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技术 > “扶贫智慧”开启了扶贫攻坚的广阔天地

“扶贫智慧”开启了扶贫攻坚的广阔天地

今年是与贫困作斗争的最后一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确保战胜贫困的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更加艰巨。“先扶贫”、“养智需智”。近年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中得到广泛应用。新智慧城市和数字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智慧扶贫”在帮助战胜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智慧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赢得一场决定性的战斗需要“智慧”

“当你做了一件事,你就会成功,而且会是最难的。”现在,扶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剩下的扶贫攻坚任务就是“穷中之穷,苦中之苦”,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人们外出打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困难,工业扶贫困难,援助工作受到影响。一些已经脱离贫困的人仍然有重返贫困的风险。巩固扶贫成果十分困难,扶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通过弥补城乡信息基础设施的不足,通过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基层综合管理和民生服务能力,促进精准扶贫协调联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农村创新创业,在帮助战胜贫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新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村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扶贫智慧”,深入人心,有效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促进农业整体升级、农村整体进步、农民整体发展,提高扶贫的准确性、敏捷性和智慧性。

开辟“最后一公里”,填补信息基础设施的不足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投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想发财,先修路。”在信息时代,“修路”不仅包括公路和铁路,还包括“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智慧新城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推进“村村通”、“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提高4G和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截至2019年10月,全国行政村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贫困村宽带比例达到99%,实现全球领先的农村网络覆盖;试点地区平均下载率超过7000万,基本实现了农村城市“同网同速”,网络扶贫行动成效显著。

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46.2%,比2018年底提高7.8个百分点。虽然与城市互联网普及率水平(76.5%)仍有较大差距,但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缩小了5.9个百分点,城乡数字差距不断缩小。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手机和宽带网络的不断普及,中国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逐渐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一屏”,让他们接触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更便捷的公共服务和更多的信息机遇,分享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

基于网格的透明管理提高基层综合管理能力

联合防控优化基层网格化管理。加快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明辨工程”建设。许多地方将“光明工程”建设纳入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农村视频监控建设的不足逐步得到弥补,特别是贫困村高清视频监控探头等前端采集设备的建设和跨级网络系统的整合。结合新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地区、部门纵横联动,形成以综合管理信息化为基础的市、县、乡、村多层次综合管理和应急指挥机制,进一步整合社会视频资源和群众防控力量,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将“锐利的目光”放在贫困村身上。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安全农村建设,提高了人民的获取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建智慧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随着电子政务网络从纵向到横向的建设,“互联网+党建”逐渐深入到基层组织,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农村党务和政务管理提供了更加准确、更加丰富、更加开放的智能化手段。党员教育和惠农信息通过党建信息平台系统、数字电视专网等载体进行部署,实现“送货上门”和“零距离服务”,加强党组织、党员和扶贫干部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支持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和精准扶贫。

政府服务深入基层,促进民生服务公平包容

“互联网+政府服务”为人民带来利益。通过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依托国家综合网上政府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化、包容性的民生信息服务体系,将网上政府服务资源渗透到乡镇(街道)政府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点,特别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扶贫扶贫等重点领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务,保障基本的民生需求,智慧城市建设的许多龙头城市和地区,都将“互联网+政府服务”的先进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应用到对口支援地区,做到“数据多跑,群众少跑腿”,不仅提升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工作体验,也优化了当地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涉农综合服务覆盖面广。2017年以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实施。截至2019年底,中国近70%的行政村建立了38万个惠农信息机构。各种服务资源通过惠农信息机构向农村渗透,充分发挥了政策宣传的“放大器”和广大农村村情民意的“传感器”作用。许多地方把惠农信息机构的全覆盖作为扶贫帮困工作的重点,成为扶贫解困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扶贫数据整合,准确帮助扶贫工作

促进扶贫数据的整合和共享。通过智慧城市建设,部门间信息壁垒不断开放,业务流程优化整合,部门间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能力大幅提升,扶贫工作由手工和纸质向信息化和平台化转变得到大力支持。在现有扶贫信息平台和扶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收集和汇总扶贫数据的基础上,扶贫业务数据与各部门相关数据发生碰撞,有利于社会保障、医疗、就业、产业发展等地方的整体制定。扶贫开发政策,加大跨层次、跨地区、跨线的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检查经济状况,识别各类救助申请人的贫困户,如低保、低收入、临时救助、经济适用房、农村危房改造、特困供养人员等,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干扰和失误,保证社会救助和扶贫的公平正义,实现“扶贫”。

扶贫大数据支持精准政策。“一户一二维码”,贫困户电子档案不断完善,扶贫对象基本信息可以交叉验证、核准和核实,扶贫工作进展可以如实记录,扶贫信息的准确动态管理成为可能。扶贫大数据被收集到“领导驾驶舱”和“城市大脑”中,通过对贫困人口、贫困状况、贫困原因和扶贫情况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扶贫工作的科学决策、监督和评估。各地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和要素禀赋优势,根据贫困原因、贫困类型、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资源的更加优化配置,促进了扶贫项目管理和扶贫资金流动监督,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疫情期间,密切关注疫情对家庭收入影响导致的返贫风险,开展网上救助,及时通过手机APP上报,安排落实保障救助措施。利用好备案卡信息系统,做到不搞村不搞户,为基层减轻负担。

构建智慧医疗体系,解决因病返贫问题

结合医学会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的智慧医疗体系已成为健康和扶贫的重要支撑。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连接市、县(区)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市医疗机构互通数据,相互配合。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程贯穿,远程医疗到村,慢性病在线管理到户,重疾集中治疗。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引导医疗机构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视频会诊、远程医疗培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偏远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扶贫先助智,智慧教育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充分利用智能教育云资源,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贫困地区学校的结对帮扶,帮助农村学校全面开设国家课程,通过远程互动教学研究和“翻转课堂”实现课堂跨度空和知识零距离,让“沟壑中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通过实施教学点数字化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解决了偏远贫困地区400多万学生因师资匮乏而缺课的问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加快互联网与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互联网+文化旅游扶贫”充满新意。文化旅游扶贫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发掘多元化文化旅游资源,推进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数字遗产资源库”和“数字博物馆”。一方面加强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整合零散的乡村旅游资源,加强在线推广、品牌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宣传渠道。通过智慧文化旅游的培育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不仅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乡土自然和“守乡愁”,还能帮助贫困地区摆脱“美丽贫困”。

“电子商务+”扶贫增加收入,增强穷人的权能。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穷人接触互联网、实现信息赋权的良好契机。近年来,有关部门深化了电子商务深入农村的综合示范,推进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提高了农村物流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农产品网上零售额突破3975亿元,同比增长27%,带动30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疫情期间,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消费扶贫”的主要渠道。政府官员、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艺术家、“网络名人”积极参与为疫情严重地区“带货”直播,推广本地土特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量持续攀升。

智慧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物联网、遥感、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在地方农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上,整合现有各种农业服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涉农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农业机械共享和农业技术交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适销对路。同时,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可追溯体系,为贫困地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或注册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跨地区、跨学科的平台对接,加强产区和消费区监管信息的共享和协调,确保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使农产品卖得好。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各地结合本地特色和产业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文化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消费扶农、直播带货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主导产业,辐射和推动农村创业创新,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和致富技能。“智慧扶贫”为扶贫解困、建设小康社会开辟了广阔天地。

本文转载于中国扶贫网,由中国育种网整合而来。如有侵权,请联系f_fb#foxmail.com,我们会立即处理!

“扶贫智慧”开启了扶贫攻坚的广阔天地