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扶贫投入“高”,扶贫攻坚“粮草”

扶贫投入“高”,扶贫攻坚“粮草”

■坚持加大投入,加强资金支持。

■有效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优化资金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确保一分钱一分货。

■扶贫资金是穷人的“救命钱”,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更不能弄虚作假!

——习近平

湖南日报记者张尚武通讯员郭永雄

要取得扶贫攻坚的胜利,“粮草军需”必须先行。

2014年,精准扶贫的帷幕拉开。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委托,为写好扶贫攻坚的“答卷”而努力奋斗。该省的财政和金融系统响应命令,通过多种渠道引入“活水”,准确地说是“滴灌”,以帮助摆脱贫困。

七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逐年增加,发挥了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全省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体整合,“牵手拳头”扶贫攻坚;银行和信贷部门推动金融扶贫,金融“活水”滋润贫困村。

看似平凡又最奇怪,很容易却很难。在扶贫攻坚战中,全省精心计算并集中财力“打硬仗”,持续提供“粮草军粮”扶贫解困。

逐年增加,为扶贫准备足够的子弹

与贫困作斗争,资本投资是保证。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表示,对于湖南来说,要牢牢打赢这场“硬仗”,打造金融安全的坚强后盾。

湖南是一个贫困大省,全省有51个贫困县,682万贫困人口已建档建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重,财政投入压力大。

面对巨大压力,省财政提出“紧日子”,并努力减少其他支出,确保扶贫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112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5倍。

七年来,全省财政优先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政策优先保障,总投资488亿元。

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向贫困县倾斜,扶贫搬迁资金积极筹集...省财政打了一系列“组合拳”,全面服务扶贫攻坚大局。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财政投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财政涉农资金分散使用,“钱买酱油买不到醋”,收益难免打折扣。省财政厅科学研究所所长钟荣华形象地说,精准扶贫需要把“漫灌”变成“精准滴灌”。如果资金分散使用,在引水、放水、用水环节较多,容易导致“肠梗阻”、“精准滴灌”或不能用水灌溉。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湖南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统筹协调财政涉农资金,授予51个贫困县资金使用自主权。

多渠道引水。省财政在中央20项涉农资金的基础上,整合了19项管理目标相似、投资方向相似、管理方式相似的涉农资金,实行“先切后配”。贫困县每项基金削减和安排的比例不得低于55%。

建立以省为基础的资金“引水”机制,建立以县为基础的资金整合和使用“放水”平台。对县城实行联渠引水,“变”为“整钱”,构建“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资新格局。

“整顿”大格局,“帮扶”新成果。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51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41亿元,共安排项目10多万个。

平江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县,整合资金20多亿元,实施150多个扶贫工业项目,改造贫困村的供水线路。平江县指定扶贫小组成员、财政部常务副县长杨宇表示,资金被捆绑起来,用于集中财力做大事。

财政资金筑起强大后盾,财政扶贫引来“活水”。

针对发展贫困户生产贷款难的问题,湖南推出了以“一赠二免三让一防控”为核心的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提供“三年期、五万元以下、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贷款、全额财政贴息、县域建设风险补偿”的信贷,打破了资金短缺的瓶颈。

从2015年到今年9月,全省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77.81亿元,浇了行业之花,带动60多万户贫困户稳步脱贫。

精准对接,扶贫资金使用“无炸弹”

金秋时节,秋色宜人,果实芬芳。

走进凤凰县新场镇大坡村,山坡上的荆棘葡萄园映入眼帘。村民杨胜高兴地说:“扶贫产业结出了‘金果’,今年刺葡萄又有收获了。”

2013年起,村支部两个委员会决定发展刺葡萄,带动村民脱贫。第二年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户每亩刺葡萄补贴800元,全村迅速发展到1000多亩。

村里成立了王宏野生葡萄专业合作社,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每个葡萄园都配有遮雨棚,保证了高产,毛收入每亩1万元左右。杨胜,一个贫穷的家庭,跑去开发15英亩的刺葡萄,不仅摆脱了贫穷,摘下了帽子,还摘下了独栋房子去盖新房子。

“精准扶贫政策好,精准‘滴灌’暖人心。”村会计杨曼华告诉记者,以前项目扶持需要层层上报,村里的刺葡萄基地规模小,很难拿到补助。现在专门的扶贫资金都拨给了村里,扶贫产业的发展都是自己决定的。

精准推进扶贫,不仅要有足够的子弹,更要没有假子弹。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金,省财政最大限度地下放了审批权,落实了资金使用、项目审批、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管理和监督“六到县”的责任,真正做到了“一水一引”。

近年来,邵阳市坚持以扶贫规划为指导,建立扶贫攻坚项目数据库,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项目资金,按照扶贫攻坚规划和年度扶贫目标逐一实施。

邵阳县的油茶,隆回的金银花,洞口的雪峰橘,新宁的狼山脐橙,城步的奶牛,邵东的黄花菜,舞钢的铜鹅,新邵的玉竹...全市每年投入扶贫资金超过10亿元。项目和资金由县市自主安排,改建扩建30万亩高标准基地,带动20多万户贫困户脱贫。

为确保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用得其所”,省扶贫办和银监局联合推进产融结合。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圩镇田家湾村30户贫困户,贷款150万,转让土地50亩种植冬菌,平均年收入1.2万元。

资金用于向贫困家庭贷款和跟踪工业项目。宜章县唐恬镇朱子堂村小文兵等5户贫困户,利用信贷资金成立合作社,共同发展福鹅、脐橙等产业,年纯收入100多万元。

七年来,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全省发展茶产业、水果、油茶、蔬菜、中草药等产业基地400多万亩,新增猪、黑山羊、牛等养殖业8000多万个,60多万贫困农民和180多万贫困人口稳步走上扶贫之路。

严格监管,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扶贫资金不仅是穷人的“救命钱”,也是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扶贫资金数额大,点多面广,线长。如何管理和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金?全省收紧了体制的“笼子”,拴好了管理的“围栏”,加强了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完善扶贫资金公示制度。全面公开扶贫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拨付等信息,督促贫困县公开涉农资金来源、使用和项目建设等信息,确保综合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扶贫资金的动态监控。各省、市、县建立了网上运行和使用的监测平台,强化了扶贫资金安排、发放和绩效目标的监测预警功能,对各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测。

对于扶贫项目,资金要撒上“及时雨”。省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处处长张表示,过去我们发现,某项扶贫资金的支出速度很慢,但要快速查清楚哪个部门滞留在哪个层级是不可能的。现在的管理者只需要打开电脑,几分钟就能查出哪些资金滞留在哪个环节。

“系统不仅全程可记录、可追溯,内部也是开放透明的。各级各部门可随时进入,自上而下检查资金运行管理情况。”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司司长龚表示,一方面,这将有效防止非法使用扶贫资金;另一方面,也将促进主管部门参与扶贫资金的监管。

近年来,省财政厅和省扶贫办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县市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核实,重点核实扶贫资金和闲置资金的进展情况,发现并监督县市100多个整改问题。

花钱必须有效,无效必须负责。省级财政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约谈20个工作差县市主要领导,在扶贫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先进县市。近4年共安排奖励资金4.6亿元。

省财政还创新了发放扶贫补贴到户的制度,由“一卡制”升级为“两卡两折制”,即将扶贫补贴以单独卡折的方式发放,让贫困户清楚地了解自己得到的每一笔钱。

“扶贫款按时上卡,什么时候发,标准明确。”在桑植县山东街乡紫苑村办了一张卡的贫困户左晓涛告诉记者,每一笔付款都是短信提醒,党和政府为人民着想。

扶贫投入“高”,扶贫攻坚“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