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为推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全市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7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200万元,主要粮食作物投保率70%以上

  去年1月份开始,我市各级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3月底,全市按时完成小麦面积核定任务,按照每亩由125元增加到137.88元的补贴标准,全市412.8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共获得补贴资金5.7亿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继续实行“购后补贴”模式。为了向购买者真正落实政策,去年9月,市农业和农村局成立了一个指导小组,对各县(市、区)的农业机械购买补贴进行监督检查。有效消除各种潜在风险,促进资金支付结算完成。全市共使用农机购置补贴7200万元,补贴机具5978台,受益农民41.88万人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农业保险政策,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农业保险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全市农业保险工作突出“保质保量”、“保特色”、“保重大灾害”,不断“扩产、升级、增产”,大力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大种植户经营;小麦参保面积292万亩,参保率达到71%,增长7%;全市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70%以上;5个县区开展了农业灾害保险,小麦保险覆盖面从450元增加到900元,玉米保险覆盖面从400元增加到850元;滨城区开展了蛋鸡保险和葡萄保险,沾化区开展了西瓜保险,阳新县开展了肉牛养殖保险和牛肉质量安全保险。11月25日,市农业局与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滨州中心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政府和银行保险贷款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农牧企业贷款25亿余元,全市生猪生产持续稳产增产

  2020年初,为解决我市农牧企业贷款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等问题,市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创新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引来金融“活水”。截至当年9月份,共梳理推荐中小微农牧企业7090家,4170家企业获得授信,授信额度达27亿元,贷款余额达25.8亿元,为中小微农牧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3月2日、3月13日,我局召开全市农牧行业银企对接视频会议,讲解政策,介绍流程,搭建沟通平台;4月9日,全市举办农业和农村政策项目及金融知识培训班,邀请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省农业保险公司、市财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集团、邮政储蓄银行专家授课,提供银企沟通渠道,推动信贷政策落实;及时出台信贷惠农政策,探索“村景金融”,有效帮助企业解困解困。

  同时,我市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把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完善畜牧临时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将享受临时贷款补贴的规模猪场条件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调整至年出栏500头以上,扩大了政策扶持覆盖面,持续拉动了生猪生产,去年全市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增加36.87万头,增长48.88%,增幅全省第一。

  争取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有关资金1亿多元,超额完成“十三五”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圆满完成“十三五”化肥减量目标任务

  我市2020年争取“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580万元,在7个县区着力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全年共采集土样675个,化验1160项次;争取“农业生产发展资金”548万元,以滨城区和邹平市作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开展水肥一体化和墒情监测建设,示范带动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4.9万亩,累计推广面积达18.7万亩,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自2016年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部门不断优化肥料配方,建立了1万亩减肥增效示范区,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总面积996万亩,农用肥料总量连续四年负增长,成功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减肥目标和任务。

惠农政策的“大礼包”送出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