳疫苗,母猪产后14天打疫苗,同时打1头母猪和14日龄仔猪,核心猪一般打2次循环疫苗,间隔21天。接下来公猪一般一年免疫三次。母猪在出生前一个月用胎儿免疫,仔猪30天左右免疫;在公猪和母猪的健康防控方面,将泰万星与磺胺类药物(或氟苯尼考或阿莫西林)合用3个月,第1个月15天。停药后第二、三个月用了10天。结果:经过3个月的回访,母猪背部结膜炎、泪点、出血点消失,各期冲刷死亡率降低,呼吸症状有所改善,但蓝背猪依然存在。

4.2根据对杜竹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检测,猪场使用土霉素和复方磺胺嘧啶的预混料,按照厂家的说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混料,猪场负责人反映蓝背现象仍然没有改善。

4.3养猪场整群猪使用以青蒿为主要成分的药物1000克,阿莫西林粉300克,共10天,间隔20天。对整群母猪和公猪重复这一过程。仔猪、托儿所、育肥猪均未发现蓝背线猪,全期成活率大大提高。

5.“绿线”实际上是静脉淤滞

5.1背部有明显的蓝线,与猪脊柱平行或重合的情况真的很少见。笔者查阅了猪病理学和万方数据库中的一些文章,但没有人提到背面的“蓝线”,包括我们怀疑最大的附红细胞体病的讨论。

5.2这个案例后面的绿线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猪生病后,沿着猪脊背的一条静脉充血、生气了吗?作者查阅了猪的解剖线,没有讨论这条静脉的存在。

5.3笔者就“绿线”形成的原因咨询了我国著名猪病专家姚教授:老人认为所谓绿线是微静脉淤滞,与心肺疾病有关。具体来说,由于右心房舒张疲劳或不完全,使前后腔静脉血液回流减慢,导致腔静脉附近出现浅表微静脉淤滞。很多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甚至各种毒物,都能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引起表皮毛细血管淤血。笔者回忆并追踪了整个养猪场的待遇,非常赞同姚老师对“绿线”形成原因的解释。

5.4本案中“绿线”的消失确实与青蒿的使用有关,笔者查阅了青蒿的功效,认为主要与抗寄生虫有关,尤其与原生动物、血吸虫和钩端螺旋体有关。笔者查阅了引起猪病的常见原人畜共患病的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现分类为支原体)、猪球虫病、猪弓形体病、贾第鞭毛虫、微孢子虫、大肠杆菌纤毛、猪血吸虫、钩端螺旋体病,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最为相似。但是为什么要这么久?猪没有季节性“绿色”的形象持续了两年。场长说,猪场流产比较少见,土霉素和复方磺胺嘧啶无效。是因为昆虫产生了抗药性还是剂量和治疗时间短影响了临床治疗诊断?这是值得我们在兽医临床工作中考虑的。边肖广泛收集了这里每个人的意见。为什么“绿线”持续2年,药物对症治疗失败?

5.5回顾案例中的“绿线”之旅,笔者认为临床疾病治疗确实复杂而有趣:在实验室检测病猪中的蓝耳、环、支原体和猪附红细胞体,并根据上述病原体在免疫规划和保健中采取相应的方案。虽然养猪场的生产性能有所提高,但猪背上的“绿线”并没有解决,用青蒿粉解决了猪背发蓝的现象。

来自一位临床兽医朋友的分享:小猪“绿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