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浙北农村“蝶变”之路: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浙北农村“蝶变”之路: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清晨的雾霭刚刚散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何复镇地岗村就被画师和摄影师包围着,沉浸在浓浓的美丽乡村风情中。

风景在村里,在浙江也不少见。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自2003年决定实施“示范兴村”工程以来,浙江开始加快实施惠及广大农村和亿万农民的战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浙江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公共服务基本实现了城乡平等,江南乡村魅力重现。

乡村诗画之美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以南浔为例,按照景区一体化和旅游全球化的理念,该区力求生态与旅游相结合,资源与产品相衔接,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

截至目前,该地区共有省级甲等风景名胜村97个,省级2A风景名胜村41个,省级三甲风景名胜村28个。

石从镇石从村石从花海吊装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轰隆隆,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此次升级是希望能更好的发掘和发展石碣花海的旅游业."石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以花海为乡村旅游主题,以“石齐清水小龙虾”为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有很大提高。

去年,石齐花海吸引了60多万游客,创收1200多万元人民币(人民币,下同)。

随着游客的增多和环境的优美,依托自然生态和农业优势的旅游项目开始酝酿。在过去的两年里,街区也开始享受到“乡村景点”带来的红利。

住在林爽镇花城村的村民李建华在村里开了一个农场,吃了一顿“旅游餐”,在餐饮业有20多年的经验。

“除了吃林爽特产,游客们还可以欣赏风景,和鸭子、鹅和山羊等动物‘玩耍’。”得益于农家乐的建立,李建华每年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同时也带动了附近很多村民的就业。

近年来,花城村践行“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推动农业旅游和文化旅游的融合,实现了农村改景点、园林改公园、农民房改客房,按下了农村振兴的“升级键”。

在浙江,花城村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快一、二、三产业和珠饰的融合,农业旅游发展的绿色之路正在把农村的“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白墙,大和树,小桥流水。目前,浙江美丽的乡村正在陆续绽放。下一步,各地将继续挖掘和继承各地农村文化和生态资源,激活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浙北农村“蝶变”之路: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